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的区域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现代物流论文,对策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物流是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火车头”,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一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物流合理化对策,是一种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也是近期讨论的热点。但是从物流产业的中观布局角度出发研究区域物流发展则显得相对薄弱,本文拟以区域物流为对象、以区域物流合理化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拓展分析范式。
现代物流区域化发展趋势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其次,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关联度高、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最后,一个区域范围的物流企业和物流系统对资源重新整合,发展成为区域物流平台。
1.区域物流系统的建立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完整性、开放性、共同性特征要求。从完整性来看,区域物流系统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和独立于产业集聚之外的区域限制,从整体上完成最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和运营,实现对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经济区域的内聚力一定程度上依靠物流系统得以维系。从开放性来看,区域物流系统维持经济区域内以及不同经济区域间的相互联系,把传统运输方式下相互独立的海、陆、空的各个运输手段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组织起来,形成一种有效利用区域内资源的服务体系。从共同性来看,有两个层面含义:一是指物流企业服务业务的综合化,或物流一体化趋势;二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地域中心化,或物流配送的区域化趋势。两者有一种层次递进关系,后者是前者高度发达后的必然结果,后者反过来促进前者更大绩效发挥。
2.区域物流系统是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产业集聚视经济体为一种网络组织形式,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及其协同效应。现代物流是支持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血脉,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各种运动形式交集的活动和产业形态,现代物流企业组织、物流及其关联生产要素和物流企业生产能力必然遵循产业集聚发展的规律,在空间上形成区域化发展趋势。此外,物资流通活动要求有一个有效的、完备的物流基础条件的支撑,这个基础条件即为区域物流平台。区域物流平台的构建实际上是其各构成要素的项目建设,需要从基础设施、物流设备、物流行业标准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区域物流发展的经济绩效
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合理的物流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一,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不仅可以减少各个地区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减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和要素的成本,还可以放大各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而言,一方面,区域物流有助于区域内合作经济体之间沟通与合作,扩大区域体的规模经济效应并保证区域经济体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长期性。另一方面,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将促使区域成为有很强“学习能力”的学习型区域,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金以及政策等资源要素的流动和整合,使区域具有动态的竞争优势。
第二,丰富产业形态内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物流业能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并且,依托现代物流中先进的区域信息网络对经济的协调和管理,能改变产业发展的资产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优化。
第三,激发区域经济体内城市的“极核”作用,强化城市作为先进生产力载体的扩散作用。现代物流能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加强区域内部的协作与分工,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有利于区域经济体的内部分工和参与国际分工。此外,现代物流体系将改变传统流通模式,而转向面向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的新型流通模式,这将极大地促进城市新型商业辐射范围逐步扩大;而物流的发展将带来商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的集中,壮大城市产业规模,为中心城市“极核”功能和扩散效应的发挥产生重要的先导作用。
推进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
在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区域物流发展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政府管理体制和地区、部门之间相互分割封锁的矛盾。二是区域物流发展的资源整合要求与现行物流资源低效率使用的矛盾。三是区域物流的发展要求与物流标准化建设落后的矛盾。四是区域物流发展与现代物流信息化进程缓慢的矛盾。五是区域物流企业的传统体制特点与现代物流企业制度的不适应。六是区域物流竞争力发展急需人才与人才培养机制不适应的矛盾。针对这些矛盾,为促进区域物流的发展,应采取适应的政策措施。
1.统一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的关系,合理规划区域物流体系。在发展区域物流的大市场中,应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物流系统层次,这一层次应该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企业物流系统、区域的物流系统、全国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中央政府的物流规划应制定全国性物流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规划和统一布局物流网络。区域的物流规划应制定以区域物流基础平台为重点的包括铁路和公路在内的综合干线网络,特别是大区域节点的位置与规模的规划,同时还要有相应的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省市级物流规划应着重于解决地区的物流规模布局和发展顺序,提供融资、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支持。经济运行部门的规划应着重于现代物流和本部门运行的特点。企业的物流规划要运用现代物流的观点,再造生产流程。
2.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加快区域物流发展。当企业的市场边界已经扩大到本地区范围外的时候,物流发展就必须区域化,需要从区域内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出发,整合区域内的客户资源、交通运输资源、仓储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发挥协作与专业化作用。就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而言,首先是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通过区域组织和协调,把企业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其次是在战术选择的层面上,根据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凸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统一物流标准,构建区域物流发展的平台。区域物流发展强调参与现代物流的各部门、各环节之间从适应物流需要出发,统一设备规格、技术性能、信息标准。为此,推进区域物流整体发展,首先要加强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强化应用的协调和组织工作。淘汰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结合加入WTO的实际,制定能够与国际同行业接轨的标准。
4.加快推行物流信息化,提升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从区域的角度考虑信息化在物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综合运用信息系统、控制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卫星导航与定位GPS、移动通信、CD—ROM电子地图等,尽快制定基于区域发展水平的物流技术政策,从而使各地独立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协调起来。作为发展现代物流的主体,物流企业必须利用标准化的网络技术将物资企业散布在不同区域的服务网点连接起来,改变过去有点无网、有网无流的状况,构筑物流服务平台。
5.以现代物流企业制度建立为突破口,打造区域物流体系的微观主体。区域物流体系的发展需要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这要求对原有传统物流企业进行改组改造,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营、撤销等多种形式,鼓励实行“强强联合”。同时,政府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股份制企业上市,从而加快社会比、专业化物流的建设步伐。此外,还要保留一批运作灵活的中小型企业作为补充,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要。
6.坚持人本机制,培养具有现代物流技术的人才,重视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政府应积极支持和鼓励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方面要支持和资助区域内大学及科研机构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因地建立物流研究机构,鼓励企业与当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以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应制定中长期人力培养规划,促进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体系的形成。
标签:现代物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