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论文_邓艳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63740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脑梗塞康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实时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分析及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康复期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在临床中应广泛使用。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期;心理分析;护理

脑梗塞患者在手术后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加之脑部神经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损伤,致残率相对较高,患者也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1]。本研究针对脑梗塞康复期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下面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进行脑梗塞康复期治疗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51.2±6.7)岁,观察组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2.3±6.4)岁,两组患者均经过CT进行确诊,同时经神经精神学术会分类诊断标准[2]确认为脑梗塞,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医院论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包括对患者饮食、用药、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在病情恢复阶段,大多数患者的受损部位并没有得到恢复,加之患者的理想目标和现实出现偏颇,致使患者情绪起伏较大,在后遗症阶段,患者应该在进行征程功能锻炼的同时,因为肢体和语言功能出现障碍,就会使患者失去信心,从而影响患者恢复健康。

其次,对患者进行常规干预,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案,同时,价钱刚和患者的交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增加恢复健康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再次,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患者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自身的焦躁情绪,使护理人员更加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多播放一些患者喜欢的音乐和视频,刺激患者的听觉,鼓励患者开口讲话,从发音开始逐渐深入的练习,积极的对患者进行鼓励,增加患者自信心,患者在语言功能稍有恢复的时候,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将患者转移到普通病房,多多接触正常语言环境,帮助患者更快恢复语言功能。

最后,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锻炼方案,肢体严重不便以及瘫痪的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当患者肢体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减少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训练的原则是又简到难,由间断到持续,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锻炼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保证锻炼内容适合患者的实际病情。

1.3评定标准[3]

显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肢体和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心理状态得到极大改善;有效: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心理状态稍有好转;无效:患者的肢体和语言功能没有出现变化甚至是更加恶化,患者不良情绪较多。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塞又称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主要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情况出现障碍,缺血和缺氧导致脑组织出现坏死或软化,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不省人事、突然昏倒、语言障碍、半身不遂以及智力下降等特征,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3]。脑梗死在经过治疗和抢救后极易留下各种后遗症,其中因为患者不良情绪而影响健康恢复的比例十分高,所以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患者心理分析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制定出适合于患者病情的方案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加之护理人员通过和患者经常进行沟通,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友好度,从而护理人员能够更加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帮助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和功能训练,对患者的进步进行鼓励,增加患者恢复健康的自信心。脑梗阻患者的康复在很大程度上和患者自身心情息息相关,护理人员通过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更加有利于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本研究中,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脑梗阻恢复期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和传统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只是进行传统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分析及护理对于患者健康的恢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期中实施传统护理和心理分析及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在临床中应予以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秀花,许玉萍.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4):382-383.

[2]罗亚梅,路杨.脑梗塞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2011,02(6):20-21.

[3]郭峰.脑梗塞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56.

[4]魏传珍.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4,33(1):156-157.

论文作者:邓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  ;  ;  ;  ;  ;  ;  ;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论文_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