摘 要:本文对人文精神的概念进行分析,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并结合高中语文的教学实际,提出几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教育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充分肯定了现代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人文素养包括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做人的基本品质,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观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爱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情感和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精神品格。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人文精神与高中语文教育的关系
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人的价值、尊重以及命运的关心、维护和追求,以及对人类流传下来的所有精神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是对人类全面发展理想人格的一种塑造和肯定。从本质上说,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反思,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
在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更说明了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性。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指出:“人文教育:立人之本,立国之本。”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是在学生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积淀和生活经验的前提下,通过自我反思而在头脑中产生的一系列的情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化,有效地将人文观念融合其中,最大程度地将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综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品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1.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文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从来就是教育的主要规律和原则。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教师的言行、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人格力量。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从其教,听其言,信其道。唯有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意志坚强的教师,才能感化出品德高尚、善于协作、富有责任感、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教师实施文化教育、陶冶人文精神的能力;发挥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还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文语文观;要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及目的、语文教材建设、语文教学评价与考核等方面重新建构基本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文精神教育真正地融合于语文课堂。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学生对语文的态度、兴趣和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也关系到人文素养的培养。如果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愉快的体验,从而能够更快地领悟教材内容,积极地接受思想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创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内心需求与感受,鼓励学生正确地表达自我。首先,要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为学生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自主发展;其次,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陶冶情操。另外,要重视学生的客观体验。学生被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所感染,使其心灵受到冲击,情感得到熏陶,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与认识加深,进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
3.深挖教材强化阅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材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精品佳作,涉及古今中外多种人文事故,具有深刻的思想情感,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生动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揭示内涵、反映生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将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进行挖掘,对其中的内涵进行充分地把握,恰当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文意蕴和人文教育观念进行探究。
(1)要注重对教材中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的挖掘,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体悟经典文本中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使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从而将人文素养内化为学生具体的精神品格。
(2)要加强古诗文教学。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语言,之所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是因为它深深地烙上民族的、地域的、心理的、审美的诸多历史印记,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溢着人文精神的语言,体现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信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另外,语文教师还要善于拓展延伸教材,引进课外文学作品,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积累,并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开阔眼界,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4.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材选文蕴涵了丰富的情感,但其在文本中隐藏较深,需要学生深入感悟。这就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亲身参与到其中,从而帮助他们感悟到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例如学习《荷塘月色》时,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配乐朗读和展示画面,让学生进入本文描绘的情境里。学生从朗读的配乐和声调中体会到作者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在学习小说或者其他历史故事等记叙类文章时,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让学生深刻感悟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悟其中的人文精神。
5.开展实践活动,拓展语文教学的人文影响。
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学主要依赖主体自身的积淀而不是靠他人的灌输来获取知识,因而人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丰富情感性和人文性的内容作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开展诗歌散文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名人专访、社会调查等活动。不但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从而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总之,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工具性、人文性学科,语言文字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具有非常强的人文魅力。因此,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基本的教学任务,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将教材中的资源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健康的情感和人生态度以及良好的精神品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岗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学周刊,2011,(19):37。
[2]徐佰鑫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138。
[3]王宇丹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文学教育(上),2016,(06):77。
论文作者:段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人文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情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人文精神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