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钟峰论文_钟峰

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钟峰论文_钟峰

钟峰

身份证号:32130219881001XXXX 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结构体积较大并且就地浇筑、成型、养护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包括水利工程的混凝土大坝、高层建筑的深基础底板、反应堆体、其它的重力底座结构物等,这些大体积混凝土都是依靠自身的结构形状、质量和强度来承受荷载的。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能够满足设计条件和稳定性要求,混凝土必须有较好的耐久性、有足够的强度,在施工时注重施工质量。

关键词:房建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房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1、混凝土需要量较大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体积要比一般混凝土大,所以在浇筑的过程中就需要很多的原材料。所以说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时的特点之一就是混凝土的需要量较大。

2、工程条件复杂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基本上都是在地下现浇,所以相对来说整个浇筑工程的条件相对复杂,这对于浇筑技术的要求相对要求较高。

3、施工技术要求高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大,结构厚实,所以在浇筑的过程中必要保证其整体性,一般情况下都必须要求进行连续的浇筑,避免留下任何的缝隙。

4、容易产生裂缝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浇筑中水泥的水化热量较大,再加上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体积大,所以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容易散发,而混凝土外部的热量散发快,这就形成了温差,而温差就会导致应力的产生,应力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裂缝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是严重过的问题。

5、养护工作要求较高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较大,结构厚实,并且在浇筑时容易产生裂缝,所以后期的养护工作必须要做好,否则大体积混凝土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对于整个工程来说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设计构造要求

(1)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工程设计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水平施工缝的设置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浇筑能力和方便结构钢筋的绑扎等因素确定。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模板宜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或钢木混合模板。钢模板对保温不利,应根据温控要求采取保温措施。木模板可作为保温材料使用。

(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验算,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的控制指标,制订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温控指标温升峰值、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制定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拌制运输过程中的降温措施、保温养护措施、温度监测方法等,以防止或控制有害温度裂缝包括收缩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

2、严格控制材料的选用

(1)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因此, 最好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配制混凝土。同时,水泥的用量直接影响着水化热的多少及混凝土温升。在满足强度的要求下,大体积混凝土应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可采用后期强度作为设计强度、掺入混合料和减水剂等方式进行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骨料

选择合适的骨料级配,从而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升。施工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粗骨料采用5mm~20 mm 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之内;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粒径范围0.15mm~5mm, 含泥量控制在2%之内,细度模数2.4~2.8。

(3)外加剂

外加剂有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早强剂等多种类型。在混凝土添加了膨胀剂之后混凝土内部产生的膨胀应力可以抵消一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3、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延长缓凝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另外,可以采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的方式。试验证明,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使其替代部分水泥,不仅可以降低水化热,而且能起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效能,且掺加粉煤灰后,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与基准混凝土相等或略高。但是这样会降低早期极限抗拉值,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最好控制在10%以内。

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工序质量

(1)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樵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

(2)混凝土振捣方式

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上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项。每道设2台振捣器,二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

(3)泌水处理

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

(4)表面处理

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再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翅料薄膜覆盖。

5、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之后,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养护,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在进行养护时,要注意的是,最重要的养护方法就在于较好的降低结构的内外温度差,同时注意减慢结构降温速度,从而提高结构的抗拉强度,来应对外界的约束压力。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把它的表面用工具尽量压平,然后在它的表面洒水,均匀的洒水完成后,再在它的表面覆盖上塑料的薄膜,最后再在它的上面覆盖保温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这样盖上几层就可以了,要根据时间,气温的变化适当的对覆盖物进行增减。中午温度较高时要揭开保温材料进行散热,晚上气温较低时,要紧紧的覆盖保温材料进行保温。最底层的塑料布下方可以实现架设软管,根据不同的时间,问题条件对结构进行补水。当整个大体积混凝土不在沁水之后,就要开始进行搓压,以免在初凝的时候表面起粉收缩。对于不能覆盖到的底板部位,可以采用特殊方式进行尽可能的覆盖。浇筑完成的12小时之内,应当禁止对结构进行踩踏。24小时之内,除了进行测温、覆盖保温材料之外,不能有人对结构进行踩踏。保温材料只有在使得结构内外的温差小于20摄氏度时才可以进行拆除,拆除的时候要选择在温度较高的中午进行。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在现在的土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保证这些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就应当注意上面我们提到的问题,正确的进行防护和治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整体性、稳定性。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标准和施工质量,从而促进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贾淑明.某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2-05.

[2]陈彦平.浅谈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2.

[3]廖永军.某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2-08-25.

论文作者:钟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

标签:;  ;  ;  ;  ;  ;  ;  ;  

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钟峰论文_钟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