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结合与科技期刊的深度发展_自然科学论文

文科结合与科技期刊的深度发展_自然科学论文

文理融合与科技期刊的深度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理论文,深度论文,科技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进步,幸福和希望,然而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高科技犯罪、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背离等影响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人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这些由科学技术发展有关因素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无法单纯通过科学技术本身发展来解决的。正因为如此,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趋势日益明显,跨门类的新交叉学科形成强劲势头。据统计,20世纪末,新兴交叉学科总量已达2581门,占全部学科总数的46.58%[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活跃了人们的研究思维,树立了新的科学观念,推动了新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有助于减轻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适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也向科技期刊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粗浅见解。

1 转变观念,把握趋势,保证科技期刊的前沿性

科技期刊编辑作为科技知识创造、积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要淡化传统的“文科”、“理科”的学科观念,在认识上破除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壁垒森严的界限,把握当今科学技术综合性、整体性发展的特点,并积极地学习新的交叉学科知识,通过编辑工作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保证期刊的前沿性。现在不少自然科学的研究,都不单纯是科学技术问题,而包含着文化的、精神的、价值的因素,例如熵和熵定律已应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中,成为二者的重要交叉点之一;音乐医疗学,既作为欣赏的艺术形式又具有平衡左右脑的治疗功能。如果编辑没有新的观念和敏锐性,就会将一些文理兼容、反映交叉学科研究成果拒之门外。对于科学研究中涉及到的政治、国家政策、法律、民族、宗教、化理等问题,更要慎之又慎。笔者曾处理过一些关于中药材使用的稿件,似乎仅限于药物的研究,然而细加分析,其中关于犀角、熊胆等药材的获取有悖于国家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从微观的角度看,社会科学的专用名词和反映新学科的新词汇也大量地进入自然科学领域,出现在科技期刊的来稿中,如不了解其内涵,就难以把握稿件的内容。上述现象表明,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审时度势,掌握社会科学融入自然科学的动态,以这种眼光确定刊物的定位、分析稿件,才能避免政治上、社会科学常识上的错误和纰漏,保持科技期刊的前沿性和科学性。

2 吸取社会科学期刊所长,丰富科技期刊的内涵

在我国,社会科学期刊与科技期刊长期分属不同的领域,刊物的内容、栏目设置各有不同,编辑们形成的办刊思想、风格、思维特色等也有差异。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趋融合的形势下,两类期刊都应互相取长补短。从科技期刊而言,可以借鉴社会科学期刊编辑的独到之处,丰富科技期刊编辑的内涵,如在思维方式上,科技期刊编辑以逻辑思维见长,疏于形象思维。而一向被认为在科学发现过程起决定作用的创造性思维,则是一个整体的思维,逻辑思维是其基础,形象思维是其主要创新源泉,二者不可过于偏废。爱因斯坦在创造“相对论”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2]。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说:“我时常读《老子》,我相信这部著作对我建筑想法的影响可能远胜于其他事物”[3]。科技期刊编辑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借以拓宽思路,解决科技编辑工作的疑点、难点,形成新的办刊思想和编辑风格。社会科学期刊中运用得较为普遍的评论、按语、编后语、开栏语等,可以更多地运用到科技期刊中,加强科学评论方面的份量。如对一些重要论著,重大科研项目成果,组织撰写高水平的科学评论,可以帮助人们透彻地理解其科学命题的意义和对未来科学技术以及社会进步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有助于研究者打开思路,从而找到创新的突破口[4]。笔者所见《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虽为医药方面的刊物,但在编辑思路、栏目设置、编排风格、装帧设计上都对社会科学期刊有所借鉴,开卷之后,浓郁的文化氛围与严密的自然科学研究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值得学习。

3 充实社会科学知识,完善科技期刊编辑知识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存在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分科较早的现象,一般在高中阶段就实行文理分科,而且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又比较薄弱,因而理工科学生大都着重受到自然科学的教育培养,尤其是一些应用性专业的学生,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目前科技期刊编辑绝大部分是在这种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因此科技期刊要适应、引导并推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合发展的需要,就要使现有的科技期刊编辑进一步学习充实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弥补先天不足,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是当前学科知识的高度综合、新兴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的现实决定的。从编辑学本身的研究来看,现已出现了编辑人才学、编辑心理学、编辑美学等,这是编辑学与人才学、心理学、美学结合的产物,不了解、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就难深究学习。如华中理工大学钱文霖编审倡导的科技编辑方法论就具有鲜明的哲学特色,他认为科技编辑方法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论和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方法,总结科技编辑工作实践经验,上升为指导科技编辑找到或建造自己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方法的一般规律或理论[4]。可见,要有哲学层次上的指导,科技期刊在新的形势下才能较好地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并以之指导工作。同时科技期刊编辑还要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英国《自然》杂志经常刊登前任主编马道克斯(John.Madox)的评论,文中虽广涉黑洞、化学、物理、引力、第四种力等等复杂深奥的问题,但文笔精妙、寥寥数语就点到关键处,对科研成果的应用意义和背景给予画龙点睛的评论和阐释,堪称典范[3]。这不仅要求编辑有专业知识,还要有敏感的政治嗅觉和锐利的洞察能力,还必须具有驾驭按语的能力和才气。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进行了合并,集文、理、工、农、医、管、法、艺等于一校已日见增多,不少原来理工科学报(自然科学版)已不能很好涵盖包括社会科学内容在内的新的科研成果,于是出现了理工科院校办社会科学版学报的现象,据统计,这类学报已有百余家。这无疑对编辑的知识、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4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编辑

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一般都是自然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也有半路出家的专业研究人员,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搞研究做学问大多是行家里手,轻车熟路,但了解熟悉社会科学知识、动态的为数尚不甚多。因此,在普遍要求他们充实社会科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要考虑科技期刊编辑部一般人数不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因素,可以分地区或行业对整个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加以考虑,逐步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学习培训上变人事管理为人才管理,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和计划,调整人员,使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形成合理的结构。

首先,要重点培养一批综合知识能力较强的高层次的科技编辑,使之成为这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其中部分人成为像邹韬奋、鲁迅那样的编辑出版大家;在中等层次,要使一大批科技期刊编辑成为既熟悉专业领域,又熟悉相关社会科学知识的较为突出的人才;在初等层次上,要使所有的科技期刊编辑了解必要的和相关的社会科学常识。这样,既保证了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又避免了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防止培养资源的浪费。目前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在实施培养“三个一批”的编辑人才培养工程,即培养1000名优秀的编辑人才,培养100名杰出的编辑人材,培养2~4名的编辑大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

其二,鼓励对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社会科学类学历或非学历教育,科技期刊编辑平时加强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完善他们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但这样的学习毕竟缺乏系统性,尤其对于培养中高级层次的人才来说,更显不足。因此对中青年的科技期刊编辑来说,要鼓励他们接受社会科学类的学历教育或较系统的非学历教育可以通过攻读高一层次的学位,或攻读双学位,或进修培训等途径,使部分有培养前途的科技期刊编辑可以较系统地学习某一门类的社会科学知识,为其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编辑大家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编辑出版管理部门,要逐渐完善这方面的制度,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与鼓励,形成科技期刊编辑学习社会科学知识的激励机制。

其三,在一些科技期刊编辑部,可根据需要,引进若干社会科学类或交叉学科的人才,逐步改善科技期刊编辑队伍成分单一的格局,或聘请上述人员作为编辑部的顾问、编委,共同研究新的办刊思路和方式。

收稿日期2000-07-01;修回日期:2000-09-20

标签:;  ;  

文科结合与科技期刊的深度发展_自然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