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言式微现状谈方言保护论文_姚柳俊

从方言式微现状谈方言保护论文_姚柳俊

姚柳俊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摘要:本文立足于方言式微现状,从方言情感层面和语言学层面的价值来分析方言保护的意义,并通过浅析方言如何在与普通话的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以及 “从娃娃抓起”两方面谈方言的保护。

关键词:方言、方言现状、方言保护

一、方言的现状

方言一词最早出自杨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方言”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方言”的解释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

语言是特定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体现着一个族群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和成果,同时,语言作为其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方言作为一方土地中所诞生出的语言,承载的是这方土地的文化与传承。但是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村落这一方言扎根的土壤也在不断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方言的式微之势。

方言的现状,“式微”二字足以概括。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交流表达的需要,语言渐趋融合。方言的使用率和使用程度都大大减少,甚至现在的许多90后00后青少年已经不会使用自己家乡的方言。许多年轻人宁愿去学习更“有用”的外语也不愿在使用“土里土气”又不好学的方言。总的来说,方言的式微主要与三个方面有关:1.普通话的普及使得方言的使用者大大减少,任何语言长时间不加以使用,都会渐渐陌生;2.乡村城镇化,这使得方言生存发展的土壤消亡;3.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并在城市定居,这使得方言的继承出现明显断层。

可以说,关于方言的式微已成一种定势。

二、方言的意义

1、情感层面的意义

中国人对于方言的文化认同古已有之。无论是从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还是从吴潜的“乡音到耳知家近”,都足以窥见一二。每一个地区的方言,都是独属于此地的文化符号,糅杂着这个地区中的人们或深或浅的情感。

普通话或许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却可以让你记得从哪里出发。方言是根,盘旋丛杂,守着心底最深的那个地方。每一个离开父母,走向未知世界,学会自己成长,自己供养自己的人,或出于理想,或由于执念,或只是为了谋生,终究是一个又一个,踏进陌生的地方,离开故土,去追寻远方。在追寻的过程之中,难免磕磕碰碰,几多伤痕,几许风霜。经年之后,有人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也有人铩羽而归,踟蹰诗意。却都逃不过人到中年,思根,思故土。这种时候,尚未在城市生活之中遗失的方言,是远走他乡的游子们拉近与故乡之间的距离的心灵慰藉,也是不得归乡的游子们最后的寄托,提起之时,心酸又欣慰。

2、语言层面的意义

方言的存在不仅仅是情感符号、当地文化符号,更是整个语言系统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方言是中国多元文化的承载者,方言的消失,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的缩减。或者说,方言里包含了某种最直接的文化认同,它体现了某一地域的生活习俗、性格心理,甚至伦理规范等。它的丧失,意味着我们在整体社会文化选择中丰富性的丧失。方言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该地区文化和历史传承的存在。所以说,方言不仅是语言多元的代表,更是多元文化的承载者。

正如罗素所说:“需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之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方言的价值,其实体现在很多地方,总的来说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言是人们情感寄托,是离乡游子与家乡最坚固的联系纽带:第二,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方言的保护

正是方言在情感寄托上和语言层面表现出来的意义,才使得人们努力去保护和传承方言。

1、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的处理

如何保护我们的方言?首先要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不矛盾,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更不是否认方言的交流作用。在非正式场合如家庭、私人聚会、课外等场合用方言交流,完全是可行的。

“语言的意义是在使用中体现的,因为语言不仅仅是反映的工具,也是一种活动的方式,而语言结构以外的、相关的社会文化以及社会心理诸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语言规范。”[1]在一种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作为一种地域通用语,方言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地域通用语对于一个从小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来说,影响远大于通用语普通话。但在发展角度来说,或是以一种国家乃至社会的角度来看,普通话的实际使用意义又是大于方言的。所以,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之中,我们必须坚持两者的相互融合,相互弥补,方能和谐发展,更进一步。说起这些,并非为了鼓吹写什么,方言和普通话各有其意义所在。所以,为了发展,也为了在发展之中不遗失本心,更为了和谐统一的语言环境营造,方言和普通话的和谐共融,势在必行。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讲的保护,是指对方言的理性传承,而非大张旗鼓地复兴方言。保护方言,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让本地人听得懂方言,完成日常交流的同时减少距离感,而不是让方言重新占据主流地位,否则这将与我国大力推行普通话的政策相矛盾。所以保护方言,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很重要。

2、从娃娃抓起

邓小平曾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在方言的保护上,亦复如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生于异乡,长于异乡,同样的,他们也完美得融入异乡,脸带笑意,心无芥蒂,却带着几近于无的故土回忆。那么多的人,愿意花费心血去学习英语,学习奥数,却偏偏遗忘本是情感之根一部分的方言。或许正因为不曾接触,所以并无感情罢。每一年过年的时候,一年中四散各地的乡人归来,带着他们在异乡长大的孩子,对故乡毫无情感的孩子,那怕过年依旧不愿多待区区数日的孩子。于此,说不愤怒是假的,但更多的,只怕还是悲哀。实在悲哀,时代的悲哀,故乡的悲哀,我们的,悲哀。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实际上,一个人会方言大多是受了长辈们的耳濡目染,可以说,家庭的语言教育环境对孩子的语言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上,很多人普通话、外语说得很溜,却不会说老家的方言,这或许和家长们的刻意规避有关。随着普通话的推广,难免有家庭会淡化教孩子方言的意识,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孩子出了门后对“老家”没什么概念。其实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同时教其普通话和方言。“在家说方言,出门说普通话”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家里,父母应多和孩子说方言,纠正年轻一辈认为方言“俗”、“土”的偏见。同时,家长还应当让孩子们从心理上认同故乡的方言,引导他们认识并爱护自己的家乡文化包括方言。让年轻人知道方言的意义和价值才是保护方言的目的。

结 语

方言的式微已成定势,可是作为文化多样性代表和一地文化符号的方言,仍旧需要人们以理性姿态去采取措施保护它。去看看自己的故乡吧,建筑被破坏,家乡被“整改”,物质层面的故乡早已千疮百孔乃至消失殆尽,除了语言,哪里会有记忆的停靠之地?除了语言,又有哪里是故乡呢?

参考文献:

[1] 李琳. 新时期的语言现象[J]. 时代文学,2004(1):32-34.

[2] 方平 何映宇. 方言,存在与消亡[N]. 第一财经日报,2007-5 -10(7).

论文作者:姚柳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从方言式微现状谈方言保护论文_姚柳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