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镇中心小学 郭凤
“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那么如何让“读”在语文课堂上独领风骚呢?面对当前的现状,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形式多样,让朗读更“有趣”
为了让学生对读书保持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采取多样的形式。除了常用的示范读、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比赛读:小学生注意力有时不容易集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在组织朗读教学时,如果老师能够注意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活动,就能够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作用。通常,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以下一些形式的比赛:
老师和学生的比赛。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去发现问题,而不仅是老师自己来指出问题,这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得以发挥,使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狐狸和乌鸦》中狐狸说得那几句话时,如果我们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般来说,学生很难把狐狸狡猾的那种语气读出来。于是,我就在这里组织了教师和学生的朗读比赛,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由老师进行范读,教师读完后,让学生进行比较明白应该怎样读,学生通过与老师的比较,他们便可以体会到朗读时的要点,再经过必要的练习,就能感悟出这篇文章的朗读要点,通过朗读生动地展现出课文中描写的狐狸形象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如《小柳树和小枣树》、《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等等。有些记事、写人的文章和童话故事,分角色读还能增添课堂教学情趣。
表演读:笔者仔细看了个年级教材,发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称赞》《陶罐和铁罐》等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任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读得始终欠火候,于是请学生上台去表演,铁罐的傲慢无理,味道便出来了。?
想象诵读: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朗读可将语文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种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客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的问题,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思考,活灵活现的情景能激发他们的灵感。开启他们的悟性。如《伯牙绝弦》一课,读“高山流水”这部分时,让学生想象钟子期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并读读课文。这样,让“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同时也为知音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台阶。
读的方式还有很多。一节课中教师要采用什么方式,一切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
二、个性体会,让朗读更“有味”
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与文本对话,潜心读,从而读出自己的理解。
如《月光曲》一文,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让学生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在理解乐曲过程中,想像乐曲所表达的景象。课文的第8、9自然段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经过,曲子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画出皮鞋匠想象的部分,读一读,看从中能体味到什么?集体交流时,有的学生说体味到了曲子的意境是那样优美,有的体味到了皮鞋匠的联想是那样丰富,有个学生则体味到了曲子旋律的变化。我顺势让他谈出理由,学生谈到,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满银光,这时音乐应该是舒缓的;后来风起浪涌,这时音乐一定是调急音高,节奏变快。我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这时又有学生发言,说除了他讲的以外,在月亮穿过微云处,这时音乐应该是有了曲折。这时我让学生趁热打铁,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营造氛围,让朗读情更浓
语文课堂上,老师要重点捕捉作者情感的爆发点,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情韵流动,一切景语皆情语,以读带动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和谐之美。浅尝辄止不会打动学生,老师的美妙讲说不一定能打动学生。真正让学生血液沸腾起来的是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自己的共鸣与感悟。
如《祖父的园子》文中句子: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总之,教师要费尽心思,寻找方法,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论文作者:郭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文论文; 铁罐论文; 意境论文; 老师论文; 陶罐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