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动脉栓塞CT低剂量低浓度扫描的应用价值论文_张常青 李笑,王治民,姜海峰,马彬,王小博

甘肃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甘肃 730000

基金项目: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CGKJ16)

作者简介:张常青 1972年5月,男, 汉族, 甘肃 兰州人,大学本科,医学影像诊断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胸部影像学。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实施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均行CT扫描,对照组(低剂量、低浓度对比剂)、试验组(常规剂量、高渗对比剂)各26例。观察阳性检出率,评估CT图像质量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试验组检出肺动脉栓塞17例(65.4%),对照组检出19例(73.1%),且CT图像评分差异不大(P>0.05)。试验组CT值、噪声大于对照组,SNR、CNR、DL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低浓度对比剂扫描和常规扫描相比,急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接近,但对比剂用量和射线暴露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CT扫描;图像质量

【中图分类号】R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362-01

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肺部综合征,发病率近年来有所提高,严重危害生命健康。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成为诊断该疾病的首要方法,临床实践表明缺点是对比剂用量多、辐射剂量大,容易对肾脏和血管造成损害[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2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低剂量、低浓度对比剂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疑似病例,共计患者5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6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1例(42.3%),女性15例(57.7%);年龄位于24—75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53.8±2.2)岁。在试验组中,男性13例(50.0%),女性13例(50.0%);年龄位于25—78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55.0±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患者BMI在25kg/m2以内;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标准:肥胖患者,药物过敏史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1.3 方法

1.3.1 扫描方法 仪器选用西门子Definition Flash扫描机,扫描期间打开管电压自动调节技术、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全自动曝光剂量调节,球管旋转0.28 s/r,螺距2.2,探测器准直器128×0.6 mm。患者取仰卧位,双手置于头上,扫描冠状位及矢状位两个定位像,更好的评估患者的体型。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膈顶,扫描方向从足到头,叮嘱患者平静呼吸、无需憋气,采用触发扫描(Bolus-Tracking)模式,延迟3s监测,选定肺动脉主干为监测感兴趣区(ROI),监测阈值50 HU,触发后延迟4 s 启动扫描,总扫描时间在1s左右完成。重建层厚0.75mm,采用西门子SNYGO VIA 工作站进行后期处理。

1.3.2 血管成像检查 仪器选用GE LightSpeed VCT机,双筒高压注射器,肘正中静脉注射。扫描范围:胸廓入口至双侧膈肌平面,扫描前训练患者呼吸节律,告知吸气末扫描,监控层面设于肺主动脉主干,触发阈值设为约70Hu,扫描间隔时间1-2S,螺旋扫描的参数:管电压100Kv、120Kv,管电流200-400mA,扫描层厚5mm,螺距0.969:1,转速0.6秒/圈,FOV50- 55,矩阵512X512。试验组患者以3.5-4.5ml注射流率注射20ml 威视派克(270mgI/ml)及6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患者注射40ml威视派克(370mgI/ml)及60 ml生理盐水。观察时间—密度曲线,在CT值接近或超过70Hu时(约于注射对比剂后10-14s)同时嘱患者吸气憋气并同时手控启动扫描, 0.625mm层厚重建图像传至AW4.4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3] (1)观察患者的肺动脉栓塞检出情况。(2)评估两组患者的CT图像质量,采用5级评分法,分值越高代表质量越高;并作出定量分析,包括平均CT值、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DLP)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版本为18.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率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检出肺动脉正常9例(34.6%)、栓塞17例(65.4%);对照组检出肺动脉正常7例(26.9%)、栓塞19例(73.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361,P=0.547)。见下图1-3。

3 讨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属于严重的肺部综合征,患者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下肢静脉血栓等,早期确诊并积极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CT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的特点,临床上应用普遍。采用团注测试法确定增强延迟扫描时间,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肺动脉图像,减少静脉显影[4]。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采用低剂量、低浓度的对比剂,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和图像质量差异不大,但患者CT值、噪声高,SNR、CNR、DLP低,差异显著。分析认为,270mgI/ml的威视派克,属于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输注后对患者的心血管影响小,有利于减轻血液、肾脏损害。而且,相关研究表明[5],威视派克注射至血管后有利于和血液充分混合,减轻上腔静脉对比剂产生的硬化伪影,提高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低剂量、低浓度对比剂扫描和常规扫描相比,急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接近,但对比剂用量和射线暴露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法云.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术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50-5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01):08-17.

[3] 刘荣华,徐宇崇.64排CT多期双流混合注射跟踪法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4,29(12):1478-1480.

[4] 张文明.比较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和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在双能量CT肺灌注扫描中的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10):892-897.

[5] 翁志鹿.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23(12):2039-2041.

论文作者:张常青 李笑,王治民,姜海峰,马彬,王小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急性肺动脉栓塞CT低剂量低浓度扫描的应用价值论文_张常青 李笑,王治民,姜海峰,马彬,王小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