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医院 陕西宝鸡 721400
摘要:所谓的心源性猝死主要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心脏病所导致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以及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使得我国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临床治疗
引言
心源性猝死是指前期没有任何临床征兆的情况下出现的心脏骤停,患者意识丧失,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能会发生死亡的疾病,主要特征为发病快,与有无心脏病史无关。心源性猝死是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猝死原因之一,约占了猝死率的90%左右。本文就我院收集的30例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病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2~85岁,平均(73.5±2.5)岁。所有患者均无肝肾等全身各大器官的重大疾病,在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遗传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调研。
1.2方法
对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心内科收治的30例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分析,确定患者符合心源性猝死的诊断标准,对患者家属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主要包括
是否饮酒,吸烟,脾气如何,运动情况等等。整理分析患者心源性猝死的自身发病情况及临床病因并加以统计。
1.3诊断标准
心源性猝死的标准为患者急性症状发作后24h内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患者不存在严重的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者精神疾病等。对于临床病因,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协会制定的《缺
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是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分级方案。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统计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作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及等级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做描述性统计,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
结果
根据资料统计汇总,我们得到如下结果,在所有引起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中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主要影响因素,所占比例分别达到43.33%、15.00%、10.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后我们对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调查,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中情绪波动、酗酒、吸烟引发的所占比例分别达到45.00%、25.00%、20.00%。
讨论
心内科老年患者是急性心脏病的多发人群,由于急性心脏病的迅速发展,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的影响下,老年人很容易引起猝死。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也在增加,中国老年人,所以我们应该多注意治疗过
程中的护理过程。不同类型的心脏病是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如果病人兴奋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或心率不稳定,从而导致心源性猝死。一般来说,在心内科的老年人会死在1~12h突然恶化。该病将发生得非常迅速,但严格地说,大多数病人如果能够及时获救,将能够恢复正常。
3.1心脏性猝死前的反应和防范方法
心慌、气短、胸闷、心前区不通、上腹部痛、肩、背部痛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睡眠中猝死前有奇怪的鼾声或惊叫声都属于心绞痛典型的症状。心脏性猝死的预防首先是冠心病预防,因为冠心病是心脏猝死最普遍的病因。要把冠心病的预防知识、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叮嘱患者严格控制三高作为对老年住院患者的普及内容。另外,ICD置入预防猝死。心肌梗死,心肌病变,QT延长综合征等合并反复室速、室颤,晕厥、阿斯综合症,心肺复苏成功者。与胺碘酮相比,ICD预防猝死显著降低效果超过30%。
3.2心肺复苏时的药物应用
应当选择膈肌以上的静脉。推注后再给约20mL的液体。碳酸氢钠稀释成10mL左右,再进行2次较深的通气。应用生理盐水,一般不用葡萄糖。心跳骤停时间较短的患者,首次应用标准剂量(1mg)的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3分钟1次仍是首选。而对心跳骤停时间较长的患者,首次应用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素(2~5mg)。将难治性室颤与肾上腺素相比较,血管加压素作为CPR的一线药物效果要好些。2个剂量的血管加压素+1mg肾上腺素要优于1mg肾上腺素,2种药物合用效果可能要更好。对于无脉电活动(PEA),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均未被证实有效。在CPR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可使用碱性药缓冲剂。对高钾血症所致的心脏停搏或威胁生命的高血钾,应用碳酸氢钠是有效的。对三环抗抑郁药导致的心脏毒性(低血压、心律失常),使用碳酸氢钠可预防心脏停搏。肾上腺素和阿托品无效的患者,氨茶碱可提高心肺复苏时自主循环的恢复率。心肺复苏中氨茶碱用法应为250mg静脉快速注射,2min内效果不明显可重复注射(约为10~20mg/kg)。
综上所述,全面掌握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各种危险因素,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发展状况,合理规避风险因素,有助于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减少病症给所有患者和患者家属带来的恶性后果。
参考文献:
[1]邵荣华.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02):88-89.
[2]呙锐锋.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55.
刘胜君.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4):2723-2725.
[4]詹锦霞.对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进行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4):347-348.
论文作者:郑飞,, 兰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心源性论文; 病因论文; 肾上腺素论文; 心脏病论文; 心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