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心理预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孙中锋 李 昂
近年来,基层官兵因心理问题产生的各类事故案件通报日渐增多,官兵心理健康工作依然迫在眉睫。如何做好基层心理预防工作、保障部队实现备战打赢,值得每一名政工干部深入思考。
一、当前基层官兵的主要心理问题
结合基层官兵心理现状,多数心理问题通常因个人内在需要无法由外在环境满足、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无法达成统一所引发。当前基层官兵易发心理问题可归为以下五类:①因自我实现受阻引发的心理问题。一是个人期望落空产生的失落心理。部分官兵受影视文学作品影响,对浪漫化的军旅生活产生过高期望,且一些战士的入伍动机亦有功利色彩,而艰苦训练环境及特殊的管理模式带来的落差,导致自我目标实现困难、情绪持续低下。二是训练压力引发的焦躁心理。基层单位日常训练强度高、工作节奏快,给官兵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兵或基础能力薄弱的官兵,因自身能力无法适应任务要求、多方挑战带来的精神压力,易使此类人员焦躁不安。②因价值观扭曲诱发的心理问题。一是工作受挫引发的逃避心理。因外界偶然因素或自身失误出现重大工作事故,从而产生沮丧、自卑、自我怀疑等心理,严重降低官兵活动积极性,甚至会引发逃避、抵触等情绪。二是因个性特征明显引发的狂躁心理。部分年轻官兵个性较为明显,强调特立独行,不愿融入集体生活,拒绝接受他人意见或劝阻,情绪容易变得易激怒、暴躁。三是不良风气引发盲目攀比的虚荣心理。多数青年官兵刚出校门就入军营,思想较为单纯,易受社会、网络上的猎奇价值观影响,进而产生扭曲的审美,将心思放在外貌整饰、物品比较上,喜好怪癖,崇尚金钱,极度自我为中心,为彰显个性产生盲目攀比、虚荣、嫉妒的心理。③因归属感缺失引发的心理问题。一是无法适应部队环境产生的困惑心理。许多官兵远离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官兵,常因沟通学习困难,容易在如何获取自身定位、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如何适应部队特殊的管理环境方面产生困惑。二是家庭婚恋产生的苦闷心理。青年官兵正处于开展婚恋、建立家庭的重要阶段,如何组建家庭、如何与家人相处成为伴随官兵军旅生涯绕不开的心事。失恋、离婚、家庭遇到纠纷,都会严重干扰官兵心态,产生心结。三是处于调整期的波动心理。长期身处部队这个特殊的生活环境,官兵在休假、升学、退伍、转业、调离原单位时,常因对新环境的期望或对旧环境的怀恋,产生怀恋家乡、思念老单位等激动或失落的起伏性心理变化。④因安全感异常引发的心理问题。一是网络依赖引发的成瘾心理。当前网络产品日渐丰富且有针对性,为目标群体营造出一种虚拟世界,一些官兵为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沉迷于这种虚幻的游戏或社交活动中,拒绝与现实战友建立情感交流。二是因成长经历特殊、管理教育方法不当引发的自闭心理。可以从部分官兵身上发现,一些来自于单亲家庭、父母长期在外家庭的官兵,有些家庭管理过于严格,期望很高,导致心理较为敏感封闭,对自尊、成就和他人看法非常看重,不愿向他人吐露内心想法。⑤因生理问题诱发的心理问题。一是青春期心理问题。18至25岁的青年官兵正处于成长发育并渐趋成熟的阶段,在军营这一特殊管理环境中,易产生对异性的极度渴望情绪,进而引发多种心理和行为异常。二是疾病导致的包袱心理。因训练或其他情况被确诊出现躯体疾病,严重影响到官兵工作生活的,官兵很容易产生无法为部队作出贡献的自卑感,并对自身未来发展产生担忧,背负沉重思想包袱。
二、心理问题易引发的不良后果
不同问题原因相互交织、相互叠加,导致实际产生的心理问题愈加严重、复杂,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极易造成多种不良后果。①不务正业,消极怠工。部分官兵因自身性格内向、成长受挫等因素,对军旅生活产生消极认识,将注意力转向他处,逃避训练与工作,还会诱发官兵出现愈假不归、私自逃离部队等问题,极大地干扰部队的正常工作。②制造摩擦,激情犯罪。官兵发展进步受限、教育管理冲突、人际关系矛盾、家庭纠纷等多种原因极易产生积怨,如若不能及时引导排解,就会以多种攻击性行为表现出来,轻则与人发生口角摩擦,不服从管理,重则产生肢体冲突,严重影响到部队内部团结稳定。③自伤、自残、自杀行为。个别青年官兵出现自伤、自残等行为,其主要原因多为新兵无法适应部队环境、婚恋受挫、网上借贷欠款、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等。有些原因并非特大紧急,但是因为发现较晚、不够重视等原因,导致事态恶化,等到发现时已经酿成惨剧。④产生心因性躯体化疾病。当官兵在认知发生偏差或处于特殊工作环境而产生抑郁、焦虑的心理时,有可能伴随一系列躯体化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皮肤炎、躯体疼痛、肠胃溃疡等。这些心因性病症往往无法查明发病原因,进而导致官兵产生疑病心理,加剧心理失衡。
三、基层单位做好心理预防工作的对策
基层部队的心理预防工作,要在人才培养、资料积累、妥善处置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深化人才培养,及时发现苗头。贴近官兵的骨干是最先能够发现官兵心理问题征兆的群体,机关或上级部门必须定期对基层政治主官、思想骨干、心理骨干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准确判断方法与标准,找准时机和对象,做到及时发现官兵心理问题苗头,准确对问题进行归类,避免出现把思想问题误诊为心理问题、把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患当作一般心理问题处理,错失诊治良机。二是做好资料积累,提供信息支撑。要定期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方式进行心理情况调研,根据人群、时期、特殊情况进行划分,从官兵个人需求与集体诉求的满足出发,寻找问题规律或共同点,确定心理预防工作目标。准确记录官兵平时表现,特别是某些值得关注的思想状态和行为表现,建立官兵心理档案。三是建立预警体系,妥善处置情况。对于确认出现心理问题的官兵,要及时做好稳控工作。对于一般心理问题的官兵要充分发挥基层心理骨干力量,认真落实“三包一”制度,帮助官兵逐步走出心理困境。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患人员,应当立即联系保卫部门或卫生部门介入,由专业人员采取进一步应对措施。面对出现重、急、难心理问题的官兵,要果断采取隔离保护,及时阻断或消除产生刺激的人、物或场景,避免其产生过激行为;同时迅速建立共情,开展疏导工作,稳定其情绪,指定专人陪护。在全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官兵隐私。
【作者系66028部队政治工作部主任、干事】
标签:心理预防论文; 官兵心理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 66028部队政治工作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