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科学城医院 四川绵阳 621900)
【摘要】目的:总结不同剂量的氯毗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溶栓前均予以氯毗格雷治疗,对照组予以300mg,观察组给予600mg,随后以75mg/d剂量维持,总结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1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1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再发生率、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对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期间,采用600mg的起始剂量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剂量;氯毗格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074-02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典型且严重的临床表现之一,具有较高危险性。氯毗格雷作为一种血小板活性抑制剂,有助于抑制患者血小板活性,达到缓解患者心肌缺氧的治疗作用。现有研究认为在治疗期间,氯毗格雷的剂使用量不同,其疗效也存在差异性。本文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不同剂量的氯毗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9月间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心肌梗死发作24h后入院接受治疗,且在入院前均未使用过氯毗格雷、抗血小板类药物等治疗,入院检查显示存在≥2个相邻胸导联ST段抬高,幅度超过0.2mV,四肢导联抬高超过0.1mV;本组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龄30~80(58.35±2.13)岁;经Killip分级为Ⅰ级者27例,Ⅱ级者9例,Ⅲ级者6例;依据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前均质性阿司匹林300mg/d,连续3d,随后维持100mg/d;患者入院后执行常规镇痛、心电图、血清心肌酶等监测;随后对照组执行口服300mg氯毗格雷(生产厂家: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115)治疗,观察组则予以600mg,随后维持75mg/d剂量;随后给予1.5万U/ml尿激酶生理盐水溶液静滴完成溶栓治疗,在溶栓完成12h内皮注低分子量肝素溶液完成抗凝,2次/d,连续注射5d,期间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酶转化抑制剂、硝酸甘油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无存在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为治疗后患者缺血性胸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测显示ST段回落超过50%;有效为患者胸痛有所缓解,时有发生,ST段回落不足50%;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且心电图表现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率”采用卡方值检验。
2.结果
2.1 两组疗效差异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1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1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典型表现,其发生与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所致,最终可发展为心肌梗死。阿司匹林具有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机制,在治疗心肌梗死中有助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单用该品治疗并无法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完全抑制,加上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并不耐受,甚至对此药过敏。相比之下,氯毗格雷属于临床新型血小板活性抑制剂,经口服后,通过抑制血小板糖蛋白受体活性,进一步对血小板聚集予以抑制。在既往研究中,氯毗格雷表现口服吸收迅速,短时间内在体内形成药学浓度,临床疗效相对稳定。此外在李莉,杨小梅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将氯毗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经药物的不同机制,而发挥更优协同的协同作用,更利于溶栓的辅助治疗。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采用600mg氯毗格雷为起始剂量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300mg起始剂量,分析其原因可能与300mg起始剂量在抗血小板活性中作用力、药物浓度不足有关,无法最大化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在取得一定疗效的同时,其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相对偏高。在石苗苗,朱巧燕的研究中也指出,在给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采用一次性600mg起始高剂量,有助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在于600mg起始剂量,通过早期大剂量、高药学浓度,可尽早发挥其最强的抗血小板机制,同时在抑制血小板活性方面能力更强,并利于降低机体对于药物抵抗性等因素。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期间,采用600mg的起始剂量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伟军,师军峰,王蕊,等.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9):129-131.
[2]孙彤,程仁力,尤家聪,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使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217-219.
[3]李莉,杨小梅,胡艳.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3(17):101-102.
论文作者:王栏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剂量论文; 格雷论文; 患者论文; 血小板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