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力量
□ 敬 霞
〔摘要〕 中国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但却在焦虑中过多干预孩子,从日常生活饮食、感情、事业到婚姻,很多孩子从小就失去了主动性,长大后缺乏主动承担的责任感。本文将具体分析信任缺失给家庭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信任;成长;家庭教育
爱因斯坦小时候不爱说话,常沉默地一个人玩半天,身边人误以为他不如同龄孩子聪明。但小爱因斯坦的妈妈一直坚持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她对孩子始终怀抱希望,相信他能凭借自身的力量成长为优秀的人。现实也证明了,爱因斯坦的成就不仅得益于他的聪明才智和后天的努力,妈妈对他始终如一的信任更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这就是信任的力量。试想,如果爱因斯坦的妈妈也像现在我们身边大部分妈妈一样,总拿别人家的孩子跟爱因斯坦比较,把自己的焦虑施加在爱因斯坦身上,他还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吗?一般孩子在父母的焦虑压力下,能身心健康地长大已经算是幸事了。
陈章太、李如龙[16]描写的宁德城关方言韵母表中为每个韵母配了一个例字,这些例字在《宁德市志》以及笔者的调查中,读音已经发生了变化,比较如下:
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中国的父母爱子更深。新闻曾报道,中国的妈妈们买遍了世界各地的奶粉,由此可见中国妈妈母爱的强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妈妈母爱背后的焦虑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像《弟子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著作,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从“家和万事兴”“父慈子孝”“孟母三迁”等词语中,也能看到中华民族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但爱孩子和重视教育也有合理的限度,过“度”则会防碍孩子的成长,不信任孩子就是过“度”的一种体现。
将清单分析结果按照环境影响类型分类,户用沼气池生命周期影响类型包括全球变暖、酸化、富营养化3个部分。表2为各类环境影响类型中所包含的主要污染排放物及污染排放物的换算当量因子。根据3个环境影响类型对户用沼气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负荷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见表3。其中当量因子、标准化基准、权重因子值来自于参考文献[11]。
一、家庭教育中不信任孩子的主要表现
(一)不信任孩子对食物的自主选择能力
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首先表现在饮食上。现代中国家庭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是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难以比拟的,在食物的选择上尤其如此。大部分父母在选择婴幼儿的母乳、奶粉、辅食和食品卫生条件方面,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他们不胜其烦地根据各种育儿健康教科书细心参照,按步操作。可是,家长如此费尽心思养育出来的孩子,要么营养不良,要么胖肥过度。不管是哪种情况,家长都会担忧,忍不住过多控制孩子的饮食,对孩子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吃都有要求。家长越是用心,孩子的表现越是难以令人满意,每天为了吃完一顿饭,家里常常是鸡飞狗跳,亲子如仇。家长不敢相信孩子自己对食物的感受,不相信孩子可以自主选择食物,不相信孩子可以根据身体需要来正常进食。最后的结果是家长费力不讨好,却仍然不愿意放弃过多的担忧和控制。因为,唯有在掌控中,家长才能感觉到自己在爱孩子。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如果人类真的需要这样喂养的话,可能早就被环境淘汰而灭亡了。吃是孩子的生存本能,我们应该适当照顾婴幼儿期的孩子,可过度的担忧却是不必要的。家长为何不能相信孩子的生存本能,却要如此费尽心思不断纠正孩子吃的行为呢?
(二)不信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希特勒小时候发现自己有绘画天赋,他幻想成为一名“艺术家”,但他的父亲坚决要儿子成为和他一样的公务员。如果当初父亲相信希特勒,让他自主选择自己的职业,很可能就没有了后来的二战罪魁祸首希特勒。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相信信任的力量,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全然地相信孩子。要相信孩子作为一个生命本体,会有自己独特的成长体系,而不是重复父母或其他人的路,孩子能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出独属于自己的成长历程和节奏。相信孩子的感觉,支持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亲身体验,相信孩子会成长为一个健康健全的独特个体。我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位置,相信自然的选择,相信信任的力量。
(三)不信任孩子能习得人际交往的能力
婴幼儿期家长无微不至的陪伴和照顾,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随着孩子长大,他们两三岁就开始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孩子跟同伴交往,需要处理比家庭关系更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在家庭中一切都是以孩子的需要为主,家庭中的资源优先满足孩子,情感上优先照顾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但是当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他需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时候,就需要习得同理他人、与他人协调的能力。这个社会化过程,会弥补家庭中孩子缺失的社会交往能力,也会为将来孩子亲密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可是现实中,很多家长却不相信孩子能自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孩子遇到人际冲突或矛盾时,过度保护或干涉,急于指导或处理,不信任孩子能发展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的确,孩子在刚开始面对人际关系冲突时会面临困难,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带领孩子学习解决人际关系的方法。可现实中,很多孩子已经成年,仍有不少家长舍不得放手,过多干涉孩子的感情或婚姻关系,让孩子一直无法成长。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我家那小子”的综艺节目中,朱雨辰妈妈对朱雨辰生活方方面面的过度照顾和干涉,导致他一直单身,找不到合适的伴侣。这样的结果,不仅体现出母亲的过多控制,同时也表现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极度不信任,她不相信成年的儿子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不相信他有选择伴侣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逐渐出现一种浮躁的风气,以单一的成功学为主要价值观。整个社会都在追求标榜的“成功”标准简单粗暴,过度追求金钱和权力,社会的风气让很多的家长内心充满焦虑和担忧。不管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人,都被无处不在的焦虑感裹挟着,大家都在追求“成功”的路上焦虑地你追我赶。如果人们在家庭教育中一直被焦虑感影响过多,那么整个社会可能会出现群体失聪现象,焦虑会让我们无法自信,更无法相信自己的孩子。
二、父母不信任孩子的成因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在《一首小夜曲》中说到:“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是的,想想做父母那么复杂专业的事情,居然不需要经过培训就能上岗,的确是太可怕了。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是,在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后,这种“爱”恐怕就不是人人能做到恰如其分了。父母人格不够独立,心理不够成熟,就会有很多担忧、焦虑,对孩子就不能充分信任和逐渐放手。有些父母说:“我为了你,辞掉工作离开家,在这里租房陪伴你上学,你要对得起我,对得起我们家。”到底是什么驱使着父母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独立学习,必须以牺牲他们的生活、工作来陪伴孩子学习?是父母的焦虑和担忧,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边界不清晰,是父母把自己人生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造成的。
(二)家长人格不成熟,亲子关系边界不清晰
受传统文化如“父贤子孝”“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等思想影响,家长需要通过孩子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成功。孩子背负着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期望,父母长辈把太多的期望倾注到孩子身上,太过希望孩子“成功”“幸福”,而又不相信孩子能通过自己的选择或能力来获得成功和幸福。家长就义无反顾地想要指导孩子的人生,希望孩子活成家长想要的样子。
(三)当前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家长不信任孩子,还体现在孩子生命中的其他方面。譬如不相信孩子自主选择衣服的能力,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的不相信孩子自主选择职业的能力,父母完全不顾及孩子的选择,要求孩子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毕业之后又不顾孩子的职业兴趣,要求孩子必须考公务员之类的工作。还有的家长不相信孩子能找到合适的伴侣,不断催促孩子相亲,甚至替孩子相亲;他们不相信孩子能处理好亲密关系,婚后过多介入孩子的婚姻生活,从衣食住行到抚养下一代,家长都要“帮忙”。有些家长自己的生活不能称心如意,却要指导孩子的人生,他们不相信孩子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三、父母不信任孩子的负面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常常体现在对孩子的担忧上,总是担心孩子会犯错,担心孩子走弯路,担心孩子受苦。但是,不在实践中犯错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成长,父母的不信任,等于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机会。在孩子们成年后进入社会,因为没有成长的试错锻炼,遇到困难挫折而手足无措、一蹶不振时,孩子只能依赖父母的照顾,更加难以离开父母独立自主。父母对孩子不信任,孩子为了成全父母,在潜意识中配合父母,也就越来越难以独立自主,父母也越来越难离开孩子,这演变成亲子关系扭曲的“双人舞”。
从胎儿到成年期,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也是费尽心机,从胎教,到早教,到幼儿期的兴趣教育,再到学龄期的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孩子每天学习什么,掌握什么,家长都设法了解得清清楚楚,以至全程陪读。甚至出现了家长辅导作业得了脑梗的新闻,还有家长陪读时通读孩子所有课程的事件。孩子的课程选择、学习方法,无一不是家长做主,孩子服从。孩子真正的兴趣是什么,孩子喜欢怎样学习,都不能自己做主。这些学习的选择,有多少是焦虑的父母所需,有多少是孩子的真正所需?
郭启明拿着这笔钱找关云飞,让他赞助一些,再一起去交首付。关云飞原先以为郭启明是一次性付款,得知他就这32万元钱还是四处筹借来的,心里更不高兴。他当即将女儿叫回家,对她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对他不知根底,将来假若他不想和你过了,跑了,甩下这么多贷款还得你还……你告诉他,他要有诚意,买房就不能贷款,必须一次性付款!”关云飞态度坚决。郭启明无计可施,一咬牙又作出承诺:“行,一个月内我把房款交清……”关小美的父母终于答应了他们的婚事,并把他们婚礼的日期定在了10月10日。
四、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成长的力量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道: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
如果家长长期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感全方位过度干预,孩子无法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意识,思维呆板,能力匮乏,天性压抑,丧失生命的活力。
2012年11月2日百雀羚以7 000万元拿下2013年《中国好声音》第二标王,与两亿元冠名好声音的加多宝凉茶共同上演了本土品牌力压国际大牌的惊人一幕。在随后的“双11”上同样表现惊人——截至下午15:00左右百雀羚天猫旗舰店当天销售额达到1 500多万元,昭示着这个中国老字号化妆品百雀羚已经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马铃薯在旺长期及初花期摘除顶心和花蕾,结果块茎增大,薯个均匀,一般能增产10%-15%,特别是花芽较多、生长较旺盛的品种,摘心摘花后增产更为明显。
信任不是放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借信任之名,对孩子不管不顾,跟孩子完全分离,我们要在孩子的生命历程中做好引导和陪伴。
(一)父母的成长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才可能做到。父母不把自己的人生强加在孩子身上,并且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给予孩子一个正面有力的引导和示范。
父母的人格不够健全,不够成熟时,再多的育儿知识都只能是知识,无法成为能力。孙瑞雪在《爱与自由》中说道:如果父母心理很成熟,他就能够自然地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反之,父母的心理年龄还在童年,他所做的一切仅从自身出发,他可能更多地从自身着想,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着想。试想,如果一个家长成天生活在焦虑中,他眼中只有对孩子的埋怨,而没有对孩子的信任,孩子怎么能健康成长呢?家长要引导孩子,首先自己要先成长,成长为一个人格独立而成熟的人。唯有家长人格健全了,才能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当成一个平等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人物品,用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也只有家长人格健全了,有了足够的自信独立,才可能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自信独立。
(二)父母的陪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高质量的陪伴相当重要,孩子其实不需要被教育,而是需要身心投入的高质量陪伴,言传身教。主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因为看见而存在。我们需要参与到孩子的生命历程中,看到孩子的感受和体验,看到孩子的存在。孩子在父母耐心温柔的陪伴中,在父母欣赏肯定的目光中,渐渐发展出自信自我,发展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发展出自己的独特人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犯错,会走弯路,这个时候,我们要相信孩子,跟随孩子的节奏,给予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给予孩子试错的机会。人的有些能力只有在试错中才能得到发展,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相信信任的力量,孩子才能健康自信地成长,成长为自己独特的模样。所以,父母们,请放下你的焦虑,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孩子的引导者、陪伴者,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的。
马云曾说过:大部分人,他们看见之后才会相信,非常少的人,他们先相信,然后看见。成功者先相信后看见,让我们少一些焦虑,多一些信任,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孩子的潜能吧。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32-0078-03
(作者单位: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小学校,南充,6374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标签:信任论文; 成长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小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