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安全战略和八大安全威胁——本刊独家专访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前副院长糜振玉中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事科学院论文,副院长论文,中将论文,中国论文,解放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局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在世纪之交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我国古典战略思想中历来有“居安思危”的传统,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面向新世纪的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观念、我国的核心安全领域、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挑战,以及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特征和目标,本刊就上述有关问题近日专门走访了我国著名军事战略和理论家、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前副院长糜振玉中将。下面是本次访问的记录。
面向新世纪,我国国家安全的六大基本范畴和长期目标
赵楚:很高兴能有机会访问您。国家安全是保障国家生存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在此世纪之交,每一个国家在筹划面向新世纪的蓝图时,首先谋求的是国家安全。您作为我国军内外极为著名的军事战略和军事理论专家、能否请您谈谈我国国家安全的基本范畴?
糜振玉中将:很高兴接受贵刊的访问。我国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内外政策,归结到一点,就是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求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继续存在并有新的发展。追求强权的大国推行新干涉主义和新经济殖民主义,加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贩毒、恐怖活动等跨国犯罪日益猖獗等,使国家安全受到的威胁和挑战多元化,涉及国家安全的因素增多了。
面向新世纪,分析我国国家安全的现实情况,我认为我国国家安全包括六大基本范畴:(1)政治安全:主要是指维护国体、政体和政局的稳定,不受外部势力的破坏和颠覆;(2)军事安全:主要是指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不受外国的侵略和敌对势力的分裂;(3)经济安全:主要是指维护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利益,不受干扰、侵犯和破坏;(4)科技安全:主要是指维护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权益,不受侵犯和破坏;(5)文化安全:主要是指维护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不受腐朽文化的侵蚀;(6)社会安全:主要是指维护社会发展与稳定,保障人民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秩序、不受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避免人民内部落后观念和行为的破坏。
在上述安全领域里,核心的安全领域是政治安全。只有政治是安全的,才能有效地谋求和构建其他领域的安全。
赵楚:那什么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长期目标呢?
糜振玉中将:一个国家的安全,不只取决于国内的安全环境,还与国际安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全球安全、地区安全,国家安全就不可能是稳定的。而且国家各安全领域也受到国际各种力量的竞争、挑战和威胁。因此,谋求国家安全必须以谋求“普遍安全”作为长期目标。
面向新世纪,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八大威胁
赵楚:在新世纪来临之际,预测未来10—15年我国的安全形势,对于研究和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是非常必要的。请您具体谈谈世纪之交我国安全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威胁。
糜振玉中将:我国安全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威胁来自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总括来说,主要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
(1)西方敌对势力将加大对我“西化”、 “分化”和“弱化”的力度。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转轨,中国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国,成为西方霸权主义者的眼中钉,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国发展壮大。因此,今后我们在与西方大国发展合作关系的同时,对西方敌对势力在渗透与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方面的斗争是长期的和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尖锐的。
(2)霸权国家强化在我周边部署战略包围圈,军事压力增大。 从地缘战略的观点看,周边邻国越多,国家安全环境就越复杂。特别是有强国相邻或有强国控制及影响邻国时,就更为复杂。在我国周边,由于我国奉行睦邻友好政策,20年来周边是较为安定的,但由于各国间存在着领土、边界、海洋权益、民族、宗教等矛盾,加上西方大国政治、军事的影响,周边安全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从周边地区扩充军备的规模和军费逐年增大的情况看,发生局部冲突或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总之,在未来10—15年,我国的军事安全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
(3)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风险。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将得到促进,从而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现行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存在着损害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不公正、不合理方面。
(4)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安全特别是信息安全的威胁增大。科技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得到空前快速发展,计算机安全、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各领域安全的重要问题。西方情报机构已将搜集科技情报作为其工作重点。同时,在情报搜集手段方面,他们现在更广泛地利用计算机具有的独特功能窃取对方存储的机密。这已成为当今获取科技(也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的一种既隐蔽安全、又经济快捷的方式。因此,我国科技安全面临的威胁大大增加了。
(5)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是无硝烟、不流血的安全威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但不容否认,近些年来,受腐朽文化的影响,在一些干部、一些青年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滋长蔓延,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6)民族分裂势力危害社会安定和政治安全。 由于我国政府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自治制度,我国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民族地区的经济也在中央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得到迅速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在部分地区,民族分裂势力还相当猖獗。他们有的与国际反化势力相勾结,打着宗教的旗号欺骗、引诱群众,制造事端,进行分裂活动;有的与50年代逃跑到境外的民族分裂势力勾结,成立分裂组织、偷运武器入境、搞恐怖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些对我国民族大地区的社会安定和政治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7)走私、贩毒、恐怖活动等跨国犯罪问题呈上升趋势, 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跨国犯罪集团的活动,已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危害个人、家庭,而且危及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
(8)生存环境恶化,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 我国的生态环境比起发达国家,问题更严重。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增强公德意识,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已成为我国人民面临的急迫任务。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特点、目标与内涵
赵楚:国家安全战略问题,是近几年我国军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虽然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集体,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提出了一系列国家安全的思想和理论,并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实践中取得成功,奠定了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基础,成为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思想;但是,迄今为止,似乎我国还没有全面阐述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大理论框架及学说。因此,能否请您谈谈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有关问题?
糜振玉中将:国家安全战略是从国家和国际的全局高度筹划和指导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方略。它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技、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决策都应受其指导并与之协调。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可概括为:“卫主权、求和平、保稳定、谋合作、促发展。”具体而言,我国面向新世纪的国家战略的目标主要是: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以及我国海洋权益,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周边、亚太和世界和平;确保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创造安全、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谋求与所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环保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加快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国防实力。发展生态环保工程,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赵楚:可否请您谈谈我国国家战略的特点?
糜振玉中将: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理论和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决定了我国国家战略的特点是内向型、防御型与和平型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国,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容许别国干涉中国内政。这是我国国家战略与西方某些大国外向型、进攻型、扩张型的安全战略根本不同之处。
赵楚:谢谢您接受本刊的访问。
(限于版面,发表时有删节,谨向读者致歉。——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