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六大民营企业集团民营企业发展调查报告_企业经济论文

北京市六大民营企业集团民营企业发展调查报告_企业经济论文

北京六大私营企业集团——私营企业发展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私营论文,企业发展论文,调查报告论文,北京论文,企业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私营企业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成分,重新步入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私营企业有了很大发展

截止1996年9月底,我市独资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已逾2.8万家,注册资金近160亿元,吸纳劳动力逾34万。其中有昌宁集团、 通产企业集团、华普产业集团、金吉列企业集团、用友软件集团和叶氏企业集团已发展为跨行业、跨地区经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私营企业集团。其注册资金总计7.1亿元,最高的达3.5亿元;自有资产至少30亿元,其中逾亿元的三家,最高达15亿元,最低的4000万元。

他们是些什么人,靠什么手段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积累起如此巨额的资产,其存在和发展意味着什么,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课题组,从1996年初开始,对上述六家私营企业集团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私营企业主管是些什么人

6人中年龄最大的今年51岁,其余均在37岁以下,最小的仅30岁。 “下海”时间最早的为1984年,最晚的为1992年,当时年龄最大的40岁,26岁以下的有5人,最小的仅22岁。

从文化程度看,除1人为中专外,其余均为大专以上, 有工程师职称的2人。

从“下海”动机看,初期各异,有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有的是为了抓住机遇展示能力;也有的是遭人诬陷,愤然辞职,但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兴业报国”则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和追求。

从其创业时间看,平均近9年,最长的两家达12年, 最短的一家仅4年。

从经历看,均为白手起家,并大都经历了一番非同小可的磨难。有的入过狱,被判过死刑。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他们的创业激情;高学历、低年龄使其较少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坎坷的人生造就了他们坚韧不拔,处变不惊的性格;创业的艰辛磨炼了他们在商海中呕心沥血,狭路挺进的才干。通产集团总裁陈金飞在他办公室的墙上铭刻着一条毛主席语录:“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们明白了六家集团超常发展的底蕴。

私营企业起飞的切入点

从集团的行业分布和创业类型上看:六家集团有两家主营金融和房地产,两家主营服装,主营电子信息和高科技工业的各一家。其创业类型大体有三:一是资金型。如华普和通产集团都是在海南积累了初始资金,通过涉足国内外金融业,进而投资房地产而崛起的。二是科技型。如用友的财务软件、昌宁的全自动气压给水设备,为集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三是经营型。如金吉列集团总裁张世杰、叶氏集团总裁叶青都是凭借承包集体、乡镇服装企业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下海”,进而创出本企业的名牌产品起家的。

私营企业的领导体制

资产的高度集中,形成了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六家集团80%以上的资产均集中于创业者1人,且都集董事长、总裁于一身, 形成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家长式管理格局。其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的法人也大都由集团法人兼任。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在私营企业集团的发展初期起到了统筹规划,集中有限财力开发产品、搞大项目、占领市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以及统一人事、财务、合同管理,强化监督,确保集团资产安全等重要作用。这对信奉“稳定优先,兼顾效率”的私营企业投资者来说,是最佳的选择,而且与国有、集体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在决策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集团规模的拓展,特别是一些控股、参股企业的加盟,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正在弱化,逐步朝着集团总部宏观管理与下属企业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如昌宁集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三权分立”,即“统一部署,分片经营,全面监察”的体制;金吉列、叶氏集团的子公司及联营企业对集团承包经营等等。

准确的市场定位

用友集团总裁王文京凭借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发、推广财务软件的知识和技术积累,将企业定位于国内财务软件的研制和产业化,逐步形成了规模,占有了三分之一的国内财务软件市场,行业覆盖率达90%;金吉列集团总裁张世杰在国内服装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这一市场最大、人民生活离不开的行业作为切入点,将主导产品定位于中高档衬衫,靠“如意领”的专利和严格的质量管理、灵活的销售措施,完善的售后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持续而有效的产品开发

昌宁集团靠全自动气压给水设备起家,以其不用水塔、水箱就可解决高层建筑供水,且节约投资50%—80%;引发了一场“给水革命”,并一举打入了人民大会堂、亚运村和南极长城站,带来了公司效益连续6年以300%的速度递增。当众多厂家争相仿制时,他们又开发了全自动气压给水设备的应急控制装置,使其产品在停电12小时的情况下仍能持续供水,从而继续拥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叶氏集团瞄准男女时装、休闲装市场,每年推出数百种新款式,以小批量、多品种取胜, 短短4年就创出了“叶青”名牌,为集团积累了近5000万元资金。

私营企业的用人机制

六家集团早已抛弃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陈腐观念,超越了家族式经营的原始积累阶段,并以其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了先机。如通产集团以年薪30—40万元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管理人才,将数名国有大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招致麾下。华普集团毅然“大换血”,将管理素质较低的创业“元勋”高薪养起来,使集团总部95%的员工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其中有硕士、 博士学位的占15%。昌宁集团总裁石山麟含泪辞退了自己的亲弟弟和大舅哥,婉拒了千里求职的外甥女,在集团引发了一场“清理干部小舅子运动”,并从此立下了科以上干部的属下不得有自己亲属的规矩。在昌宁集团,新招聘的大学生新婚就分两居室,且不交房费。他们对人才严格考核,能上能下,一位技术员深有感触地说:“我在昌宁工作有动力也有压力,一个月绘的图纸,比在国营厂一年绘的还多几倍。”

四化是共同的发展战略

当前,六家集团均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如何抓住“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使自己成为在实力上、运营和管理机制上比较强的国内市场部分主体,并实现跨国经营,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已成为集团老总们思索的首要问题,并据此制定出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如用友集团早在创业之初,就提出了一个20年发展规划,制定了1995年建成私营企业集团,2000年成为国内电子财务领域最大的软件公司,2010年实现跨国经营的“三步走”战略。在前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的基础上,他们又提出了走股份公司之路,通过上市迅速积累资金,把用友建成一个拥有百亿资产的国内最大商用软件产业集团的目标。通产集团正在同步实施以金融为龙头,以资产股份化为纽带,以房地产开发为中心,向前延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搞新型建材生产及专用生产线制造,向后延伸,搞大型房地产交易市场,配套搞信息通讯的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具有五大支柱产业的、跨国经营的中国最大私企集团。

党政领导的支持

石山麟至今念念不忘的是:1992年昌宁谋求向北京发展,市委李志坚副书记接见了我,鼓励我在京投资办私营企业。从谈判签约、立项征地、到办完全部手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当时不批私营企业集团,北京市给我们批了;昌宁地处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之外,北京市批准我们算区内企业;给水设备、无压锅炉、高能电池被承认为高科技产品,享受15%的优惠税率,并且“减二免三”。志坚同志两次来昌宁,明确提出:“解决昌宁问题不过夜。”对此,昌宁人则报以涌泉。1994年,仅昌宁集团北京基地就创产值4.2亿元,占昌平县的10%;纳税700余万元,占昌平科技园区的三分之一。

私营企业已是北京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批老名牌产品纷纷落伍时,它们创出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名牌,成为我市新的拳头产品。如张世杰的“如意领”,结束了英国“牛津领”在世界衬衫业独步百年的历史,一举夺得1994年日内瓦世界博览会服装行业唯一金奖和美国'95 衬衫设计金奖,

其专利现值3212万元;他本人也因此获得国内贸易部和贸促会颁发的“发展中国服装事业特殊贡献功臣奖”;其产品连获北京重点商品销售第2名, 并已打入美、日服装市场。用友集团开发的UFO 通用财经报表被誉为“中国财经第一表”。昌宁集团的全自动气压给水设备、无压热水锅炉、高能快充电池已畅销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近千万美元。私营企业集团的实验,将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地位是无可非议的。

私营企业资产具有社会和私有的双重属性

六家集团无不把企业盈利的大部分投入扩大再生产。这是为了“二次创业”,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叶氏集团的章程明确规定:公司的盈利80%用于生产发展基金;10%用于奖励和职工福利基金;10%用于股东分红。它们为国家创税收,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形成我国经济有机组成部分。据统计,六家集团1995年共创国内生产总值7.7亿元, 缴纳各种税费4000余万元,提供就业机会6000余个。石山麟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昌宁创业的前6年,企业共盈利4100万元, 其中以税费形式上缴国家2200万元;依法转入生产发展基金1300万元、转入职工奖励、福利基金180万元;无偿赞助教育、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320万元;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40万元;真正用于个人消费的60万元,仅占1.5%。据此, 他得出了:“私人用于消费资金的微小增长,必然导致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的结论。陈金飞的话更直截了当:“企业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机器,我们不过是操作工而已。”

私营企业的人际关系好,做到按劳分配

这些企业虽然工作紧张,但是员工没有生活后顾之忧,如叶氏、华普、通产集团为全体员工上了养老、失业和大病统筹等保险。昌宁集团对职工实行终身制与淘汰制相结合制度,凡在本企业工作满5 年的转为正式职工,实行退休制;结婚就可分到住房,且免交房租;企业设有中小学,职工子女享受免费教育,每天还可得到一元钱的补助;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小病不出厂,大病有保障。业务、技术培训既是制度,也是职工的权利。职工的文体活动也十分活跃,娱乐设施也较齐全。地价高昂的北京,昌宁竟为员工建起了标准的足球场,还在组建艺术团、影视中心。这一切都源于石山麟“没有文化的企业就等于没有灵魂”的经营理念。而老板们个人消费显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如叶青每年为高层管理人员购房,和自己一家三代至今仍住一套两居室。石山麟每月只从企业领取略高于职工平均工资的薪金。初见其人,我们怎么也难于找到他与8亿资产的联结点。诚然,他们也不乏高级轿车、 豪华的老板台、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一掷千金的宴请,但对他们来说,这不过是“入乡随俗”和“交易成本”使然。他们还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如石山麟到1992年就已先后为20余所大、中、小学捐款530万元, 获全国尊师敬教先进个人称号;翦英海投资400 多万元帮助陕西靖边革命老区开发石油资源;陈金飞投资200 万元在“老少边穷”地区兴建“光彩小学”并在三峡地区投资办厂,为三峡移民开发出力。张世杰向烈士的妻子颁发了“金吉列荣誉职工沈金柱”的证书,并按月发工资,抚养烈士遗孤……。谈到这些,石山麟说:“我一个人富起来太容易了,也太没意思了,难的是让更多的人都富起来。”集中体现了六位积极投身光彩事业的企业家的共同心声。

他们十分重视工商、税务部门授予的“重合同、守信誉单位”、“纳税先进单位”的奖状。人们深感他们获取社会承认的艰辛。或许,在他们的创业初期,企业运作也还有些不规范的地方,然而达到集团化规模的私营企业,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已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对私营企业宁左勿右仍存在

六家集团均认为目前对私营企业的歧视性政策已不复存在,但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在掌握政策中对私营企业的“宁左勿右”、“宁紧勿松”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私营企业的发展。如有人至今仍认为“私营企业是中国和平演变的经济基础”,它反映到政策执行上,私营企业集团搞大项目立项难,审批慢,借贷难,担保难,取得自营进出口权难,搞股份制难,上市更难,社会融资不允许等,都使人感到离江泽民总书记“国家对不同经济成分一视同仁”的要求相距甚远。它们的希望是“取得合法地位,寻求可靠的法律保障”,反映了他们的共同心态。

企业资产、品牌,甚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这是他们反映最强列的问题。如华普集团1992年投资西客站房地产,3000万元预付款被对方挪用达4年之久, 后虽在市和区政府的关怀下得以收回,但至少造成了上千万元的损失;通产集团因政府主管部门扯皮,通产大厦已搞到地皮,仍被迫停工迁址;昌宁集团创业十年,因雇员卷逃、挪用资金及坏帐等原因,资产损失逾3000万元,特别是1989年,哈尔滨将石山麟“打地出门”,造成昌宁给水设备厂5000万元资产闲置达7年之久;金吉列集团的品牌被南方某大型乡镇企业冒用, 给集团信誉和销售造成重大损失,等等。他们并非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多数集团还有自己的法律顾问,然而由于对方大多是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或有地方政府背景的企业,一旦“对簿公堂”,“赢了官司,输了关系”将后患无穷。

私营企业主管的建议

一是要支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应将私营企业集团的发展列入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在立项审批、股份改造、户籍管理,以及法律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切实、有力的支持,鼓励其向资产社会化、管理规范化和经营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发挥其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为首都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首都政治和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

二是在资源配置上,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向符合国家政策,能够形成我市拳头产品和首都支柱产业,有利于振兴民族工商业的不同所有制企业倾斜,鼓励企业把“蛋糕”做大,取得规模效益。对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已形成气候的私营企业,应在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支持其成为某一产业或某一行业的“龙头”,并在国家政府的引导下,促其在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企业资产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利用私营企业集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上的优势,鼓励其向境外发展,并在兴办合资企业、境外企业,以及在境外融资、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等方面给予扶持,充分发挥其通过民间渠道吸收利用外资,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为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标签:;  ;  ;  

北京市六大民营企业集团民营企业发展调查报告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