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治综老年急危重症患者198例,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心理护理前,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67.5±4.5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23.5±7.5分,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2.8±5.2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15.8±8.2分,心理护理前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危重症患者而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可在减轻患者心理问题的基础上确保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
老年急危重症患者一般通常被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通常进展迅速、危重,因此,患者时刻面临生命安全的风险[1]。对于神志清醒、住院时间较长的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经常因为面临陌生的环境、现代化治疗器械而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从而对临床治疗产生一定消极影响[2]。为了进一步分析老年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价值,为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我院开展本研究,并作出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治综老年急危重症患者198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6例,患者年龄为60-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5±5.5岁。本组患者中,严重创伤患者5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3例,急性中毒患者2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6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1例。患者主要表现出的心理状态为紧张、烦躁、焦虑、害怕、恐惧、淡漠、抑郁和消极等。
1.2护理方法
1.2.1紧张、烦躁的心理护理
老年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时,动作轻稳定轻柔,尽量降低患者紧张、烦躁心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对患者由于病情和痛苦等引发的牢骚给予理解,获得患者信任。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多运用鼓励性语言与患者沟通、消除其烦躁、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此外,患者病房内应放置鲜花、绿色植物等色彩鲜明的摆设,以缓解病房内的紧张氛围,使患者在轻松、愉悦的病房内接受治疗。
1.2.2焦虑的心理护理
焦虑是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经常出现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主动关心患者、安慰患者,劝慰其耐心接受治疗,使其正确认识到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过程,消除疑虑。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与依赖,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1.2.3害怕、恐惧的心理护理
针对害怕、恐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观众交流,为其安置舒适的病房和床位。耐心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疾病、熟悉环境、稳定情绪。耐心聆听护理人员的诉说和需求。良好的病房环境对患者心理问题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确保病房的绝对安静、阳光充足和定期通风。向患者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树立疾病治疗的勇气与信心。
1.2.4淡漠、失落的心理护理
对于淡漠、失落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关怀患者、安慰患者、鼓励患者,根据患者存在的失落心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诱导,将患者从失落的心理状态中释放出来,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相关数据通过SPSS17.0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与处理,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心理护理前,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67.5±4.5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23.5±7.5分,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2.8±5.2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15.8±8.2分,心理护理前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下表:
表1 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对比
3.讨论
紧张、烦躁、焦虑、害怕、恐惧、淡漠、失落、抑郁、消极等心理均是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3]。患者面对病房内各种复杂的仪器、导管以及面对疾病的未知,必然会产生某些不良心理状态[4]。例如医务工作者不停的为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可导致患者出现害怕、恐惧等心理;各种治疗仪器发出的刺耳声音和强烈的光线刺激,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等心理;患者长期使用各种脏器功能支持设备为其带来诸多不便,可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的心理;由于气管插管或语言障碍等问题,患者无法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可导致患者出现逆反心理,并表现为烦躁、不安,对护理人员产生误解或不信任等;患者病情不断发展、对治疗缺乏信心、过分担忧治疗费用等问题,均可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悲观、消极等心理[5]。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针对上述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对老年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确保临床疗效。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均优于心理护理前,心理护理前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5)。由此提示,对于老年急危重症患者而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可在减轻患者心理问题的基础上确保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陆柳雪,陆青梅,陆小妮,黄桢,凌玉芳. 心理护理对危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3,19:101-102.
[2]吕小英,徐玲芬,周庆,沈国娣. 赋能心理护理在降低危重病人焦虑程度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4,14:1330-1332.
[3]张荣利,黄爱红,郑树国. ICU危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1:3019-3020.
[4]庞素芹,张艳. 危重患者心理研究和临床护理干预[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311-312.
[5]孙情. 心理护理对外科危重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2008,03:116-117.
论文作者:张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1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焦虑论文; 老年论文; 量表论文; 危重症论文; 抑郁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