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论文_张述军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 74570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起源、本质;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能力目标: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探究一:(教材P35)

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里,一切物质,不论是有没有生命的,都会有一些反应特性,比方说,像铁会生锈,岩石会风化,水滴石穿。还有低等生物会对外界的刺激所做出的应激反应,向日葵会向着太阳转,含羞草被碰到之后就会把叶子收起来,还有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它们和意识是什么关系?没有这些反应特性和反应形式,意识能不能产生呢?

总结:从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反应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这是一个生物进化发展的过程,没有前面的环节,那么后面的环节就不会有了。换句话说,前面的环节是后面环节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而其中生物的反应形式,包括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和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因此,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意识可以说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那么是什么使得人类意识和动物的心理区分开来呢?现在我们来看下一个活动探究。

探究二:狼孩有意识吗?(举例印度狼孩的故事)

讨论:

1.狼孩有没有意识?说说你们的看法。

2.为什么狼孩没有意识?

总结: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没有社会实践,所以不能产生意识。

(1)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由于劳动能力增强,食物来源的丰富,摄取的养料的数量和种类增多,也使得脑髓得到了丰富的营养,这就为猿猴脑进化成为人脑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而人脑的形成,是促进了人类的思考。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劳动和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人类是群居动物,劳动也是要合作的,这就需要交流,交流就需要语言?随着人类的劳动越来越复杂,人类的交流渐渐从像动物那样简单的鸣叫声,发展成为有音节的语言,这就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而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能够用词语来概括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这就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因此,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探究三:(教材P36)(多媒体展示人脑结构图)

(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这几天天气变冷了,同学们知道要增添衣物,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叫什么?反射。现在是第四节课,同学们也许肚子已经在呱呱叫,这是一种什么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同学们回家喂你家的宠物可简单了,只要敲一下铃,它就知道要“开饭”了。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只要听到学校的铃声,也会往外面跑。这叫什么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曾经有个同学家苹果大丰收,为了防止小偷摘果,在每棵树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此树刚洒了农药,请不要摘吃,否则后果自负!假如他们家附近有几只猴子,它们也会做到这样吗?为什么?这又叫作什么反射?第二信号系统。可见,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探究四:同学们都会画画,那你们画过鬼神吗?没有。但是有人画过,比如说西方人画上帝,同学们可知道像谁?对,像耶酥。 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上帝,是玉皇大帝,你们说玉皇大帝像谁?汉人。为什么耶酥像西方人,玉皇大帝像汉人,而不是反过来?

意识的形成过程其实很像一个生产的过程。因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映像);如果没有客观存在,意识也就不能产生了,那就更不用说发展了。

二、课堂小结

首先,我们从意识的来源来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个物质世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而生物的反应形式则是意识产生的前提。另一方面则是劳动和社会的产物,或者说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其次,我们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也是意识加工的厂房和机器。最后,从意识的内容来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客观存在是意识生成的原材料,意识是来源于客观存在的,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论文作者:张述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4

标签:;  ;  ;  ;  ;  ;  ;  ;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论文_张述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