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由于内容不同,学生情况不同,可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会非常丰富。老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正确调整好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合理进行安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将枯燥的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并进行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操作和实践为基础的新兴学科,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爱听、不爱学,老师上课也觉着累,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太好。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曾运用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核心应该是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并引导他们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工具,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信息素养品质。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
一、以兴趣为先导,贴近学生实际
要改变一开始就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计算机硬件”一课,以前在上课时就是让同学们看书上的图片,学生们都不感兴趣。所以我想到:是否可以采用实物的情境模式?由于学校有部份淘汰的计算机,我就整理了几个主机箱,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主机箱,让他们通过课本去了解主机箱内部究竟有些什么硬件、平时说的“计算机心脏”究竟在哪里……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查看主机箱内部构成,里面的硬件可以随拆随取,这比看图片、PPT、视频更直接,同学们有了直观的感受,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学习这部分内容就不会枯燥无味了。
二、有的放矢,主动参与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基本要求在于将所需传授的知识融于课堂任务中,第一步发现并指出问题,第二步解决任务并完成任务,第三步总结经验、汲取知识,通过多维互动的课堂,实现探究式教学。这是我们课改以来较常采用的教学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任务设计得有效,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进而获得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三、因材施教,不断进步
1.学生分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就是根据教学纲要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层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
3.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又要顾及到各层次学生的掌握程度,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
4.作业分层
信息技术课程的作业一般是在学习了每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要给出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做。在设计学生课堂练习时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将练习分成几个部分,要求学生分步进行,然后按完成部分的多少进行评分。最基本的就是使一些形状能够按要求动起来,提高一些的就要有具体的图像,然后能让图像运动起来!课堂效率被大大提高……
四、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由于内容不同,学生情况不同,可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会非常丰富。老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正确调整好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合理进行安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将枯燥的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并进行探究式学习。
论文作者:谭秀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知识论文; 作业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