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李泽源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李泽源

身份证号码:4415211xxxx23410

摘要:由于高层建筑的显著特点是楼层高、规模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其基础施工应该入土要深,而上部结构的施工在充分展现其高度大的特点的同时,要保证其具有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保证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能够顺利的完成。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沉桩方法

引言:当前,随着城市化进度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的增多,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严重稀缺。为此,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数目不断的增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民重视。由于高层建筑高度大,从结构设计角度考虑其基础必须有一定的埋深,因此,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高”、“深”的特点,即上部结构施工高度大、基础施工的深度大,由此也带来施工难度大的特点。高层建筑的基础常采用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桩基等,尤以桩基为多。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 对施工现场进行一定的勘察

在高层建筑正式施工之前,施工单位一定要组织一些技术人员去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包括对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的勘察,收集与高层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资料,确保可以为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案的编制、成桩质量控制以及成桩工艺等提供充足的资料资源。但是,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勘察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桩基础现场的气候、地貌以及地形等一些自然条件进行勘察,确保在高层建筑施工可以顺利的开展;

(2)对施工场地的勘察报告进行仔细的分析,明确桩基础施工地点的一些物理指标、分布的情况以及桩基础深度等;

(3)对桩基础施工地点的水质和地下水的分布情况等进行分析,掌握会影响桩基础施工的一切因素。

(4)要对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对桩基础施工地点是否存在着障碍物、低下构建物等进行相应的了解,保证桩基础施工可以在有利的环境之下进行施工。

1.2施工规划与技术准备

在正式进行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前,应依据详细的工程资料、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确定地下既有管线、周边结构物的保护措施,综合考虑项目的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机械、成桩方法等。在对项目施工进行了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明确的施工计划,掌握桩基础施工工艺的具体参数。

1.3工程现场的准备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层建筑桩基础的施工,往往会遇到施工现场既有障碍物的问题,其具体包括贯穿整个施工现场的架空线路、周边既有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地下既有管线与构筑物等。对此,在进行桩基础施工时,应事先将施工现场所有可能影响生产操作的“障碍”清除,或采取防护措施、整改和优化施工方案等,以此保障项目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2.沉桩方法的选择

沉桩方法主要包含了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的沉桩以及灌注成桩等几种。其中预制混凝土成桩和钢桩两类的沉桩方式大多采用锤击打入法以及静力压桩法等方法,有时也会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而选择震动沉桩方法。而灌注桩成孔方法则有泥浆护壁成孔、沉管成孔以及干作业成孔等几种方式。其中泥浆护壁成孔对于淤泥等土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沉管成孔方式由于其操作方法的原因,会产生一定的噪音问题,所以在选择这类方法时要做到对环境的保护;而干作业成孔方式则可以根据土质的粘性和干燥度而细分出钻孔和人工挖空等两种方式。在这些沉桩方法中,灌注桩中的泥浆护壁成孔以及干作业成孔由于产生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使得这两种方式广泛的应用在城市高层建筑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柱基础的施工

3.1混凝土灌注桩

浇筑过程中应检查施工现场质检人员到岗、建筑材料准备、执行施工方案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情况,注意混凝土搅拌、配比以及浇注质量,检查导管时必须先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混凝土要有比较好的和易性,以具有良好的抗离析能力,真正确保桩身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后,要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有没有符合规范要求,如果没有满足规定要求,则需要进行二次拌和,若是二次拌和后还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在第一批混凝土下落后,应对混凝土进行连续浇筑,不能长时间中断,以避免出现坍孔的情况。钢筋笼上浮的预防:a)钢筋笼太轻,在浇灌混凝土时容易浮起。轻钢筋笼可在导墙上设置锚固点焊接固定。b)浇灌混凝土时导管埋置深度过大而使钢筋笼上浮。灌注混凝土时,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4m较好,小于1m易产生拔漏事故,大于6m易发生导管拨不出。c)浇灌混凝土速度过快而使钢筋笼上浮。这种情况下要放缓混凝土浇灌速度,甚至停顿浇灌10~15min,待钢筋笼稳定后再继续浇灌。

3.2预制桩

对高层建筑桩基础进行的施工中,对于预制桩,在静压入桩施工中,首先需要将入桩的线路进行确定,只有将入桩线路进行确定之后,才可以保证入桩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的桩基础施工中出现地基上溢、挤土、桩基础倾斜等现象,在压桩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桩基础进行保住,尤其是在进桩过程对桩身的保护,因为在压桩过程中,压桩机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偏移,在对桩基础进行下压时,需要保证下压速度在1m/min,使得桩基下压过程中,接触到的每一层土体的抗剪应力得到释放。在压桩过程中,要保证预留桩孔和桩基下部的钢筋对准,上节桩基和下节桩基的接触面需要在5mm~10mm,然后再继续的进行压桩工作,直到预制桩的压桩满足设计要求。

4.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控制

4.1严格控制钻孔过程

在钻孔工作开始以前要对桩位以及桩的标高进行复核,确保不会出现错误;检测孔深、孔径以及清孔以后的沉渣厚度、沉浆密度等。上述工作完成以后,再根据地质勘测报告中的数据检查所钻孔深是否达到了持力层的深度。一旦发现持力层深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或是在钻孔过程中遇到一些地质变化情况,就需要再加深50cm~150cm左右。

4.2承载力检测

对于在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桩基,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检测总量不应少于2根。其他桩的检测或作为静荷试验的补充检测,可采用高应变动力检测方法,同一条件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

4.3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各种质量问题的处理策略

(1)补桩法。该方法是桩基础问题的常用处理方法之一,主要有在桩基承台前补桩、在桩基承台补桩、地下室施工完成以后再补静压桩等。一般来说,第一种补桩方法主要用于桩距相对较小时,要先钻孔,再植桩,最后沉桩;后面两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地下室结构、承台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进行施工,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不会耽误过多的工期。

(2)复合地基法。它是利用桩与土的共同作用原理,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提高其承载力,这就能够帮助桩基分担一定的荷载。

5.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还要对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状况做好充分的准备。高层建筑桩基础属于建筑的一个基础部分,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仔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结合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与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与高层建筑相匹配的桩型与施工方法,确保高层建筑的桩基础施工能够达到正常的要求标准。

参考文献:

[1] 邱二虎.静压预制桩在高层建筑桩基础中的使用工艺综述[J].房地产导刊 ,2013,(18):143-143.

[2]李永胜.高层建筑桩基础静压桩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1(16):187-188.

论文作者:李泽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李泽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