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有个性的人才_创业论文

面对有个性的人才_创业论文

面对有个性的人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个性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各地进京聘选人才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人们从人才消费和人才竞争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时,我刚从人文环境谈这个问题。吸引人才,要做的事很多,比如健全法规制度、营造服务体系、调整激励政策、提高人才素质……不过,由于创业和创新是一对孪生兄弟,而创新首先是一种精神领域的活动,作用于实际生活后还会再反馈到精神领域,因此人的创业创新活动对人文环境的依赖性就更直接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城市要想吸引人留住人,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一定要有些适合人性、人的精神追求、人的创业规律的新东西。这绝不是一个“钱”字可以了得的。有些落后地区咬牙开出10万、20万年薪的高价应者寥寥,有些较发达城市的企业高薪引来的人才在不断“跳槽”中放弃了自己已付出的心血,为什么?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创业的人文环境可用“宽容”二字蔽之。海外学子回国效力不久又“出走”的一个常谈苦恼是“国内人际关系太复杂”;一些年纪轻、学历高、思想活跃的政府官员翻身“下海”虽有多种因素,“人际关系难处”也是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今天讲留住人才的“宽容”的人文环境至少有四个方面:

宽容人的能力

遇到能力(其实只是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主管愿不愿用,同行接不接纳,这是人才创业环境遇到的第一个“坎儿”。就算把人才引进到单位,搞得不好不自觉中就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管理者如再缺少主持正义、关爱先行者的热诚,人才可不落荒而逃?!

宽容人的个性

有点能力的人都有点个性,这倒不完全是其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在很多情况下,个性可能是人才成功历程的自然曲线。能人不合常规的某些个性,有时确实难免让有思维定势的人们感到不习惯或不舒服,甚至可能触犯某种习规。只要社会尤其是管理层从生动、多彩的生活现实出发,不把某些个性的好恶与习俗常规相联,而与人的优点、创造性乃至任务的完成做务实的相关分析,至少对创业者的那些有助创业成功的、利弊相生的必要个性是应该宽容的,比如善于力排众议的人有时难免固执己见(只要行动上遵从议事规则即可),比如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的人常常不会俯首贴耳、唯命是从……

宽容人的杂念

人才不是工具,而是特殊人力资本的拥有者,是“知本家”。宽容人的杂念,理解其凭借自身实力“讨价还价”的作派,把这看成是人才市场公平交易、两情相悦的自然事,而不是在心里埋怨、脸上流露出“人才有的是”、“不要自我感觉太好”之类的情绪,其实不容易做到。宽容人的杂念,其实就是尊重人的本性,尊重人才的自主权、选择权。以为“高薪”在握就能应者云集,那是用农业社会人们还食不果腹时的观念来看今天需求已经大大多元化了的人才,当然会叹息人才难“得”。

宽容人的失误

过去一句老话说“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为什么这种“无穷”创造力发挥得还比较“有限”?一是因为人都“怕”失误,其实是怕由此带来的埋怨、指责、嘲弄、幸灾乐祸、利益损失……二是一些人对创业者的成功率要求太高,对创业、做事过程出现的偏差过于苛求、缺少宽容。人是环境的产物。久而久之,人们会“学乖”变得“精明”起来,“与其吃力不讨好,不如讨好不吃力”……都想做保险的事,人人做事总要“某某文件”、“某某单位”、就是这样做的云云,真有创业创新豪情的人也不能不三思后行。都知道做事越多缺点会暴露越多的道理,都知市场多变、风险决策的无情,出现失误当然要提醒,要解决,问题在于如何提醒、怎样解决?失误会有损失,但要分析这种成本与收获的联系。是掉以轻心导致无谓的“交学费”?还是毕竟在小失误中一方面赢得了较大成功、一方面又积累了“不试不知道”的宝贵经验?——创业创新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这个过程中的风险就不该让创业创新者独家承担。

标签:;  

面对有个性的人才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