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视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作为教者就应做到把德育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读、品、探、补”教学模式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30年了,这30年中我始终任初中语文的循环教学工作,我也经历了语文课程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但唯独不变的是学科的德育渗透——即“教书育人”“授业解惑”。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重要性,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和我校2011年结题的市级科研课题“语文阅读的“读、品、探、补”四字教学模式”,我的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具体方法如下:
一、在朗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读”,这里即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学习每一课的扎实基础,学生的感悟、情感体验都在这一环节中完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文学科知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作为教师,在朗读时要把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情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来,让内容和思想情感和谐统一,这样定会调动学生的激情和兴趣。我常利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思想情感。
二、在品析教学中渗透德育
“品”是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作品进行体会、品味,提高欣赏的能力。 品词析句,指的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和欣赏其意义、情味和表达方法,让学生在品析中感悟,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选入语文课本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鉴赏过的。可以说,每篇课文都是学生阅读的文本典范。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品味好词佳句,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其实,我们的课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处处充满“美”呢?我想,只要教师能细品课文,深入钻研教材,那么人人都能点“词”成金,别“句”匠心,让我们的学生在品词析句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
三、在探究教学中渗透德育
“探”对知识进行探究,以学生提疑为主,提倡自由合作、深化主题。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结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我的做法是:
1.科学搭配,合理划分小组。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思想状况、个性特长、家庭文化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其中最优先考虑的应是学习成绩。其次,考虑学生的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变化,每学期进行一次小组重组。
教学是以班级集体授课与小组学习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由优、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利于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由于各学习小组整体实力不相上下,有利于各组之间开展有效的公开竞争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会方法、具体指导
(1)运用导学案集体预习。在讲授新课前,学生必须预习,做到学生不学,教师不讲。教师要制定出科学实用的学习目标,通过各种手段传达给各小组的学生。小组学生以“个人探索——小组讨论——集体反馈”的方式进行尝试性学习。学生在质疑、释疑后仍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反馈给老师,教师根据实情进行二次解决。
(2)课堂讨论。把预习中学生反馈上来的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让小组成员提出来,教师围绕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各小组密切配合,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四、在补充教学中渗透德育
“补”是以补充课文没有提到的知识点,进行迁移训练,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拓展学生视野,渗透德育教育,丰富语文知识。
我在教学《信客》一课,为让学生受到教育,最后的实现超越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揣摩文章典雅而质朴、精僻而畅达的语言特色后模仿,在课堂上,每个人给信客说一句话,课后为信客写一则200字左右的墓志铭。例文: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非常繁忙。既要分发带来的信、物,又要接受带走的信、物。还有份外的事情,代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艰辛倍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和美的享受,以“育人”为目标,在语文阅读的“读、品、探、补”四字教学模式的每一环节中都渗透德育,让德育教育之花盛开在语文课堂的沃土中。
论文作者:路桂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5总第118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小组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教育学》2017年5总第118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