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已故画家简正雄素描作品初探
莫亚娟 厦门大学 艺术学院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欣赏美一定要放慢节奏,以柔软的态度来体会美感,心就会变得灵敏起来。”
——简正雄
门前的鸡蛋花树褪尽了花叶,徒留笔挺的枝干,冬日的暖阳透过顶窗洒进通透的居室,屋内还回响着慵懒的爵士乐声,工作台上散乱摆放着的各种设计模型和图稿,只是那位对艺术力求精益求精的斯人已逝,留下即将完成挑战的一个房型的300种方案,撒手人寰。师友们说,他的离开是带着遗憾的,他是准备着重回画坛一展宏图的。在台湾画界,他曾经是如此的天才。他就是那个拥有多重身份的台湾画家,设计师简正雄先生。他不愿人们称他为艺术家,不喜欢受条条框框的拘束,因此,他不愿被定位。
摘要
简正雄是一个低调、安静的艺术家,他不耽于名利的个性也使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和艺术经历鲜为人知。他在静默之中观物写照,体味艺境,其“素处以默”的知物心态在作品中散发着感人的气息。
关键词: 台湾画家 简正雄 素描创作
一、潜心创作,不事声张的艺术轨迹
简正雄是一个低调、安静的艺术家,他不耽于名利的个性也使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和艺术经历鲜为人知。他在静默之中观物写照,体味艺境,其“素处以默”的知物心态在作品中散发着感人的气息。
简正雄1959年出生于台湾台北县三重市,那是当时台湾剧院最集中的地方,家中从事剧院生意,较平常人所收到的艺术资讯更多。从小就受到东西洋文化的熏陶,也使他对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72年跟随赖武雄老师学画,之后又师从陈景荣老师并长期维持很好的师生情谊,1977年考入国立艺专,期间担任陈景荣画室助理。毕业后面对家庭方面的压力,一向不爱出风头的简正雄参加了各类台湾的绘画比赛,在一年的时间中揽括第三十四届省展油画第一名,第五届雄狮美术新人奖,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第一名,国立艺专美展第一名等各类奖项。有人称他为画坛奇男子,因为在当时没有人能一次性拿下那么多头奖,外界给予了极大关注。 在1984年后的十年期间先后游学日本、欧洲各地,在当时通过画册印刷、网络资讯都不能有效了解艺术资讯的年代,这是简正雄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也正是这个时期的出外学习,使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画画的风格与方向。游学的成果以数次个展展现于台湾艺术界,其中素描作品也正是本文介绍的关键。1990年到1993年间,简正雄陆续在东之画廊办了《素描之美》,《色彩的悸动》,《抽象》等个展,这几年也是简正雄风格的大转变时期,短短四年时间从具象写实,半具象转变到完全的抽象。几次画展都很成功,作品在极短时间里被收藏家收购一空,台湾画坛为之震惊。然而,他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正如他的一位学生梁先生所说:“……没有一位艺术家会在作品最受欢迎之际,隔年骤然地转变画风,在创作最巅峰的状态下,在收藏家的殷殷期待下,潇洒地转身离开画坛,毫不眷恋。”[ 梁晋嘉:《忆恩师—天才画家简正雄》 ,2016年10月台北德群画廊简正雄行云·流纪念展上亲友编著的纪念文册。] 之后,在1996年,经师母李惠珍女士的引荐,开始从事空间及展场设计,又先后投入到不同设计领域,担任家具公司顾问,3CO陶瓷设计师,从事男装设计,面对人生的未知他总是怀抱热情跃跃欲试。2001年到2005年间接触到工程事务,往来于台湾,大陆两地。2008年到2016年间开始崇尚自然的空间探索,在室内设计领域试图营造“慢活”的新东方美学。
为人低调的他,在大陆工作期间,无太多交际,其绘画的功力和成绩也鲜有人知,所以没有留下什么可以梳理的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从素描作品中体现的风格演变
上文提到,1990年到1993年间是简正雄风格的大转变时期,短短四年时间从具象写实,半具象转变到完全的抽象。这些转变在他的素描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决定性的影响应是出自他对安井曾太郎素描的学习和在欧洲的游学经历。
1、早期学习中的安井曾太郎画风的影响
在他学生时期,曾经跟着陈景荣学画,一次老师出国办事,把画室管理和一本日本画家安井曾太郎[ 安井曾太郎(やすい そうたろう、1888年5月17日?-?1955年12月14日)大正~昭和年间的日本西洋画家] 的素描集交给了简正雄。回来后发现他的素描进步很大,询问得知他是在认真临摹过后有了心得,所以进步神速。看简正雄这个时期的人体写生作品,包括构图,背景,人物体量感的处理上都有安井素描作品的痕迹,画素描多用炭笔,背景用大块面炭色处理,人体部分以亮的层次突出。
安井很多的作品原作都保存在东京艺大收藏库,有时会在学校的陈列馆展出供学生学习。1988年,简正雄到日本去游学期间,携陈景荣的介绍信,见到了安井的原作。据简正雄的儿子简以默回忆,那时父亲去日本游学,整整一年,前期基本是在日本街头闲逛,也不去上课,到了后期,他好像找到了些什么,他到东京艺大的石膏像大教室画古代雕像和罗丹的雕塑作品,开始疯狂的练习素描,加上他作画速度很快,一个星期能画几百张,密集训练之后最后作品达到了惊人的数量。也是那时他进步很大。这段时期的素描作品在技巧处理上开始摆脱安井的影子,逐渐地在摸索自己的素描表达。
2、海外游学带来的风格变化
1985年到1990年间,简正雄临摹了一些罗丹的雕塑作品,同时在其游学期间的人物素描肖像上,我们看到了他学习的成果,依稀可见意大利画家曼奇尼的素描风貌,人物线条刻画上更加自由奔放,较之前背景留白的处理上以写意性笔触稍作了些调子的烘托,整体感及完整性更强,虚实的处理更加娴熟,笔墨韵味更浓。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到1993年间画风的突变,尽管从前在素描的表达风格上出现些许不同,但基本是建立在写实基础上的。然而在1990年之后,以数年的游学阅历为基础开始尝试抽象的表达。 1993年至1994年间,简正雄与在西班牙萨拉曼卡留学的他的一位学生梁先生两次会面,又转往法国,这期间他们参观了马德里的博物馆和画廊,一起去巴塞罗那研究毕加索,米罗,达利和塔皮埃斯的作品,塔皮埃斯对他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关于作品的表达,还是思想的延伸,简正雄在塔皮埃斯这里仿佛找到了艺术的契合点,在他身上不断吸取养分。在简正雄展览的抽象作品展览中,可以看到简正雄向塔皮埃斯学习的执念,也开阔了简正雄艺术探索的视野,这些材料和形式的运用对他来说都是崭新的尝试
三、朴素的素描表达对油画创作和设计理念的影响
从简正雄艺专毕业直到1996年期间,他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创作多为一些肖像和一批游学的风景作品以及一些抽象画的尝试,多为油画作品,色彩的微妙处理上和他的素描如出一辙。
1996年简正雄开始投入设计领域,直到去世前,他都坚持着这项事业,并以自己独到的设计理念和超前的空间审美站稳了脚跟。一般做设计的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套路。简正雄不会这样,他更愿意尝试去改变。他曾经接了一个国宾饭店的案子,简正雄想尝试每个房间做不同设计风格的,而对方觉得复杂,成本也高,合作没有谈成。回来后他便自己做,开始设想有没有可能一个房型设计几百种变化,于是着手做设计的模型,后来做的一百个,两百个都成功了,之前还说过要做到四百个,然而就在他做到三百个时就过世了,他这一生就这样不停地在挑战自己。
简正雄说五十岁时会慢慢回到画坛,后期也画了一批精彩的素描作品,这个过程仿佛是在等待着一杯水的沉淀,在时间和阅历凝聚作用下,对艺术追求的思考一下子豁然开朗。投入设计领域的他从未放弃过绘画,正如有些创作的提高需要的是画家思维的提升,,看他这时期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这么多年来他所追求的东西已经慢慢浮出水面,好像摆脱了束缚,回归了真正的自由状态。
结语
“宏观和微观的心境,加上止语的态度,三者兼备就达到美的境界”这是简正雄一生追求的境界,他就像都市里的翩翩隐士,才华横溢,品味独到,却低到尘埃,以一种执着,近乎苛刻的态度,去挑战艺术高塔上的一个又一个台阶。他曾说过:“什么叫做永生,当很多人都会怀恋你的时候,就不会再失去,这就是永生。”现在,他得到了永生,因为很多人都在铭记着他。
论文作者:莫亚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素描论文; 作品论文; 台湾论文; 艺术论文; 画家论文; 画坛论文; 年间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