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化服务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思维理念和管理工作模式,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意味着文化馆建设将以更加科学化、数字化以及电子化的模式展开服务工作,在带给群众更加快捷、全面的服务状态和服务内容的同时,更为其精神文化的丰富以及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便利。但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究竟该如何推动文化馆的建设与改革,使其能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大主题,将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数字化;文化馆;建设
前言
所谓数字时代,是与数字化革命的概念密不可分的。数字化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太阳能、风能等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数字化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了经济结构的转型,传统工业经济转变为以信息管理为主的知识经济,使得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变得异常简单与迅捷。数字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媒介,原本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互联网的应用、新媒体的诞生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许多原本只能在线下进行的服务,变得可以在线上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为了当代文化馆服务方式的主流。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当代文化馆等群众文化服务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履行公益文化服务单位的职责,当代文化馆的群文信息传播媒介也面临着必须转型的境地。
1 数字化服务时代背景下文化馆建设创新的必要性
1.1 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5 年7 月23 日所发布的第36 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 年6 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 亿人,同时大量手机网络终端的开放与使用,促使现代化的网络与信息科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重要。数字化服务时代恰恰是当前信息化时代到来所引发的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它意味着一种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的创新思维,意味着对现代化科技的引入——而文化馆作为当今社会丰富人们日常文化生活、提升精神修养的重要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在数字化服务时代背景下,对其建设发展创新,已然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大数据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
首先,文化馆在服务手段,方式和设施方面过于单一,没有健全和完善的服务方法,也没有健全的设施设备,在服务供给方面具有很严重的主观倾向,与群从文化需求相背离,服务范围不大,导致大量的群众文化场馆人丁单薄,没有充分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权利。另外,伴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人们在文化习惯与消费方式上非常依赖数字媒介和网络,受到虚拟空间的显著影响,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诉求已由比较传统的场馆向虚拟空间的各类终端拓展,群众文化的服务手段需要通过消费环境和方式进行改革。服务模式需要群众文化的引领,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新型的数字化文化馆,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提供创新型数字化文化馆,具有高效,便利和开放性。
1.3 产业文化馆建设的重要基础
鉴于文化馆的主要任务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其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仅仅作为一种公益性组织而存在的。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文化馆决不能再坚持传统的观念,要增强自身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向产业化发展。数字文化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身的发展,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更有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1.4 文化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数字文化馆建设使得各地文化馆之间突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形成了一个文化馆群体。如此一来,各地文化馆便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各种相关资源和信息有机联系起来,再经过后期的梳理与整合,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借助这一平台,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获取各种文化资源,享受到更先进、更广泛、更便捷、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实现了对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到了资源共享。
2 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跟新速度缓慢
现如今我国的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这一点在上文已有所阐述,年龄偏大就会导致其文化程度无法跟上如今的时代,文化知识落后,特别是县级以下文化馆,文化知识落后现象尤为突出,很多地方的文化馆工作人员只有初高中文化水平。据有关报告显示,各级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由于经常性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却忽视了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以及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导致思想落后,工作人员的视野过于短浅,见识面狭窄,致使文化馆的业务行政管理缺乏相应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从而造成文化馆发展速度的缓慢。
2.2 对社会创新有所限制
从客观上看,大数据属于新兴的一种技术,能够巨大的推动社会的发展,如果在个体生活中过多的掺杂大数据,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会阻碍社会的创新,尤其在教育青少年儿童方面。如果大数据经常预知期流;对那些没有经过实践的观念进行传播,就会使儿童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境地,扼杀掉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所以,我们需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在大数据存在的问题,只认识清楚了,才能够使大数据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2.3 群文讯息传播方式的滞后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以杂志、报纸等纸媒为主要媒介传播的群文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虽然许多文化馆也在不断探索前进,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论坛等作为与群众进行交流和传播群文信息的平台,但是其内容往往设计的极为简单,更新也较为滞后,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如何通过更好、更方便的形式传播群文资讯,群文信息,扩大文化馆等群文文化单位的影响,使得文化馆的服务对象不再集中于一老一小,而是将更多的年轻人纳入到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中,是建设高水平文化馆需要解决的难题。
2.4 文化馆文化资源的更新问题
文化馆是省、市、县(区)一级重要的文化服务单位,从立馆至今,积累下不少的文化资源,这既包括书籍、文献、视频等资料,也包括一些硬件的配套设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数字时代的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不少文化馆的硬件配套设施和文化资料资源并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而是显得比较陈旧,这造成了不少文化馆的服务与时代脱节,难以满足人民现阶段的需要。就艺术门类而言,一般的市级文化馆都设有美术、摄影、声乐、器乐、戏剧、文学等门类,但对于一些新兴而普及度极高的艺术门类,如微电影等,却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
3 加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
3.1 优化文化馆的职能作用
我国《宪法》在内容完善过程中明确指出文化馆的建设必须坚守为人民服务意识,因而在此基础上,文化馆基于遵守《宪法》法律机制的基础上,应注重明确自身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承担社会教育、引导主流文化精神的职能作用,同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自身职能效用的发挥,从而由此保障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发扬光大。此外,就《中国文化报》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县级文化馆、乡镇文化管分别有4840个、38180个。同时基于调查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得知, 当代文化馆在发展过程中旨在实现对国家政策、法规等的宣传,并对我国保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形成有机保护,且基于系统化市场管理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群众文化建设氛围。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过程中着重强调对文化馆职能作用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因而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3.2 做好文化馆的人员的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对于人才需要有个一清楚的认知,相关的文化艺术人才是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关键因素,在以人为本的观念下,转变人才管理形式,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相应地提高对人才的服务理念,准确的看待人才的经济以及社会价值。一定要以新型的人才观,不断的完善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建立相关竞争体系,增加危机意识。第一步就是要转变用人体系问题,将以往的用人唯亲转变为用人唯贤,以招聘的形式录用相关工作人员,打破以往的“铁饭碗”传统,形成工作岗位有能者居之的新局面,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严禁无能者久居高位的现象发生,并且做到责任个体化,出现问题能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承担相应责任,防止工作中各部门及工作人员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
3.3 不断完善文化馆公众平台的服务功能
我们应当明白文化馆建设公众平台的目的是为了延伸自己的服务能力,让群众更好地更方便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它的服务功能。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用户的增长,增强用户的粘着度。比如温州市文化馆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微信报名功能,当时推出就是为了方便公众报名参加文化馆的公益免费培训,结果一经推出就收到热烈欢迎。而温州文化馆公众平台用户能够在短短时间内突破14000 人,微信报名功能功不可没。此外,通过增加类似电子节目单、场馆地图导航、网络教学等便民服务功能,也能大大增强文化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吸引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3.4 推动服务平台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文化馆要想在数字化服务时代背景下,在建设上有所创新,首先就要全面推动平台的数字和网络模式的运营,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变。具体来说,需要从这样几个角度来展开:第一,通过引进先进而安全的软件平台,依托网络实现对于数字化服务平台的构建。并以最快速度将文化馆内现有的各类资源以及服务内容置入到这一服务平台之中,让群众通过这一共享的平台,来完成各种业务操作和个人所需的借阅手续;第二,建设具有一定特色并极具宣传性的功能网站,在便于群众访问、了解信息的同时,还能利用其直接连接到业务办理以及资源阅读的服务平台当中,积极推动员工自主化服务模式的开启;第三,全面推动文化馆各种网络终端以及向各类手机、电视以及移动播放器进行数字传输的工具的研发,让所谓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伴随着网络终端的发展以及各种媒体设备的创新,而实现与时俱进的升级拓展,让文化馆成为全面覆盖网络和地域的服务存在。
3.5 加强馆际交流,共享文化资源
各地的文化馆经过数年的积累,都有着较为深厚的资源,而不同的文化馆依据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又有着极大的互补性。中国地域辽阔,发展也极不均衡,优势地区与弱势地区的差异也十分巨大。一地文化馆的资源固然是有限的,很可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但如果能够加强文化馆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分享文化资源,就能够极大地拓展一时一地的文化馆资源,从而提高公益文化服务的水平,文化服务的档次。如果能够依托现有的各地区的文化馆资源,集成一个大型的数据库,那对于后期文化馆、站的建设,将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3.6 全面的优化数字化文化馆建设
作为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文化馆一直肩负着向人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繁荣群众业余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业务文化生活的重任。进入新时期,为更好地利用网络发展文化事业,数字文化馆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文化馆的管理工作首当其冲。其一,领导干部转变工作思路。当前,信息化时代已然来临。作为文化馆领导干部,必须转变思想,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支持并做好数字文化馆建设,向庞大的文化网络进军。其二,建立网络文化队伍。文化馆工作者要有高度责任心,认识到宣传教育、开展活动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还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提供后备人才,壮大网络文化队伍。其三,占领地方文化阵地。申请建立地方数字文化馆域名,是地方文化馆版权的重要环节,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必须把握地方文化话语权。
3.7 投入资金,加强硬件、软件配套设施建设
文化馆的硬件设施无法跟上,将会极大地影响到文化馆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投入资金,进行文化馆旧有设施的更新与淘汰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知识和资料及时更新,引入最新的专业和教学知识, 也是提升文化馆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走在人民的前面,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馆在当代社会文化领域中的指引作用。
总之,数字文化馆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会伴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发展数字文化馆时,必须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让数字文化馆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蒋君卉. 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漫谈[J]. 大众文艺,2014,No.35323:12-13.
[2]成伟. 浅谈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J]. 大众文艺,2014,No.35424:4-5.
[3]曹晶. 浅谈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J]. 艺术科技,2015,v.2802:93-94.
[4]张云峰. 关于文化馆数字化服务的思考[J]. 大众文艺,2015,No.37218:13.
论文作者:李克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文化馆论文; 文化论文; 数字论文; 时代论文; 群众论文; 资源论文; 网络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