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先事则昌——论大学出版社的选题策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出版社论文,谋先事则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出版行业已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大学出版社的任务主要是出版层次较高、价值较大的高校教材和学术专著,密切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但是,面对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怎样使自己的出版物能够赢得众多的读者,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下,力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大学出版社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解决好这一课题,就要首先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因为它是整个出版的首要环节。
一、选题策划的目的
策划,就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所作的筹划、谋划、设计。选题策划就是编辑在深入市场、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而提出的选题总体设计。
选题策划与选题优化的共同之处都是根据图书市场的要求和本社的出书方向、品种结构来确定选题。但二者不同的是:选题优化是对已提出的选题或“拿来的”选题进行筛选和修正;选题策划则是“事先”对选题的设计和筹划。它包括对选题的编辑宗旨、内容、体例、作者、市场预测等方面的总体构思。选题策划比一般性地提出选题,其文化内涵显得更深厚一些,它能使选题更具有创新意义,更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它是出版社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做出的一种思想输出,一种文化创造。它是选题优化的第一步,是图书生产的前期制作。
大学出版社进行选题策划,其目的有三:
第一,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更新,高等学校也加快了改革步伐,教育要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而教材建设则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理工科由于知识更新较快,五六十年代的教材多已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又如管理专业,所用教材多为从国外引进,有许多地方不适合中国国情,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胜任管理工作。有鉴于此,大学出版社应主动出击,与教师、学者共同策划教材专著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变以往被动的“等菜做饭”、“来料加工”为主动的“买菜做饭”、“设计定型”,根据新形势下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不同需要,设计出基础理论课、专业提高和辅助选修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在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质量是图书的生命,只有质量高,图书才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为传播。目前,在高校教材在出版上,存在着各自为政,自编自用的怪现象。如中国革命史,一个学校就出版数本,考其内容,有些是拾人牙慧的抄袭之作,或者是东拉西凑的大拼盘,既无什么真知灼见,又无什么特色可言。长此以往,于科学研究无补,于教育事业无补,除了一些人靠此有了“著述”之外,徒落得出版社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进行选题策划,图书的内容由出版社根据教学和市场的需要统筹兼顾,设计安排;作者也由出版社视其所长来择定。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图书的质量,从根本上杜绝平庸书的出现,而且能够使图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逐步改变出版品种多(重复出书)数量少(印数少)的不正常现象。
第三,搞好双效益图书。大学出版社以出版高校教材和专著为己任,这类图书一般在时间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呈现出专业性较强的特点。要想在这块领地内取得双效益并不那么轻而易举。进行选题策划,就是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密集、知识密集的优势,以市场的需要为出发点,精心策划出版那些立意新颖、手法灵活、编排别致、形式多样的教材和专著,使这些专业性较强、学术品位较高的“阳春白雪”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但能供高校用作教材,而且能适合社会青年阅读,借以去影响社会文化、科学思想、学风大势,去唤起民智、民心、民魂。出版社在增加社会文化积累的同时,能够增加经济积累,取得两个效益双丰收。
二、选题策划的策略方针
选题策划,就是战前的运筹帷幄,必须在一系列切实可行、完备周密的策略方针指导下,才能决胜千里,百战不殆。
首先,选题策划应具有超前意识。也就是要有远见卓识、未雨绸缪的精神,善于发现图书市场中存在的潜在需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捕捉读者的阅读热点,在其初露端倪的时候就不失时机地策划选题,以便及早占领图书市场。
这种超前意识,来源于知己知彼的调查研究。所谓知己,就是对本社本校而言,要对本社的出书范围、编校水平、印刷能力、发行渠道了如指掌;同时,也要对本校的专业设置、教材使用、学科优势、教师的科研水平、新的研究动态等做到心中有数。所谓知彼,就是对读者、作者、市场而言。要及时了解不同读者群的不同阅读需要;不同作者群(校内校外)的写作情况、研究方向;不同类型图书的出版销售情况,畅销或滞销的原因等。
在广泛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反映社会需求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决定选题策划的方向和最佳出版时间,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南京大学出版社,在1984年建社之初,获悉国内进口了8万台微机的消息,而国内介绍微机的书籍却寥若晨星。他们审时度势,利用本校计算机系强大的实力,策划组织出版了《微型计算机IBMPC的原理与应用》一书,仅100天的时间,这本书即告问世,及时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需要。从初版至今已重印了14次,累计30多万册,长销不衰。管子曰:“智者善谋,不如当时,精时者,日少而功多。”南京大学出版社这种具有战略眼光的、超前的选题策划意识,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选题策划应具有整体意识。它既包括每本书从内容到形式、从版式到封面的整体策划意识,又包括对套书、丛书等多卷本图书的整体策划意识。但相对来说,在市场竞争中,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因为即使是一本精心策划的、份量颇重的力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其单枪匹马、势单力薄,也很难形成一种阵势。而套书、丛书则可前呼后应、连续出击,大大提高图书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传递效果,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互补效应。这些年来,图书市场中套书、丛书盛行不衰,一方面因为读者阅读增强了系统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出版社提高了整体策划意识,注意到向读者进行完整系统的知识输出所致。
1992年,河南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学术专著“宋代研究丛书”。这套丛书的策划,就是既注意到了本校宋史研究力量较强和每位专家研究的重点,又注意到了向读者较系统地介绍目前对宋代经济、文化、教育、司法、城市建设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样点、面结合,产生了整体的互补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即使不是套书、丛书,只要图书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成为类书,也同样能产生整体的互补效应。如南京大学出版社在出版了《IBMPC的原理与应用》之后,又先后策划出版了本书的续编及《计算机和计划管理》、《人工智能程序设计LISP和PROLOG》等40余种计算机类图书,形成了整体效应,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选题策划应具有外向意识。高等学校为人才荟萃之地,新思想、新观念常常在这里出现,新科学、新技术往往在这里诞生。据抽样统计分析,全国出版的教材和专著的作者有70%左右在高等学校。大学出版社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策划组织出版一批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高格调的能领风气之先的教材和专著,以扶助新学科的成长,推广科研成果,并争取使之走出校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华东地区有两家大学出版社,就是利用其雄厚的师资力量,瞄准高校教材,分别策划出版了一种大学通用教材,发行全国高校,年年重印,累计达数百万册,很好地开辟了国内图书市场。
在开辟国际市场方面,一些大学出版社也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如武汉大学出版社就曾先后策划出版了美籍华人苏竞存教授的《流形拓扑学》和黄念宁教授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光纤孤子理论基础》,这两本书在学术界均居领先地位。武大出版社主动向加拿大、法国的出版界介绍这两本书,打通了国际合作出版渠道,使这两本书进入了国际市场。武大出版社还专门成立了对外合作编辑室,已把400余种高品位的图书推向国际市场,同美、法、英、日及港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图书贸易关系,大大增强了本社的实力和竞争力。
第四,选题策划应具有创新意识。也就是要做独辟蹊径的尝试,要有不断开拓的进取精神,敢为天下先,敢于在有重大耕耘价值的处女地上开拓垦殖,善于在易被人们忽视的接合部分作文章,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思想点、学术点、新闻点,标新立异,出奇制胜。创新包括立意新、形式新、编排组合新和在借鉴中创新几个方面。
立意新,就是策划出的选题内容要与众不同,富有新意。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王建辉同志在策划《中华文化知识精华》一书时,就别出心裁地创出一种新的选题设计方案。他把严肃的文化课题通过有趣味的文化事例开掘出来;把一般读物的优点(耐读)和工具书的优点(集约的编排形式)结合起来;把事典的考证与通俗读物的灵活写法结合起来,结果,这本“怪书”倍受读者青睐,累计印数20万册。辽宁大学出版社也曾根据市场上研究满族史工具书奇缺的情况,由社长刘万泉与历史系教授孙文良密切配合,共同策划、组织出版了《满族大辞典》,填补了我国满学研究的一项空白,被辽宁省评为优秀图书一等奖。他们这些独辟蹊径的尝试和辛勤垦植,均结出了累累硕果。
形式新,就是在原有内容不变的基础上策划出新的出版形式。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孙子兵法连环画》就是这种选题策划思路。它源于《孙子兵法》13篇的论述,配以我国历史上成功地运用这些原则的典型战例,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版,使文字古奥、义理抽象的古书,变成了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普及性读物。他们这种在别人忽视的接合部分作文章的经验,对大学出版社高层次的学术著作通俗化很有启迪。
编排组合新,就是要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分类组合,使之变成新的图书。河南人民出版社就是以这种方法策划出《历代名君》、《历代名臣》、《历代名将》等历史系列丛书的。这些书取材于历代典籍,按帝王将相分类组合,以传记形式进行叙述,文笔清新流畅,很好地满足了广大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的阅读需要。
在借鉴中创新,就是要汲取别人成功的经验,举一反三,策划出新的同类形式不同内容或同类内容不同形式的选题。辽宁大学出版社借鉴社会上的出版社用白话翻译历史典籍的经验,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言公案小说中,选择若干优秀短篇,译成白话,出版了一套《白话古代公案故事研究丛书》,颇受读者欢迎,连年再版。
总之,大学出版社应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和图书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修正选题策划的策略方针,才能更好地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选题策划的方法步骤
选题策划虽是以谋略取胜,以判断取胜,但是,也不能忽视实现目标的具体的方法步骤。策划出的选题只有一步一步地去实施,才能最终实现策划的目的。
第一,进行选题调查活动。选题策划之始,要做广泛的市场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如访问、读书报、参加会议、听广播、看电视、购书、购物、探亲访友、茶余饭后闲谈等。大学出版社身居高校,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专为高校师生服务的新华书店,并且拥有广大师生这一稳定而又集中的读者群。调查活动相对来说比较便利。在调查中,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发现初步拟定的选题设想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加以修正补充;还可以通过信息与灵感的碰撞,萌发出新的选题设想,进行新的选题策划。
第二,撰写编写计划。根据调查的结果,写出详细的编写计划。说明选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其指导思想是什么,要选入的内容有哪些,有多大份量,读者对象是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作者,采取什么样的装帧形式,市场上有无同类书,将采用哪些促销手段等等。并请有关专家及同行对编写计划进行论证,对选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判。然后再对编写计划进行修正补充,报请社里及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再付诸实施。
第三,寻找作者。作者是实现选题策划意图的执行人。是否物色到合适的作者,关系着选题策划最后的成败。大学出版社虽然拥有本校许多高水平的作者,但就某一类型、某一层次的选题来说,他们也不一定就是完成选题策划意图的最佳人选。因此,大学出版社在选择作者时,不能囿于本校。要立足本校,面向全国,通过本校的老作者去介绍新作者,通过熟悉的作者去认识陌生的作者,从中选择出既能完全理解选题策划意图,又能胜任撰写任务的最合适的人选来,并不断地对其写作予以指导,以确保图书的编写质量。
第四,促销宣传。作者交来书稿,经过编审加工、印刷装订、制成图书后,并不意味着选题策划工作就可以划上句号。其实,促销宣传也是选题策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出版社不能凭借一纸征订单去宣传推销新版图书,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如在电视、广播上做图书广告,在报刊上发表书评、书讯,或举办座谈会、读书报告会、讲演会、新书发布会及有关新版图书内容的知识竞赛会等,向广大读者推荐、介绍新版图书。如广西一家出版社在出版《文科知识——百万个为什么》丛书时,与《中国青年报》和桂林长海机器厂联合举办“芦笛杯《文科知识——百万个为什么》读书知识竞赛”,当《中国青年报》披露这一消息后,求购信象雪片一样飞往出版社。这样,不仅扩大了图书的销路,最重要的是使图书真正地走到了读者中去,发挥了其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最终达到了选题策划的目的。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出版改革的不断深入,选题策划在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中逐渐显示出其重要性。谋先事则昌,事无备则废,昭昭于此,则胜则兴,昏昏于此,则败则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出版社既要积极地面对市场,又不能一味地屈就市场。要借鉴兄弟出版社的经验,依靠自己的优势,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大学出版社特色的选题策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