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中心理健康教材对比分析-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为例论文

国内高中心理健康教材对比分析-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为例论文

国内高中心理健康教材对比分析
——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为例

杨玲,磨东东

(南宁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摘 要: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世界各国普遍引起重视, 但发展不平衡。本文对国内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高中心理健康教材作了比较, 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找出差距,以期为我国心理健康教材的日臻完善提供改进的思路。

关键词: 心理健康;高中;教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是发展着的群体,其面临着众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该阶段的学生生理方面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缓慢,远远落后于生理上的成熟,也因此产生各种矛盾。而此时的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如果学生把这些压力积攒在心里得不到排解,心理健康会出现众多问题,因此提高高中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其心理健康水平非常重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教育和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和发展问题,提高心理素质、调节心理状态、开发心理 潜能、完善个性、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1]因此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是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三是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其中,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其具有推广性、针对性和预防性的特征, 成为最受中小学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2]而教材又是课程的核心载体,对课程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近年来,许多学校和研究人员编写或出版了近百种心理健康教材,但存在较多的不足和局限,如教材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差、基本内容随意无序、功能目标倒置、个性特色缺失等问题,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3]因此,如何解决心理健康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开发适合学校学生需求并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材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比分析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高中心理健康教材(以下简称“上海版”、“北京版”),指出各自的特色,找出差距,以期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 教材简介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的是在课堂内外师生使用的所有的教与学的材料,有教科书即课本、教师教学用书、练习册、配套图书、教学挂图、配套音像资料等等,还有教师自身编写或设计的材料即讲义。狭义的教材指的是教科书即课本。[4]本文谈论的是狭义的教材,即课本。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心理健康教材作为心理健康课程的核心载体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二 教材特色分析

(一)教材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上海版和北京版的高中心理康教材内容都依据《纲要》的要求,在教材中体现出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内容。上海版在内容的编排上分为“自我自信篇、人际交往篇、青春两性篇、生活休闲篇、思维学习篇、生涯规划篇”,一个主题为一个单元。而北京版各主题交叉安排。上海版一个年级全一册,北京版分上下两册。两个版本在教材内容的编排相比较,上海版教材更具有逻辑性、更清晰,便于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也便于学生了解教材。

两种教材在课程环节的设计上也不同,上海版教材将课程环节设计为“让故事/实验说话、心动行动、知识驿站、心灵透视、心灵自助、心扉钥匙”环节。以“让故事/实验说话”为导入;“心动行动”为活动探索阶段;“知识驿站”多为专业性的知识或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提升,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新知;“心灵透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心灵自助”多为提出方法、意义或要求;“心灵钥匙”常以故事、案例、文章、名言等形式呈现,促进学生领悟新知。教材在这6 个环节编排的先后顺序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根据内容的需要编排相应的环节。北京版教材的编者将课程设计为“心灵故事、心灵辅导、成长工作坊、青春圆舞曲、方法指南、拓展训练营、我的感悟与收获”,共7 个环节。与上海版教材不同的是北京版在每一堂课每个环节的顺序都是固定不变,相同的是每个环节设计的用意和上海版教材大致相同。两种教材在环节的设计上各有各自的特色,但总的来说上海版的更具有灵活性和新颖性。

本文选取了《故乡》的井上红梅译和竹内好译为对象,分别从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考察了两个译本的不同,结果发现,竹内好译往往能够做到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更好地接近读者,最大化地做到求真务实。而井上红梅译有些掺入译者的创造,有些只是按照字面翻译,难以传达出原文深刻的感情内涵。所以笔者认为,竹内好译比井上红梅译更好。

(二)活动设计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纲要》中也指出了各阶段当包括的具体内容。经对比分析发现两种版本的教材均依照《纲要》所规定的内容进行编写,但所用课时数目有明显差距。两个版本对每个年级课时的安排是基本固定的,上海版教材每个年级安排了18 个课时或21 个课时,北京版教材安排了36 个课时,前者所用课时约为后者的1/2。由此可见,北京版教材的课程容量大于上海版教材的课程容量。

(三)课程容量

活动是心理健康课的重要环节,一堂心理健康课的好与坏,关键在于课堂活动的设计上。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健康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为目标,通过创设切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大胆探索,对活动事件做出积极解释,进而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积极的内外动机,发展学生潜在的积极力量,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6]两种版本的教材在每堂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出“活动”在心理健康课中的重要性。教材在活动设计上也都体现出学生的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原则,教材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个人分享还有组内交流、组内讨论、组内游戏或是全班互动或角色扮演等,其中上海版在部分的活动环节后还增设“七嘴八舌”,即教材提出2-3道题让同学们讨论并分享。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注重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史,都十分重视经典名著的传承与学习。在当前自媒体与网络信息的兴盛下,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少人的阅读方式向碎片化方向转变,而这种碎片化阅读削弱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名著中包含着深邃的知识与思想,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故事导入

两个版本教材都以故事导入新知,其中上海版教材故事形式多样,有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名人故事、虚拟物品对话、真实案例等。同时每一篇的故事都有一个有趣的题目,如“男女有别”这堂课中其故事导入就起了“来自两个星球的人”这样有趣又吸引人的题目,既符合本节课的主题又能吸引学生。而不同的是北京版教材的导入故事则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故事,大部分的故事都没有题目,虽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但没有新颖性和吸引力,学生可能更倾向于上海版教材的导入故事形式。同时相比较于上海版教材所选用的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北京版教材故事少了幽默性和有趣性以及带入感。如:“人际交往”篇中的“学会说不”,上海版教材故事的题目是“我一直在等你说一个字”,题目有悬念,吸引学生的兴趣,情节以第一主人公的语气写,具有带入感。北京版教材的导入故事没有题目,以第三人称的语气表达,相比较之下就比上海版教材少了带入感和和吸引力。同时上海版教材的故事情节、词汇幽默有趣,也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

三 结论

教材是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联系的纽带,教材与教师、学生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 可见教材的重要性[7]本文简单地对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高中《心理健康》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高中《心理健康》进行了比较分析,两种版本的教材各有所长,其在课程内容编排、课程设计、课程容量、故事导入的安排方面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综合来说,上海版的教材无论是内容呈现还是故事导入又或者是课程容量上都较好地做到了关注学生,从学生出发,更贴近学生,更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真实小近”的特点。北京版的教材虽然在内容的安排量比上海版的多,但是对学生的关注度方面却不如上海版的教材设置合理。因此在以后各省的心理健康教材编写方面可以适当借鉴上海教育科技版社的《心理健康》教材的编写模式,例如在故事导入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新颖一些, 多一点体现时代感的内容,增加一些幽默性;情景图的选择也可以加入生活中的图片,以增强教材的生活性;在目录的排版上可借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心理健康》模式,以方便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选取和学生了解教材。相信国内各版本的心理健康教材通过不断地改进,将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矿体内夹石及矿体间围岩其岩性与矿石差异极小,均为质纯的厚—巨厚层微晶灰岩,包括藻灰岩、藻屑灰岩、砂屑灰岩及鲕粒灰岩等,常具铅锌矿化,与矿体界线呈逐渐过渡状态,无明显岩性差异标志可区分矿与非矿。

参考文献

[1] 盛湘鄂. 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 交通高教研究,2001(04):60-62+71.

[2] 陆丽萍.积极心理学在中学心理健康课堂上的应用[J].基础教育课程,2018(13):41-44.

[3] 崔景贵.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J].课程,教材, 教法,2002(1):55-58.

[4] 徐国荣.小数数学教材研读与教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6:1.:1

[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01):4-6.

[6] 陆丽萍.积极心理学在中学心理健康课堂上的应用[J].基础教育课程,2018(13):41-44.

[7] 郭雪萍.结合心理课堂浅谈如何做教材的主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5):23-24.

本文引用格式: 杨玲,等.国内高中心理健康教材对比分析——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9):341-34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9.125

作者简介: 杨玲,女,广西人,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磨东东,女,壮族,广西贵港人,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国内高中心理健康教材对比分析-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