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论文_郑茂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论文_郑茂萍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中心校 730050

摘 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课堂提问,而有效的课堂问答行为能促进师生进行思想对话,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我们教师要勤思考、多探索,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学生思维的训练才能有的放矢。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问 有效性 措施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课堂提问,而有效的课堂问答行为能促进师生进行思想对话,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生本教育下有效教学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教学的效率,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相吻合的,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有效的课堂提问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呢?

一、有效提问的重要程度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因此,自有效课堂以来,课堂提问成为了教师所钟爱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不可否认,课堂提问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提问按提问主体者来分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问,二是教师直接提问学生。两种模式中最理想的是哪种模式呢?当然是前一种模式,因为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主动者,学生主动提问能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另外,这种模式也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但是,我们知道纯粹由学生提问的理想课堂模式在具体教学中很难实施,原因大致有:从接受知识开始,传统的力量使学生已经习惯了“被老师提问”;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无法深入钻研教材,从而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就不能再一味地死守学生提问的模式,坐等学生开口提问了,也不能只是大而化之地用“请大家积极提问”这类毫无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了,也不能听任学生在鸡毛蒜皮上纠缠不休,而应当迅速调整提问的方式,自然而巧妙地向学生发问,以扭转被动沉闷或旁枝逸出的局面,从而达到构建有效课堂的目的。

由此看来,教师适时地站出来,回到课堂主体者的位置上是形式使然,也是推动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必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这样就需要教师事先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深入、准确而详尽地发掘问题,科学地设计问题,以便随时掌握教学的主动权,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当某一学生提问而其他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可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当所有学生都无问可提时,教师可以从容发问,从而引导教学步步深入,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可以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教师掌握了主动权,善于引导发问,课堂上就会充满生动有趣的质疑和释疑,课堂教学就会在有效提问的思维训练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1.适度创设提问情境。新课标教材非常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原先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融入鲜活的情境内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学生的思考。我们在情境中组织提问,也正体现了这一思想。如:在“小数乘法”这一课的导入部分,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新买了一套房子,需装修,想请同学们算一算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愿意帮忙吗?……”还可以把枯燥的计算放入参观奶牛场的情境中等。

2.精心酝酿提问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进行发问。如: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可以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数学课新授阶段,所提问题联系紧密,启发性强,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透彻理解新知。

3.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老师在这方面应有更高的造诣。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提问,因为面对相同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不同,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要尽量避免一问一答式的简单机械的“小步提问”,要提倡能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留给学生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大步提问”。其次,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还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能促进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开展积极的思考。第三,难度控制要适度合理。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第四,提问的语言要简洁、准确、明了,有的无效提问就是因为教师的提问含糊不清,因此学生不知所措。

4.准确把握提问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提问。一般情况下, 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处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提问的时机。不可刻意追求课堂气氛,一味地问个不停,其结果将适得其反。

5.有效控制各类提问比例。通过分析、研究,我发现:一节较为有效的数学课,提问次数大约在20—30之间,提问次数较少,学生学习气氛不易调动,提问次数过多过碎,则易引起学生注意的无意转移。此外,我还发现:无论是多么高效的课堂,像“对不对?”“好不好?”这类教学组织或教学调节性的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有效提问绝不是要杜绝这类问题,而是要把握一个尺度。

论文作者:郑茂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论文_郑茂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