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实施微创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结果:小切口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小切口组优良率与传统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微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解除症状,但是约10%~20%的患者仍需手术治疗[1]。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和常规开放手术,传统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是经典常规开放手术,但该术式痛苦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易复发,不易被患者和家属所接受。随着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微创外科在脊柱治疗中的发展和运用越来越广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显微微创手术越来越得到推崇。我院对2015年4月—8月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微创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及CT、MRI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给予正规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机分为2组,一组15例采用微创治疗(观察组),另一组15例采用传统腰椎间盘切除加脊柱融合(对照组)。2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具可比性,并且2组均排除中度以上骨质疏松、严重的小关节病变、腰椎不稳、椎管狭窄等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实施微创手术,采用椎间盘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硬膜外麻醉,取俯卧弓桥位,腹部悬空。X线透视下定位目标椎间隙后,暴露椎板间隙,常规消毒、铺巾。以患侧棘突旁纵行切开皮肤,作长约2 cm 的切口,小开窗,套入工作通道管,逐级应用扩张管撑开,固定自由臂并将其与通道管连接,确认位置是否正确。逐级用电刀和髓核钳清除铰除部分上关节突前下缘骨质组织及黄韧带组织,牵开并保护神经根,尽量显露突出的椎间盘,避开或电凝椎管内静脉丛,采用专用的微型刀十字切开纤维环,松解受压的神经根,摘除
髓核,直至有空虚感即可停止。冲洗伤口,再次确认神经根是否松解,退出工作套管,彻底止血,覆盖创口,安放引流管,并进行缝合。术后消炎,2d后可带腰带下床活动。
1.2.1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采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全麻后翻身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俯卧于脊柱手术弓形架上,X 线透视下确定目标椎间隙后,对椎间盘的椎板间隙开窗,自棘突后侧中央纵行切开皮肤4~5cm,逐层切开,刮除病变椎板间隙软组织,显露椎间隙及上下椎板,切除黄韧带,咬骨钳咬除上位椎板下缘及下位椎板上缘,对硬膜囊及神经根周围的粘连进行松解,暴露硬脊膜,探查神经根,摘除突出的髓核。冲洗,止血,关闭切口。术后抗生素常规使用3d,第3天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
1.4统计学分析 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天数,采用SPSS18.0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时间6 个月以上,2 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腰间盘突出是骨外科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可以压迫、刺激脊髓神经,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根压迫症状,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或乏力以及合并椎管狭窄。传统的开窗式椎间盘摘除手术多是采用全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需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剥离椎旁肌肉组织,由于脊柱后柱被破坏、软组织剥离广泛,容易导致硬膜外静脉丛出血,造成患者脊柱的后柱结构造成破坏,远期容易发生腰椎不稳、瘢痕增生、异位骨化,严重者可引起医源性椎间不稳定,患者常常出现慢性腰痛症状,个别患者甚至不得不再次手术[2]。传统开放手术也就是常说的常规手术,具有损伤严重、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等缺点,患者需要承受的痛苦相对更多。
微创手术是于1982年提出并开始推广的新型术式,对于希望尽最快恢复工作的高期望值患者、老年合并症多的患者适用最佳。微创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已受到外科医生和患者的普遍欢迎,显微镜下操作可通过放大术野进行神经根的牵拉保护,该术式的优点显而易见,手术时间短、手术视野更加清楚、肌肉和软组织剥离损伤少、剥离范围少、使硬膜囊和神经根充分减压、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暴露清晰、失血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少、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甚微,术后镇痛药物治疗减少,并将手术创伤降至最小,住院时间减少,切口小,手术更为轻柔、细致,外观上更有吸引力,便于准确地电凝止血,使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更快,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正常活动。此项操作应根据医院的技术水平、条件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根据上述观察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是骨外科发展的一个方向,具有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能更好地保护神经根和硬膜囊,显著优于传统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倪家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6):4231
[2]胡豇,刘仲前,王跃,等.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5):391-393.
论文作者:李泽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微创论文; 术后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统计学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