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均为建筑行业的领先技术,二者的有效融合,可提高建筑建设效率与质量。基于此,本文从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入手,结合工程案例,分析BIM技术在其预制构件设计、生产与施工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为相关单位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
前言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与模拟性等特征,将其引入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可提高工程质量,优化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设计与生产,提高施工运维管理水平,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1.装配式建筑分析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结构划分为不同构件,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的建筑。和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效益更高,施工单位可在工程完成建筑墙板、楼板、阳台与楼梯等构件的制作,减少施工现场的现浇作业,降低施工能耗,提高施工质量,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同时,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下,施工单位可引入BIM技术,进行信息化建筑设计与施工,保障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落实绿色建筑的建设要求,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施工运维管理的应用
本文将武汉石榴居为例,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施工运维管理中的应用,该建筑是我国预制化水平顶尖的胶合竹建筑,总面积为一百平方米,是新型建筑结构的实验品,其使用年限可达五十年,延长了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寿命,拓展其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保障性住宅或灾后应急建筑。
2.1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两方面,分别是基础设计与深化设计,基础设计为施工图纸设计;深化设计包括碰撞检查与工程量统计两方面。
在施工图纸设计中,设计人员将石榴居的平面设计为“凹”字形,应用CAD软件绘制二维图纸后,利用BIM技术构建三维模型,找出结构设计中的不足,优化基础设计。例如,在石榴居的预制构件拆分设计中,共需40种规格的构件,设计人员在BIM软件中输入不同规格构件的信息,选择相应规格的螺栓连接构件,细化设计图纸,并将拆分后的构件以二维dwg的文件格式导出,为设计人员进行深化设计(碰撞检查)、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模拟提供帮助。
在碰撞检查中,由于石榴居的构件均为预制化构件,为避免不同工程项目出现冲突,设计人员需在施工前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各分项工程的设计图纸,保障施工有序进行。设计人员按照数据准备→建模→设定冲突检测标准→开展碰撞检查→出具碰撞报告的流程,开展碰撞检查。报告内容包括碰撞点的位置、碰撞图像与土层等信息,为设计人员优化设计方案提供便利。
在工程量统计中,设计单位利用BIM技术计算预制构件的数量与类型,明确预制构件生产所需的材料,出具工程量清单,为采购工作提供参考。在BIM技术应用中,设计人员在软件中创建族,并导入构件的参数、材质与材料等信息,可明确预制构件生产所需的材料数量,并自动生产下料单等生产表单,提高采购的效率与准确性,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制作中BIM技术的应用
在预制构件设计完成后,施工单位需安排预制构件的生产工作,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单位需组织设计人员与工厂沟通,了解预制构件的设计要求,保障生产质量。基于BIM技术,设计人员可为工厂提供预制构件的各项三维模型与二维图纸,帮助生产人员了解工程设计与施工意图,优化预制构件生产工艺。同时,工厂可将BIM模型导入生产控制系统,与预制构件生产设备衔接,掌握构件的生产需求,完成设备的参数自动设计,合理预留预制构件的螺栓孔。
在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施工单位将工厂和施工现场的地图输入BIM软件内,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规划预制构件的最优运输路径,并根据施工模拟结果,将施工进度规划导入到ERP系统内,制定预制构件的运输计划,合理规划预制构件的运输时间,保障预制构件的供给与施工进度保持一致,确保施工现场不会堆积过多预制构件,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突出装配式建筑的绿色优势。
2.3装配式建筑施工运维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运维管理中,BIM技术可整合全面建筑信息,为施工单位开展施工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合理配置施工人员,明确预制构件的安装顺序,避免预制构件安装出现碰撞,引发安全与质量问题。同时,施工单位将模拟施工流程编辑为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公布于施工现场,开展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可扫描施工现场的二维码,了解石榴居预制构件的安装流程,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保障施工质量。在石榴居施工模拟中,施工单位发现施工材料的强度远高于设计时预估的数值,将原本的46颗螺栓缩减到16颗,保障装配式建筑强度的同时,节约施工工序。可见,施工模拟可优化施工工序,提升施工质量。
在施工管理中,施工单位共开展进度管理与任务管理两项工作。(1)进度管理,在施工前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利用BIM软件提供的施工模拟结果,明确施工控制节点,规划每个工序完成的时间与需呈现的成果。同时,细化每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要求,参照任务分配表,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进度要求,完成进度计划的制定。在施工中,将施工人员的实际进度与施工进度计划对比,确保装配式建筑可按期完工。(2)任务管理,施工单位将每个施工环节的任务落实到具体施工人员,并根据工程量清单,制定工作单,分项工程的管理者根据工作单审查建筑施工效果,可实时掌握施工进度与质量,为施工人员考核提供便利。
在运维管理中,建设单位整合BIM技术与RFID技术,构建信息化运营维护系统,实时监测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假设装配式建筑突然出现火灾,运营维护系统可准确定位火灾发生的初始地点,为消防人员扑灭火灾提供帮助。基于BIM技术整合的全面建筑信息,消防人员可了解建筑的构造与材质,制定最优灭火方案,保障建筑运行安全。同时,建设单位在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内部安装RFID芯片,芯片内承载预制构件的基本信息,包括生产厂家、参数、型号等,为预制构件的运维提供资料,且芯片可实时监测装配式建筑的能耗,优化装配式建筑的运行,实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可见,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可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需推广普及[2]。
结论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可推动建筑行业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借鉴武汉石榴居的成功经验,建设单位需将BIM技术渗透于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生产与施工运维管理的全过程,合理利用碰撞检查、施工模拟等功能,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浩.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 2019(29):33-34.
[2]李文龙,罗莎,苏世凯等.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应用研究[J].江苏建材,2019(S2):86-88.
论文作者:陈志杰,唐虹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预制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构件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石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