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难点学习论文_彭淑荣

“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难点学习论文_彭淑荣

摘要: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不理解或者不能准确的利用所学的内容而失去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入思维导图来进行数学教学,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把基础知识串联起来,把题型进行归类总结,并思维导图进行错题的更正和记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记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培养,提升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要求初中的数学教学课堂要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平台,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综合性的技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能力培养

初中的数学知识由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组成,在这之中代数几何就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其内容比较繁杂,有很多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定义、定理和公式等,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讲,这些内容比较抽象而且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学生对概念有清晰的了解,做题时思路比较明确,能够借助一个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对初中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新课改指导着我们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并改善教学方法,其中一个教学方法就是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解决初中数学教学难点的问题。

一、思维导图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也就是一个和我们的大脑进行处理事务时的思维方式非常接近的学习工具,从一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关系利用图片、色彩、标记等难以记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有趣的、彩色的、容易记忆的图解,这种思维工具不仅可以用来做笔记、用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可能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图文结合的记忆方法极为充分的利用了大脑的本能,而且符合人类记忆、理解和思维的规律,现在这种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已经运用到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吸取它的成功的教学经验,并把它运用到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1]。

二、关于思维导图的运用

在进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难点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面对问题时所需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单独的一章或者一节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等掌握情况较好,课后习题也能完成的很好。但是如果把各章节的知识点都融合到一个题目里,由于学生对于前后章节知识点不能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也不会有所开发,遇到稍微转一下弯的题就不会做,想不出解题思路,这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综合把握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差。老师们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能够很好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中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利用思维导图法把基本知识串联起来

利用思维导图把基本知识进行相关的串联就是让学生将各个不相关的不同章节进行知识点的连接。从较小的知识点范围开始,比如与三角形相关的连接,与圆相关的连接,与平方根的计算相关的连接等。制作小范围的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有利于锻炼学生对要点的掌握情况,能够培养学生分清主次的能力,同时利于学生更好的设计知识点或者题目的记忆和掌握,但在进行小范围的思维导图制作时,要注意主干和分支的设计,从而对知识点进行各层次的开展,注意各知识点的交集的出现[2]。老师可以把学生们进行分组,让他们进行关于思维导图制作的小组讨论和小组分析,进行相互之间的帮助,掌握关于思维导图制作的关键和技巧,从而老师让学生把各个知识点进行相关的连接,做出大范围的思维导图,例如把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与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连接,平方知识点与开方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把各种相关的知识点都能进行相关的贯穿,这样复习时或者做题时也能把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学生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就能慢慢的建立出综合性的学习思维,从而能够对问题有非常清晰的分析,并能够迅速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题型的归类

虽然知识点万变不离其宗,但是同一个知识点可以变化为各种不同的题型,而不同的题型又需要不同的分析和解决思路。而利用思维导图法把各种不同的题型进行相关的分类汇总,从而能够对各种题型都有较为熟悉的掌握。例如三角形的问题,可划分为证明角之间的关系、线之间的关系、角与线之间的关系等。利用思维导图归纳各种题型可以慢慢的深入问题的本质,从而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解题思路的记录

解题思路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有效表现,而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教育往往是最难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很容易,但距离解题还差一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弥补这些差距,学生完成相对简单的问题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思考问题的过程表达出。学生对于相对较难的题目,如果思路不清晰、解不出来,可以把之前的相对简单的题目的解题过程拿出来,查看所学知识点和题型进行相关的连接的思维导图,会从中找到一定的思路,从而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深入思考高难度题目[3]。另外,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学生的解题思路会有所增加,对题目的本质问题能够理解的更加清楚,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利于初中难点教学的展开。

(四)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成为知识的主人,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宰课堂。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同时学生的心智是脆弱的,教师既要正确引导,又要细心呵护。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初中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时间段。但是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很多学生短时间内适应不了,导致自信心受挫、心情郁闷等一系列问题。教师选用不同梯度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适应初中数学,思维导图让知识点变得简洁明了,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利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网络

教师利用测试卷对于学生的知识进行检测评估,并不是一项非常全面的考查方式。因为初中生最后要面对的是中考,而不是期末或者模拟考试。如果不能帮助学生将初中三年的知识点编织成知识网络,就不能保证学生在中考中脱颖而出。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联系了不同的知识点,用图片和公式进行表达,便于学生认知和记忆。思维导图展示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复习内容,学生可以及时的发现自己不会的部分,然后进行重点训练。有时候学生仅靠一己之力无法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大的团体里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逐渐提高。

三、结束语

初中的数学与小学不同,不仅是难度上有所增加,题型和做题的方式都有不同,其中有一点就是比小学的数学学习更加枯燥了,但是思维导图的利用,可以改变这种枯燥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更能够改善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总而言之,思维导图的利用能够帮助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因此,把思维导图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辅佐工具,加上老师的引导作用,这对于学生们提高思考能力和改变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德礼.“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难点学习[J/OL].学周刊,2019(12):98

[2]徐百灵.师生对初中数学教学重点及难点的认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5):302.

[3]曾伟,黄泳.“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难点学习[J].学周刊,2017(01):107-108.

论文作者:彭淑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难点学习论文_彭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