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是如何教育他的孩子的?_黄炎培论文

黄炎培是如何教育他的孩子的?_黄炎培论文

黄炎培是怎样教育子女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怎样论文,子女论文,黄炎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炎培(1878~1965年)是我国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江苏省议会议员。1917年赴美国考察后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等职。

辛亥革命以前,黄炎培先生历任川沙县视学、劝学所总董等职。曾亲手创办并主持上海县广明小学、师范传习所、浦东中学等新式教育机构,同时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丽泽书院等教育团体、学校中授课。由于他主要从事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对于家庭教育也十分关注。

主张创设文明的家庭环境

黄先生是教育家,深知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因此,他十分重视家庭生活环境的建设。1909年2月,他就在《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理想的家庭》的文章,大力提倡“改良家庭”,建设理想的家庭。

黄先生的家庭环境建设内容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

在物质环境方面,他不仅对家庭的设施和卫生提出了建议,还对衣食住行有明确要求。主张“居宅朴雅而整洁”、“食品不必丰必洁”、“衣服朴雅而整洁,即有陈旧,无绽裂,即勿置华服,必备礼服”、“出门非有急事,非远道,非携重物,勿乘车。”

在精神环境的建设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他主张家长要有自立精神,“家产宁无有,有则自置,非传自祖父”“男子必毕业中学,女子必毕业小学。”

家庭要有文化氛围,“入其门,有歌声、琴声、书声,无诟谇、叱咤声、喧笑声、博具声”,“起卧食息,必有定时。子女洒扫有定职,常日以外,必定时为大扫除。家庭生活要量入为出,加强计划性。“量入以为用,一年之终,预算明年度之出入。一年之始,决算昔年度之出入。苟四分其所出,则衣食住占其一,教育占其一,卫生与游历占其一,而储备金占其一。”

黄先生所提倡的自力更生、文化氛围、讲究卫生、生活要节俭,不要迷信、生活要有秩序、量入为出,生活消费要有计划等主张,虽然是在九十年前提出的,现在人们的家庭生活与过去已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今天的家庭建设,仍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创造、利用教育情景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需要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教育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遇到了就要抓住。但教育的情景是可以人为地创设的。黄炎培先生在教育他的子女时,就曾经特意创造并巧妙运用非常有新意、经典性的“教育情景”。

孩子们在黄先生夫妇的培养教育下,发展得还不错,能努力学习,也知道孝敬父母,就是眼里没活儿,缺乏劳动意识,对家庭成员和别人缺乏责任感。说他们,他们还不服气,百般抵赖。黄先生经过认真地思考,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孩子们自己看看究竟有没有劳动的意识和责任心。

黄先生家住一座两层小楼,他的书房在二楼。有一天,他故意把一根鸡毛掸子扔在书房门口的地上。不管是谁,只要到二楼书房,肯定能看得到。他倒要看看,哪个孩子有眼力见儿。

布置好了,黄先生在楼上先大声喊大女儿,说叫她有事。大女儿应声来到楼上,她倒是看到了放在地上的鸡毛掸子,但只是“瞥”了一眼,却没有拣起来。她绕开地上的鸡毛掸子,走到爸爸身边。黄先生微微怔了一下,没说话。

接着,他又喊儿子上楼。儿子听到父亲的喊声,也赶忙上楼来。到了鸡毛掸子处,他就“当作”没看见,竟然是从鸡毛掸子上边跳了过来。黄先生皱了皱眉头,还是什么也没说。

最后,他又喊他的小女儿。小女儿听到喊声,也赶紧上楼。她是又蹦又跳,一溜小跑儿上楼。她看是看到了,但却是一脚丫子把那鸡毛掸子给踢到一边去了。黄先生苦笑了一下,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

三个孩子都看到了鸡毛掸子,但谁也不肯猫下腰给拣起来,真是一点儿眼力见儿也没有,黄先生感到很无奈。

就在他刚要针对这件事,开口对孩子们进行训诫的当口,说来也巧,正在楼下的黄夫人听到丈夫把孩子们一个个都叫上楼,心想究竟有什么事,把三个孩子都叫上楼?她想看个究竟,就上楼来。刚一上楼,她一眼就看见扔在地上的鸡毛掸子,一弯腰,顺手就把地上的鸡毛掸子给拣了起来,放到原处。

黄先生看到此情此景,心里不禁一乐:天助我也!夫人来得可真是时候,简直好极了,正合黄先生之意。他指着那鸡毛掸子,不失时机地对孩子们说:

“你们几个‘死囚’,真没有规矩。看到地上有东西,却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一点儿眼力见儿也没有,太不像话了。我过去说你们,你们还都不服气。怎么样?你们看看,倒是你们的‘恩娘’,给你们做出了榜样!”

父亲的几句话,说得孩子们都低下了头。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们不能不承认自己的缺点。这件事对子女的教育作用很大,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事过好多好多年,他们还都没有忘记父亲那次对他们的教育。

重视中学阶段这个关键期

黄先生认为中学阶段是人生旅途的关键期,主张家长要特别关注。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感觉到最难处置,就是中学这个关头。到了大学,人生观渐渐确定了。中学正在交叉路口,欲东便东,欲西便西,出入很大。我于中等学校,普通的,分科的,皆曾创设过,服务过,前后关系达三十多年。对这个关头特别注意,且深信其值得特别注意。”

黄先生一生中,有很长的时间是从事职业教育。随着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教育结构与生产力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尖锐。旧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专重文字的传统,与社会发展格格不相容。经过考查,黄先生坚信“提倡爱国之本在职业教育”。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他的这种教育思想,首先在他对子女的教育中得到体现。

1937年3月,黄先生发表了《怎样教我中学时期的儿女》一文,介绍了他自己是怎样教育上中学的子女的情况。

一是注重子女发展方向的问题。

他认为要“先确定服务方针,将来做什么,现在学什么”,这是黄先生在教育中学时期子女时首先注意到的一个问题。中学时期是确定发展方向的时期,家长应指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天性,决定修学就业的大方针。家长也要根据子女的兴趣爱好,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以为子女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比如,“有一个儿子,少年最喜欢读子书、佛经,便指导他研究哲学。还有一个在孩童时期欢喜积木,构成各种建筑,便时常带他从远处、高处看上海市景,诱发他对工业的兴趣,指导他研究工科。”在中学时期,对子女进行职业方向教育,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的。

二是学习要重点突出,全面发展。

黄先生说:“我对于各门功课,仅切嘱他们特别熟习三门,就是国文、外国文和算学。算学训练头脑,使之清澈、正确、精密,影响于思想很大;文字学科,实吸收各种知识的唯一门径,都值得重视。至于各专科,自有专门教师指导,自己既发生兴趣,自会精心钻求的。体育,却也是我所特别鼓励的一端。

三是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他教育子女写日记、记账,培养生活俭朴的生活习惯,乐于助人和诚实的良好品质。他说:“我常常严厉督促他们写日记,用钱必督促他们记账。大概他们的日记,是我负责检阅的。用款检查,是他们母亲负责的。”“但对于帮助更清苦的同学,从来不加阻止,有时还多量资助他,养成他们待人慷慨的心肠。”他要求要诚实。他说:“在任何场合,绝对不许他们说谎话,这小小一点,从幼时,就用极大的气力注意的。这点,幼时用力养成了习惯,到中学时期,便不致成问题,但仍值得注意。”

四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家风。

在家庭教育中,黄先生夫妇从不采用打骂的手段,而要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家风。他说:“做父母的十分检束自己的行为,凡不许儿女做的,父母不做,且禁止家庭中任何人做。具体的如赌博,如吸纸烟——乃至亲友到我家里,恕不敬烟——苟为权力所及,总不让这些在我家庭里发见出来。此等处我诚然多少对不起亲友,实在是我为了这一群儿女呀!”这样做很有好处:“到底我们家庭里并没有因此感觉枯寂,我们很热闹,很快乐,很和爱,家人相处,情感浓厚到极度。踹稳了脚跟做人,拿很好的心肠待人,大家力争上游,一个个携手向着共同的大道上走,成年以后,父子间更如亲密的朋友一般。”

利用“座右铭”教育子女

“座右铭”是写出来放在座位的旁边的格言,一般是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感受和体验。黄先生就曾给儿子写了这样一则座右铭: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如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前四句,他告诫儿子,做人一定要追求真理,不被纷杂的邪说所诱惑,以致误入歧途。中间四句是对儿子日常的要求。事闲的时候,最易养成慵懒的恶习,要警策自己,抓住时间,勤奋用功,切莫荒疏了学习;事忙繁杂的时候,易生焦急的情绪,一急躁就会因冲动而做出缺少理性的事来,一定要冷静沉着,切忌慌忙。说话算数别人就会相信,没有私欲就会变得刚正,理直气壮。最后四句,意味深长。他要求儿子对待同志要和蔼可亲,像春风一样暖人,对坏人坏事像秋霜一样凌厉。结句用“古钱”外圆内方比喻,要求儿子为人要随和,但内心要严正有原则,养成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要锋芒毕露,盛气凌人。

黄炎培先生的教子思想和教子法都很值得我们学习。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孩子,用具体形象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效果一定是好的。

标签:;  ;  ;  

黄炎培是如何教育他的孩子的?_黄炎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