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普外科手术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收治的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普外护理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普外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普外科;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88-02
普外科作为临床外科的一个综合科室,其在医院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由于手术治疗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患者在进行普外科手术时,往往会因为周围环境,以及一系列复杂的检查导致内心焦躁不安,甚至感到惶恐,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常规的普外科手术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舒适就医的需求,而需要更加新颖、有效的护理模式进行补偿[2]。而新发展起来的人性化护理就满足这种要求,它是一种最新护理模式的代表,其护理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具有创造性、人性化。所谓人性化护理,就是立足于患者的利益,使患者即使在医院也能体会到家的感觉,倍感舒适[3]。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还要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与照顾,促进其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在普外科手术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其应用效果。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将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试验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31~44 岁,平均年龄为(39.8±5.4)岁;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33~45 岁,平均年龄为(30.8±4.6)岁。
其中试验组中包括胃肠手术患者、肝胆手术患者各24例、26例,对照组中包括胃肠手术患者、肝胆手术患者各22例、28例;试验组中患者文化程度包括大学以上者12例,中学以上患者20例,其他患者18例;对照组中患者文化程度包括大学以上者10例,中学以上患者23例,其他患者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疾病类型、文化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护理,行常规的术前准备,术前检查,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对患者进行手术相关知识的宣传讲解;指导家属和患者如何配合各项治疗;术中配合麻醉医师、手术师的各项要求,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术后监测患者有无异常情况的发生,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谨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试验组:在常规的手术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由于普外科患者大多表现出一定的焦虑、急躁、恐惧等情绪,在对其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分析与评估患者的心理,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有效地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引导患者及时地调整心态;(2)保持舒适、整洁的医护环境,保证病房干净、明亮,通风、光线良好;(3)规范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训练其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减轻疼痛;(4)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各个患者的需求, 提供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定期协助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体现 " 以人为本 " 的护理宗旨;(5)根据患者的性格差异,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和治疗后均容易产生焦虑或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护理质量;因此,护理人员需分析和评估患者的心理,并根据其不同心理情绪,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帮助患者重新树立起治疗及护理的信心;(6)护理人员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等训练,向患者简要介绍现代先进设备、主治医生等,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等,增强患者的信心。
1.3护理指标:两组患者护理结束之后,制定一个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四个等级:不满意、 一般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4];同时制定一个护理质量评分表(满分为 100 分),让患者对护理结果进行评分;最后分析汇总患者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主要包括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组间通过χ2检验,结果由均值±标准差(x±s)构成,当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Watson提出的“人性照护” 护理模式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现代化护理理念,“人性照护” 指护士应具有对人性科学的认知,能够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呵护与照料[5]。因此,人性化护理的本质是“以病人为中心” ,用护理人员的诚心、细心与爱心,换回患者的安心、放心与舒心。其要求护理工作的范围有所扩大,方法不断创新改变。在普外科手术护理中,对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需要根据患者具有的自身特点,做好人性化的服务。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地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为疾病的成功治愈创造有利的条件[6]。此外,加强护患沟通,维护护患关系也至关重要,能够使病人获得安全感与满足感。
人性化护理对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及专业能力的要求也很高,是保证人性化护理工作开展与深化的前提。护理人员作为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主体,要想在医疗活动中真正有效地实现人性化护理,仅仅是热情的态度还远远不够,需要全面掌握相关医疗知识,加强护患沟通,才能更好、更快、更全面地服务于患者[7]。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增长见识,构建知识体系,不断完善自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参加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主动汲取护理界的最新知识与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8]。此外,医院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保证每名护士都能够熟练地掌握护理技术,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随着医药技术地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化护理理念的不断升级,护理人员要勇于从传统守旧的护理观念中转变过来,由机械、重复的传统模式转向现代化护理新模式,将患者的利益置于首位,将自己投身于治疗与护理过程当中[9]。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后,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前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普外护理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普外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综上,在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给予“以病人为中心” 的人性化护理,既完善了现代护理的内涵,且对护士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娟.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28-29.
[2]许丽华,陈红玲.手术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 (30):8-9.
[3]王菊凤.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癌症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52-53.
[4]张会民.人性化护理对心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83-1385.
[5]马丽.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69-70.
[6]姜桂清,曹桂芳.浅谈人性化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12):61-61.
[7]王湘郴,庄鹏,包世敏等.人性化护理对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2):99-99,100.
[8]朱志华,黄敏,王娜等.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0):5917-5919,5889.
[9]毕华,张敏,李蕊等.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6):119-121.
论文作者:李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普外科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