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基层干部组织支持期望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中国农村论文,基层干部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27(2009)02-0104-0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2006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现有村委会个数为640139个。而1998年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数量为125.8万个,并且数量增加很快。①中央一直非常重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强调要帮助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面临的各种具体困难。为了真正落实中央的要求,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关怀和帮助农村基层干部的长效机制。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准确了解基层干部到底需要组织解决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对他们的工作有什么影响。总之,研究农村基层干部的组织支持显得非常必要。
在组织行为学中,了解组织成员的困难、分析困难形成的机制从而针对性地解决困难、提高组织绩效的研究领域称为组织支持(organizational support)研究。这是一个崛起不久并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研究领域。一般认为,美国心理学家Robert Eisenberger是组织支持研究的开创者。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研究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时发现,当组织重视其员工的贡献、关心他们的福利、不断满足他们的社会经济需求时,会激励组织成员更加关心组织的成长,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组织支持感理论(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POS)。②组织支持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交换理论、互惠原则和人本主义思想。简言之,所谓组织支持感,就是组织成员如何看待组织对他们的贡献、关心他们切身利益的知觉和看法。③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的组织支持需要的构成状况、影响因素以及组织支持对干部工作行为的影响,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一)农村基层干部组织支持量表的编制
本研究中的农村基层干部指村、组两个层次的干部。我们往文献调查和与专家、农村基层干部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出组织支持测量的半开放式问卷,并召开农村基层干部座谈会对问卷进行修正,剔除分辨力过低的条目、增加更符合基层干部工作实际的新条目。这样的座谈会一共进行了三次,最后形成问卷正稿。三次座谈会一共有48名农村基层干部参加。每次座谈会后,我们还就农村基层组织管理问题对这些干部进行了个案访谈。
(二)调查过程
我们选取了1500名一年级和二年级来自农村家庭的本科生,在对他们进行了调查技术培训后,利用放寒假的机会要求每人带1份问卷回自己家乡调查。调查时间为2008年2月,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2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81.5%。
二、基层干部组织支持期望的内部结构
我们以因子分析方法(Factor analysis)来探索基层干部组织支持期望的内部结构。
(一)量表的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采用学术上最为常见的Cronbach系数检验量表的同质信度,发现量表的Cronbach系数为0.78,各个公正因子的Cronbach系数都在0.70以上(见表3),表明量表的信度良好。
在组织支持期望量表开发过程中我们参照了国外相关权威量表尤其是Eisenberger的量表并进行了修正,数据显示干部组织支持需求包括总方差解释率超过60%以上的3个公共因子(见表3),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可以接受。
(二)因子分析的适当性考察
表1给出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数据表明两个检验都获得通过,可以对组织支持期望进行因子分析。
(三)因子分析结果
运用主成分方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3个,这3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60.745%,说明3个公因子较好地概括了原有量表的含义。表2输出的是正交往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根据因子在各个项目上的负荷情况对3个公因子的命名、方差贡献率、Cronbach's系数总结于表3。取每个公共因子对应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可以把中国农村基层干部组织支持需求内部结构归纳为MKD模型(M代表物质生活困难,K代表知识更新困难,D代表职业发展困难)。
凌文辁等曾对我国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取出三个公共因子,分别是:工作支持因子、组织对员工价值认同因子以及关心员工利益因子,可以看出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是农村基层干部与企业员工共同的组织支持期望,但两者之间的差别也是明显的。企业员工更关注企业是否重视从而长期雇佣自己,而且希望得到更多具体的工作支持,但是基层干部更看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职业发展空间。究其原因,农村基层干部的社会身份是有着稳定土地资源的农民,基本不存在失业的后顾之忧,因此对组织长期稳定地任用自己的需求不太迫切;但是他们毕竟又是农村社会区中的精英,成就动机比较强,因此在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上超过企业员工。因此总体上,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组织支持期望的层次高于企业职工,主要表现在前者的精神追求、成就需要高于后者。
三、聚类分析
我们以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对组织支持前往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公共因子聚为5组效果较好(F值的相伴概率P<0.01)。聚类分析数据总结在表4、表5中。
剔除缺省值和人数过少的第4、第5组(每组仅1人),最后得到3组。聚类组1的干部最强烈的期望是知识更新,他们在职业发展上困难比较小,在物质生活方面尤其没有什么困难。据此可以将这组命名为期望解决知识更新困难组,这组干部占全体干部的28.9%。聚类组2的干部最大的期望是组织解决他们的物质生活困难,这组干部在知识更新方面的需求在所有三组干部中最低,表明物质生活太困难的干部比较容易忽略知识学习。可以把该组命名为期望解决物质生活困难组。聚类组3的干部在组织支持需求所有三个因子上得分都较高,表明这组干部在物质生活、知识更新、职业发展三方面全都面临困境,在知识更新方面的困难尤其明显,可以把该组命名为期望解决全面困难组。
聚类分析表明,面临物质生活困难的干部在所有干部中的比例最高(36.1%),陷入全面困难的干部比例亦不低(35%),而在物质生活、知识更新、职业发展三方面都不需要组织支持的干部群体基本没有出现。这告诉我们,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目前的组织支持需求特别是物质生活方面的支持需求很强烈,期望组织提供支持的农村基层干部的范围广、比例大、人数多。基层组织在帮助干部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组织支持期望方面面临很大压力。
四、组织支持期望与干部工作绩效
组织支持的一个重要研究目的就是探讨其与组织成员工作行为、工作绩效的关系,减少组织成员在工作中的不作为性(George & Brief,1992)。
我们计算了组织支持期望与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关键性绩效指标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些相关系数虽然达到显著水平、但相关系数太低也没有解释价值(凌文辁,2001)。本研究仅对相关系数达到0.25以上者进行讨论。
“**”代表P<0.01显著性水平,“*”代表p<0.05显著性水平
离职意愿最强的是期望解决物质生活困难的干部(R=0.309),而期望解决知识更新困难和职业发展困难的干部离职意愿都较低(R分别为-0.239与-0.275)。
对工作最满意的是期望解决知识更新困难的于部(0.348),而满意度最低的是期望解决职业发展困难的干部(-0.281)。
期望组织帮助解决物质生活困难的干部,他们在事业抱负(0.258)、能够忍受工作中的艰苦寂寞(0.291)、深入群众服务群众(0.289)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在忍受群众的牢骚和不理解方面(0.302)在所有干部中表现最为良好。但是该类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不强,群众评价不太高,对群众的凝聚力不强,在工作作风、执行力、工作创新性诸方面无明显优势,可见物质条件的艰苦对他们的工作效果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期望组织帮助解决知识更新困难的干部,在事业抱负(0.411)、工作作风(0.347)、对群众的凝聚力(0.305)、工作执行力(0.398)、忍受工作中的艰苦寂寞(0.316)、深入群众服务群众(0.440)等诸方面表现突出,尤其在目前农村基层干部比较缺少的工作创新性、带领群众闯市场发家致富方面表现最为优秀,他们也是所有干部中受到群众评价最高(0.336)和自我工作成就感(0.319)最好的干部群体。
期望组织帮助解决职业发展困难的干部,工作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在事业抱负(-0.289)、深入群众服务群众(-0.281)方面表现不佳,在所有干部中他们的群众评价(-0.293)和工作成就感也最差(-0.316)。从个案访谈的资料看,其原因有二:一是这类干部在自己的职位竞升上花费的精力过多,导致在本职岗位上投入的精力,对群众利益比较忽视;二是这些干部长年没有竞升机会,因而逐渐对本职工作产生厌倦乃至悲观失望的情绪,在工作中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导致工作业绩不佳、群众不满。
总之,在期望组织帮助自己解决各类困难的干部中,工作表现最好的是那些期望解决知识更新困难的干部,他们的事业心强,工作勤奋,工作能力比较突出;而表现最差的是期望解决职业发展困难的干部。期望解决物质生活困难干部的工作绩效处于两者之间。显然那些对学习机会、对知识结构改善有强烈需求的干部,是目前农村基层干部中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骨干力量。
五、影响农村基层干部组织支持期望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人口学特征对组织支持期望的影响
在我们研究开发的“中国农村基层干部组织支持期望量表”中设计有干部性别、年龄、学历等社会人口学特征统计变量。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人口特征对组织支持期望的影响并进行多重比较检验(S-N-K法),结果如下(具体见表7.1和表7.2.):
性别与组织支持期望:女干部期望组织解决物质生活困难的程度高于男干部,在其他因子上无显著差异。
年龄与组织支持期望:干部越年轻,越希望组织帮助他们解决知识更新困难,但是40岁以上的干部该期望程度明显下降;干部越年轻也越期望组织解决他们的职业发展困难,但是50岁以上的干部此类期望迅速降低。这种状况表现出农村基层干部复杂的心理活动。
学历与组织支持期望:学历越高的干部越不需要组织帮助解决物质生活困难,但是在知识更新上的需求强烈。
干部级别与组织支持期望:村干部在全部3个组织支持因子方面的需求都超过组干部,这是因为村干部承担的工作任务、压力都超过组干部。村级干部应该成为组织支持的重点。
担任农村基层干部时间与组织支持期望:时间越长越不需要解决知识更新方面的困难,这与前面的分析一致,说明这些工作时间相对较长的干部一方面积累了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过于满足自己的经验而对新知识、新思想缺乏应有的热情。
收入水平与组织支持期望:收入越高的干部,越不需要组织帮助解决物质生活方面的困难,但是学习热情比较低,而且期望解决职业发展困难的需求很强烈。结合前文组织支持期望与干部工作绩效相关关系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知这些干部的工作绩效不如人意。这说明目前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村基础干部群体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他们中很多人忽视学习和提高自己身素,在本职工作中投入精力较少,对于自己的职位提升过度关注。
(二)组织管理因素对农村基层组织支持期望的影响
在问卷中,我们运用李克特5点量表对可能影响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的组织管理因素进行了测量。我们以现有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参考有关专家和农村基层干部管理部门的意见,结合与48名干部座谈的材料归纳出8个可能影响干部组织支持期望的方面,每方面内容均以单一条目进行测量。我们计算了组织支持期望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数据显示(具体见表8):
组织公平程度以及干部之间的团结合作将减少干部对解决物质生活困难的期望。这说明干部对物质困难的感受,不仅与物质生活上的“绝对贫困”相关,而且与组织的物质利益分配公平程度相关。干部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心也能缓解干部的物质生活困难。
工作满意度等7个因素影响了干部对解决知识更新困难的期望。在所有三个组织期望因子中,影响该因子的组织管理因素最多,表明该因子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呈现较敏感的特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领导信任、组织管理制度科学是最能激发干部进行知识更新的两个因素。
工作满意度、工作成就感都与干部解决职业发展困难的期望呈负相关,而领导信任与职业发展前途的乐观判断程度与该因子呈正相关。越是对自己工作现状满意的干部,越不会要求组织解决职业发展困难;而受领导信任程度越高、对职业发展前途信心越强的干部,越希望组织提供更高的事业发展平台。
六、研究结论与思考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基层干部的组织支持期望包括期望组织解决物质生活困难、知识更新困难、职业发展困难3个维,可归纳为MKD模型。就干部在不同种类组织支持期望上的分布,可把农村基层干部划分为3组:期望解决物质生活困难组,期望解决知识更新困难组,以及期望解决全面困难组。基层干部的组织支持期望对其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干部的人口学特征对其组织支持期望产生了影响。
本文对农村基层干部组织支持期望的研究表明,上级党组织、政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组织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当然,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力还不够强盛,应该教育农村基层干部保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毕竟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有能力为长期奋斗在农村基层第一线的干部提供最基本的组织支持。
结合本研究所得的研究结论,考虑到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组织支持期望集中在解决物质生活困难、知识更新困难以及职业发展困难三个方面,笔者在此提出满足干部组织支持期望的“三个大于”的工作思路:干部从上级党组织、政府获得的物质待遇再加上自己的生产、经营所得之和,一般必须大于当地中等居民的平均收入;干部从上级党组织、政府获得的学习和知识更新机会,一般必须大于他们可能到当地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包括企业)任职获得的机会;干部从上级党组织、政府获得的职业发展空间,一般必须大于他们可能到当地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包括企业)任职获得的空间。当然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同时达到“三个大于”,条件不具备的地方也可先满足一个或者两个;而如果目前还难以为所有农村基层干部提供这样的条件,那么至少也要为其中的核心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提供这样的条件。
在组织支持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妥善处理好干部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不脱离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搞“超前”支持;另外,由于不同干部的组织支持期望有所差别,要针对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干部进行组织支持管理;此外要特别重视知识更新需求期望较高干部的培育,他们重视学习、充满旺盛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而且创新性强、群众基础好,代表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未来。最后,要加强对职业发展困难干部的思想教育,同时适当拓展基层干部的事业发展平台。
注释:
①韩玲梅:《冲突与协调:转型期农村组织及其关系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②徐晓锋、车宏生、林绚晖、张继明:《组织支持理论及其研究》,载于《心理科学》,2005年第1期。
③凌文辁、杨海军、方俐洛:《企业员工的组织支持感》,载于《心理学报》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