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与长江产业带经济可持续发展_长江论文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与长江产业带经济可持续发展_长江论文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与长江产业带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信息高速公路论文,产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经济秩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世界经济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掌握了信息并使之转化为经济、科技优势,谁就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信息的发展水平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因而抢占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领先优势也就成为发达国家着眼于21世纪国力竞争的一个焦点。美国1993年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此计划一出台,立刻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欧洲、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纷纷制订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作出了规划,并以此作为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信息高速公路(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目前尚未有完整准确的定义,但至少有如下三方面的内涵(注:李正男等编,《信息高速公路》,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一是以数字化大容量的光纤为主干,以光纤和电缆为支线,利用多媒体技术形成集电话、电视、电脑等功能于一体,能够综合传输和处理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的一个全社会的立体化通讯网络;二是丰富的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需要的信息资源;三是使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可能(包括承受支付费用的能力)方便、快捷地相互沟通信息和最大限度地共享其所需的社会信息资源。因此,我们认为信息高速公路是以强大的通信网为基础,由多种信息服务设备构成,有丰富的软件和方便的工具支持,并包含了社会所需要的所有信息的集成系统。

21世纪现代化标志就是信息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实施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市场潜力,我国已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21世纪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等各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事实上,我国在密切注视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动向的同时,在总结过去信息基础和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开始规划和建设国家高速信息网。从1993年起,相继提出了金桥、金关、金卡、金税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都在着手建设信息港。

二、长江产业带经济发展态势和信息化建设状况

长江产业带含沪、苏、浙、皖、赣、湘、鄂、川、渝七省二市,总面积146.3万km[2],占全国15%,1997年末人口4.6亿,占全国38 %。产业带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经济、技术基础,地域上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并有众多南北铁路、公路与之相交,对全国经济具有联动东西、南北展开的枢纽作用,产业带的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40%。1978~1990年沿江主要省市GDP年均增长9.25%,仅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90年代以后沿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1991~1995年经济增长达到14.2%,比全国同期高2个百分点。据分析, 产业带经济增长速度将略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1996~2000年沿江九省市GDP 增长速度约比全国高出1个百分点,2000~2010年将达到7.5%~8.5%, 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稳步上升,2000年达到40%~42%左右,2010年达到43%~45%左右(注:王合生等,“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第1 期。)。可见,90年代以来,除沿海地区继续发挥作用外,经济增长中心向长江沿江地区转移,长江产业带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中心。

伴随着经济增长与发展,作为重要的基础之一的信息基础也得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1994年产业带邮电业务总量为226.03亿元,拥有邮局、所23400处,市话或农话交换机容量1628.5万门,用户电话 1080.7万部,有电报4690万路,电话普及率、有线电视连入率和计算机普及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各大中城市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 相继联入Internet网。尤其是自1997年全国首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以后,产业带各省市都先后召开专门会议,推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例如,根据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在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指导下,上海市在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下,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开发、生产、服务管理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和网络通信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以实现社会信息化,促进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城市;江苏新近出台了《江苏省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提出1998年全面启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工程,2000年完成信息化结构框架建设,2010年主要城市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总体水平接近国际水平;湖南亦在全省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讨论通过了《湖南省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安排了当前全省的信息化工作。产业带内其他各省市都作了类似决策部署。信息产业增长较同期经济增长为快并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三、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与长江产业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1世纪的全球经济新秩序,是建立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基础上的全球网络经济,信息产业将在下一世纪成为全球性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全球网络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知识经济,以信息、通信、教育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由于这些支柱产业和人力资本投资密切相关,必然导致对无形资产的大规模投资;由于知识低成本地不断复制,从而可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首选的投资方向。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带来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帮助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减少决策失误,信息产业的投入与产业带动比例高达1∶18,而产出的巨大增加会创造巨大的就业机会, 而这些正是长江产业带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

长江产业带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地域空间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该系统有经济增长快、工农业基础好、区位优、开发潜力和规模大等方面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内部差距扩大、产业结构水平较低、经济整体性差、内部关联松散、能源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等经济不可持续因素,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本产业带对信息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够大、信息流通不畅。产业带各部门、各地区的经济开发要实现协调发展,建立多要素统一市场、处理好整体局部关系,消除不可持续因素,除进一步加强农业、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的建设外,还必须重视作为现今及未来社会极为重要的支撑系统——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信息产业综合了当代科技的最新创新成果,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而且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有着很强的关联度(注:吕鸣伦等,“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第3期。)。 从西方信息产业发达国家的经济情况来看,80年代以来,社会生产和服务价值的增加已主要不是由简单的劳动而是由信息(知识、科技)的投入得来的。信息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竞争率、推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但稳定地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大大提高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长江产业带经济作为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尽管其资源总量较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比较小,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但经济增长的效益却在不断滑坡,资源消耗量巨大,环境和生态平衡也遭到很大破坏,鉴于区情的限制,产业带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只能是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资源节约型的持续增长模式,不可能走发达国家“高资源消耗,高生活消费”的道路。由于信息产业是省资源、省能源、少污染的智能型产业,也将成为本产业带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迅速增强区力,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那么,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理所当然地要摆在最优先的位置。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最终是要为产业带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亦需要产业带经济作其坚实的后盾,两者是一种相互联动的攀缘上升的关系。

四、长江产业带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措施

长江产业带在全国经济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适中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和21世纪经济最强大的“驱动轴”,根据长江沿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战略措施:

1.制订完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根据1997年4月份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总体要求, 在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依照各省市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完善各自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规划,营造符合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把科研、生产与经营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使科技成果以各种途径向产业转移。为了切实加强对产业带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协调领导力度,各省市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充实强化领导力量,如增设主管信息高速公路的专职领导职务、增加编制、组织信息高速公路管理处、组建专家组等,而且各省市间要相互沟通,明确分工和协作。

进一步完善各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系统的建设,为政府管理和行政决策服务;建设和开发财税、国有资产、统计、工商行政、物资、审计、工业、农业、对外经贸等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市政、交通、环保等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大力建设社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推进新闻、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体育、卫生、旅游和图书情报等信息系统建设;加快要素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推广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建设大中企业中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应用CAD、CAM、CIMS等现代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并且把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置于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只有从市场需求的角度,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才能在全球性信息大战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要扶持新生的高科技企业,使其迅速产业化,以至成长为大企业集团。同时,为适应产业带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还要重视信息设备的研制、生产,使信息产业的制造业发展成为本区域乃至全国跨世纪的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并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的单位和地区,建设一批开发和生产基地,加快科研成果的形成、转化和规模投产。

2.建设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送能力。网络和加快信息高速公路骨干工程建设。建设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是信息工程中一项重大的基础建设。这个传送网络具有宽带、高速、多媒体、大容量的信息传送网络建成后,各中心城市各种接入网都可以与之相连,各部门、各系统已建信息传送或将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都可在这一网络上运行,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各结点(中心城市)的骨干工程建设,如各中心信息交互网、信息保障网、经贸电子数据交换网、金卡与商业增值网等信息公用骨干网络。

3.引入竞争机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在强调统筹规划的同时,要从顶层设计好信息管理的体制。信息化最大特点是要保证互连互通、信息共享。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一定会涉及到原有体制的改革、部门分工的调整、利益的重组、职责的重新划定,否则,互连与共享无法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设好长江产业带的信息高速公路,在坚持统筹规划协作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要适当引进有序公平竞争,打破垄断,避免统得过死。要鼓励全社会参与信息化建设,吸引国内外资金、人才参与信息化建设,有条件地放开信息服务市场,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创造有利的经济、政策环境。

4.做好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修路是为了跑车、送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首先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高效运转的形象示范,积极为社会和市民服务,带动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其次,积极培育信息市场,以社会需求和应用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完善作铺垫。再次,在信息资源开发中,重点是建设中文信息资源,要学习和借鉴Internet 的技术; 也要利用Internet上大量国际信息资源,但更重要的是要建设本地的中文信息资源的Internet,为全社会服务。

5.大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长江产业带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迫切需要一批高水平的信息化领域学术带头人和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应当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跟踪国际信息化新技术、新趋势,欢迎世界各国专家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参加长江产业带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标签:;  ;  ;  ;  ;  ;  ;  ;  ;  ;  ;  ;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与长江产业带经济可持续发展_长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