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门诊-重症医学科 江苏南京 211100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面罩式喷雾瓶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来的44例人工气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面罩式喷雾瓶,在小药杯里持续加入配制的雾化液,据医嘱及痰液的黏稠度调节氧流量,达到24小时持续湿化气道的目的。对照组采取间断气道湿化,气管导管口覆盖无菌湿纱布,据医嘱q8h行雾化吸入,并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面罩式喷雾瓶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湿化(P<0.05)。患者痰液湿化良好,未发生痰痂,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面罩式喷雾瓶持续气道湿化能够保证吸入气体得到充分的湿化,减少患者气道水分的丢失,对改善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面罩式喷雾瓶;持续湿化;人工气道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487-0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ntinuous airway humidification with Faeial medical nebulizer in artificial airway.Methods:From Jan 2014 to Dec 2014,44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22) and control group (n=22).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24-hour continuous humidification by disposable faeial medical nebulizer and small medicine Cup with atomized liquid, according to medical advice and sputum viscosity regulating oxygen flow.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continuously humidification (q8h), and the tracheal catheters were covered by wet sterile gauze.Then we compare the humidification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ntinuous humidif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The sputamentum of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well-humidified, and no sputum scab was formative.Incidence of mucosal bleeding irritable coug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 Continuous airway humidification with faeial medical nebulizer can ensure inspired gas full-humidified and reduce the loss of airway moisture.All of those can contribute to improve and maintain patient’s airway.
【Key Words】Faeial medical nebulizer;continuous humidification; artificial airway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应用使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人工气道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1],容易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内形成痰痂,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2]。充分湿化是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确保使用人工气道的病人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3]。我院ICU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运用一次性面罩式喷雾瓶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湿化作对照,旨在观察比较两种湿化方法的效果,优选湿化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ICU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上;②气管切开术后无需机械通气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气管切开后3天内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者;②APACHEⅡ评分≥30分的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44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l6例;年龄22-96岁,平均年龄(69.15±2.13)岁;患者带管时间7~30 d,平均(7.21±2.34) d。其中呼吸衰竭患者17例,脑出血患者7例,脑梗塞患者18例,脊髓损伤患者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例。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面罩式喷雾瓶持续气道湿化。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中,湿化液以雾化颗粒的形式进入呼吸道,颗粒小且均匀,对呼吸道刺激小,湿化均匀,它既减少了湿化气对呼吸道的阻力,减轻了患者的呼吸做功又可使吸入气中的氧浓度明显提高,促使血氧饱和度升高[4]。每4-6小时在面罩式喷雾瓶的小药杯里加入配制的雾化液( 0.9%氯化钠20ml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氧流量调节至6-8 L/min。湿化液用完,可根据患者气道痰液粘稠度,继续在小药杯加入湿化液(0.9%氯化钠250ml),氧流量调节至3-5 L/min,保持喷雾瓶小药杯内持续有湿化液,确保气道持续湿化与吸氧同步进行,达到持续吸氧、湿化气道的目的。
1.2.2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气管导管口覆盖无菌湿纱布,每隔1-2小时用无菌注射器向气道内滴注湿化液(0.9%氯化钠250ml)2-5ml,保持气管导管口无菌纱布持续湿润。每8小时遵医嘱用超声雾化器行雾化吸入湿化气道( 0.9%氯化钠20ml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
1.2.3常规护理:按需吸痰,每次吸痰均应评估痰液的粘稠度,及时调整雾量。
1.3 观察指标
1.3.1痰液黏稠度[5]:
Ⅰ度(稀痰):痰液呈米汤或白色泡沫状,易咳出,吸痰后一次性吸痰管内无痰液滞留。
Ⅱ度(中度粘痰):痰液稍粘稠,呈白色或黄白色粘痰,需用力咳,吸痰后痰液易被冲净。
Ⅲ度(重度粘痰):痰液明显粘稠,黄色伴血丝痰、血痰,不易咳出,吸痰后痰液大量滞留,不易冲净,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
1.3.2痰痂:吸痰时吸出痰痂或痰痂堵住吸痰管为阳性。
1.3.3气道黏膜出血:吸出的痰液中带血。
1.3.4刺激性咳嗽:观察吸痰过程中有无出现剧烈呛咳。
1.3.5观察周期为一周。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使用面罩式喷雾瓶持续气道湿化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湿化效果比较见表2。
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痰液黏稠Ⅱ度、痰液黏稠Ⅲ度 ,P<0.05;痰液黏稠度I度,P<0.01。
3 讨论
3.1通过临床比对,面罩式喷雾瓶持续气道湿化临床效果显著,痰液
湿化良好,未发生痰痂;在持续雾化的同时保持吸氧,不另外增加输 氧管路,减少了管路护理的繁琐,提高了工作效率。
3.2观察组气道出血1例,患者存在凝血功能、肝、肾功能障碍;刺激性咳嗽2例与操作者吸痰过程动作幅度稍大有关联;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比较多,所以未放入观察指标。在持续气道湿化过程中加强对痰液性质观察,痰液稀薄容易咳出,表示湿化满意;痰液过稀、过多,频繁咳嗽,需要经常吸痰即表明湿化过度,需及时调整雾量。
3.3间隙性超声雾化吸入的弊端,结果表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明显差于观察组。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①对吸入氧浓度的影响,饱和水蒸气会把气体稀释,使吸入氧浓度降低;②超声雾化吸入烟雾较重,饱和水蒸气含量大,加大气道阻力,使呼吸做功加大,耗氧量增加,产生膈肌疲劳,难以维持必要的肺泡通气量,二者互为因果,终致SaO2下降。
3.4间断湿化方法不仅湿化不均匀,湿化效果差,而且较大剂量湿化液注入,还可将上呼吸道细菌带入深部,也增加肺部感染机会;另外气管导管口覆盖的无菌湿纱布也容易被污染,护士操作所消耗的时间多。
3.5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人工气道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足的并发症。湿化液的温度通常在32—35℃,进入呼吸道后逐渐升至体温水平,可使相对湿度达到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研究[6]表明,对气道湿化液加温后,可减轻干冷空气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降低肺部感染的几率。目前高科技的湿化装置有文丘里面罩加温湿化器、MR850湿化系统等,其成本及维修费用较高,相应收费标准也高。在临床应用有一定的限制。
4 结论
随着人工气道的建立,气道湿化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本研究中面罩式喷雾瓶持续气道湿化能够保证吸入气体得到充分的湿化,减少患者气道水分的丢失,对改善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明显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低成本的湿化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义辉.人工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4,40(4):309-311.
[2] 厉美芸.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6(4):163-164.
[3] 曹雪静,陈静.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方式及湿化液选择现况[J].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1,15(9):332-335.
[4] 陆雪芬,吴荷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0(4):15.
[5] 孔响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湿化与间断湿化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1(7):47.
[6] 刘丹,初喆,刘威等.新型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对气道开放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6):1547-1548.
论文作者:曹金凤,程晓霞,陈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气道论文; 患者论文; 面罩论文; 呼吸道论文; 气管论文; 喷雾瓶论文; 效果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