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政府管理创新_管理创新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政府管理创新_管理创新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政府管理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创新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政府论文,视阈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府管理创新是政府管理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要求,也是政府管理逐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宏观背景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政府管理,需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化和文明成果,以创新为根本,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绩效评估和管理创新,这不仅是时代性的体现,也是推进我国行政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身、他人、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和环节之间的关系。从构成要素角度看,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社会结构、社会行为、社会运行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通过加强政府管理,不断协调人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建立有序、稳定、发展的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管理创新,实现社会的整合功能。“所谓整合,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各不同部分在保持各性质特点的前提下,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整体。”[1]社会整合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著名社会学家杜尔凯姆认为,社会整合就是社会团结,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调一致结合的关系[2]。一个具有良好的社会整合机制的社会应该是建立在差别性、异质性基础上的有机团结,是承认社会分工与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团结。社会整合需要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广阔社会联系网络。从现实基础看,社会整合不仅需要社会成员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共同规范和集体意识,也要有能够产生共同行为的制度安排。帕森斯从单位行动角度提出了社会行动系统理论。他认为,行动系统总体上包括了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和行动有机系统,这四大子系统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社会行动的机制。[3]社会结构是人们行动互动基础上的制度化模式,完整的社会结构只有真正具备了这四个功能,才能使社会系统完整,才能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四个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区域之间、群体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利益差异性在扩大,利益的差异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的宏观背景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政府管理创新,需要完善社会整合机制,一方面适应社会分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协调和团结,保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管理的创新,实现社会的创新功能。“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4]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从实质上看,社会发展是人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所以,社会发展具有统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5]但是,真正从社会生活中把人真正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人本”,需要抛弃畸形的发展模式,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管理创新,提升社会发展的人文意义。《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和《可持续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明确提出“人的尊严的不可分性”;“可持续发展”目的在于促进人类之间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可持续发展观;努力促使经济、社会、环境保护的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挥行政管理的社会创新功能,注重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不仅需要坚持正确的发展取向,加强社会整合,而且也要以政府管理创新为方法和动力,推进社会的全方位创新。

从哲学角度看,和谐是事物的本质中差异面的统一,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反映了矛盾统一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对立面表现出来的协调性、一致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辨证范畴。[6]从社会意义上看,一切社会关系的和谐从根本上看是人的和谐。社会和谐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是和谐的核心。同时,人的解放和发展是和谐基本依据和合理的评价标准。[7]因此,和谐社会是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体现为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这也从根本上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契机。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政府管理创新的方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以物为中心”发展模式的否定,是社会发展模式的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8]。发展不仅“是硬道理”,也“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凸显,也是人向着自由方向的前进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和谐的标准不仅要注意用生产力发展,也要注意生产关系;不仅要用物质标准,也要用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标准;不仅需要包括经济指标,也需要人文指标;不仅要有量的标准,也需要质的标准。因此,政府管理创新需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考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衡量。这就要求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9]

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力。和谐精神是对和谐现象的哲学抽象,是和谐思维的集中体现,是渗透于生态和谐、社会和谐、内心和谐的理论升华。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人内在的观念、态度、方法等各个方面协调和平衡发展的最高概括。和谐精神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出发点,从理论上为社会前进提供了和谐价值尺度和评判依据据。从实践层面看,培育社会的和谐精神,能够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和协作,有助于增强人们“文化自觉”意识,有助于提高人们投身社会实践的自觉性。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中,大力弘扬和谐精神,能够增强人们之间的互信和理解,能够有力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生态之间和谐,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增强社会创造性,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10]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大力倡导和谐精神,使人们能够正确处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社会与人、自我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们正确处理主体性与客体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人们个性的张扬,促进个人充分全面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社会整体的协调稳定,形成团结奋进的局面。

以体制创新为突破点,加快政府管理创新的进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和谐社会是在经济良好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综合提高;社会产品供给充分;社会安定,社会各层关系融洽;各阶层利益均衡,社会和谐有序,没有明显的冲突与矛盾等要求在内的社会[11]。只有以体制创新为突破点,才能实现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为各个方面创新奠定坚实基础。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2]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是大力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前提。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度和行为的道德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13]通过体制创新,为民众参与政治生活提供基本框架和结构,才能进一步建立和维护社会政治生活秩序,满足社会各群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的理性选择,推进和谐社会不断发展。

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同志提出要大力加强政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他进一步要求把资源节约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建立节约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从我国政府管理的现实出发,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应该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推进行政民主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民主作为现代政治生活的发展趋势,它不仅是一种程序和形式,更是一种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沟通协商来解决各种争端和纠纷的渠道和方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民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是虚假的民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是真实的民主,也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只有切实发扬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4]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中,政府行政管理民主化不仅是不同思想和认识的沟通协商方式,也是利益的协调和整合方式。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可以弘扬和谐精神,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政治生活的有序化,社会的整体化,增强政府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亲和力,提高政府的凝聚力,展示政府的社会影响力,增强政府管理的绩效,提升社会的整合程度。

顺畅的利益沟通和表达机制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关键。利益的实现机制包括了利益的起源、利益的沟通、利益的表达、利益的分配、利益的调控等若干环节。其中,利益的沟通和表达是关键环节。因为,没有利益的沟通和表达,就不会进行利益的传导,作为整体的阶级利益就不会形成,作为个人的利益就不会完善。尤其是政府管理作为社会利益整合的工具,没有利益的沟通和表达,就不会进行利益整合,也就实现不了自身的功能和价值。世界政府管理发展表明,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政府是否能够利用好现代化媒体,是否善于把握现代化媒体的主动权,是决定当代政府能否建立恰当利益沟通和表达机制的重点所在。著名学者尼葛洛庞帝明确指出,网络已经逐步在“决定我们的生存”[15]。为此,政府应该注重社会舆论,积极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技术,发挥现代化媒体在利益表达方面的平台和纽带作用;要强化对各种传播媒体的控制和管理,引导媒体与主流思想相一致,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使媒体成为体现公众的意志和思想的渠道,又是有效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主张的重要工具;要创新民众的言论和意志表达的机构,完善利益沟通和表达体系,建立制度化和多元化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进一步增强民众的利益表达力度,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途径,形成信息畅通、利益表达充分、各种关系协调的新型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行政管理改革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出路。当今世界,社会生活瞬息万变。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一体化趋势。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并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深刻指出,全球化是一个实践政治命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命题,还是一个思想文化命题[16]。以全球化为契机,以改革精神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政务”作为加强政府信息沟通,提高政府透明度,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措施,是加强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通过不断变革政府的管理制度、方式、方法,改进和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模式,改进政府行政管理运作方式,努力构建政府与社会、政府内部的和谐关系。为此,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要求,“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为社会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政府管理创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的。政府管理创新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把握政府管理创新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按照和谐社会的整体要求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同时,只有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力量。

标签:;  ;  ;  ;  ;  ;  ;  ;  ;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政府管理创新_管理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