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联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在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路基的问题,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在施工中应用软土路基施工技术,防止在施工中出现道路沉降、变形等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了解并掌握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的特点,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1软土路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软土路基结构不均匀
软土路基主要是由不同硬度、密度、强度的土质构成的,且因自身突然密度小和强度小等原因,凝聚在一块后会呈现出不同的受力特征,从而会导致软土路基结构发生不均匀的情况。路基结构不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并且还会增加施工的工程量,最后更容易破损道路,自此埋下不安全的隐患。
1.2沉降控制较难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需要对剩余沉降以及沉降等问题引起重视,工程的进度会受到软土路基的影响,从而会较难控制剩余沉降和沉降,对市政道路实施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实际中控制沉降的方法主要是增加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可在原有的土质中增加硬质的土壤,但是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却很难掌握剩余沉降量和路基沉降量,最后导致工程质量无法达标,也无法满足道路工程施工的实际要求。
1.3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差
软土的特点主要是孔隙度高、含水量高,这便影响到了软土路基的稳定性,稳定性较差便很容易受到挤压和震动的影响而导致路面发生变形和沉降,同时由于软土的强度低、稳定性差,雨水容易冲刷软土路基,最后导致路基坍塌,从而影响到路基的稳定,这也是软土路基中最常发生的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应该着重特殊处理软土路基,不可增加处理软土路基的难度,也需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对市政道路的边坡软土路基处进行破坏。
1.4软土路基的强度低
路基的使用年限和强度会关系到市政道路行车的安全性,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需要重点设计的问题,但是软土会受到环境、震动、挤压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降低土壤的强度,最后导致市政道路的路面发生沉降和变形。软土路基的强度较低,不仅不符合道路设计的要求和规范,也不符合市政道路的质量。
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2.1换填技术
换填技术也会被称为换土技术,换填技术是指将路基中软土用强度较高的材料进行置换,进而起到提升路基强度的效果。由于软土路基会对市政道路工程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应用换填法来排除软土造成的不利影响。应用换填技术,首先需要将路基中的软土清除,然后应用强度较高的材料进行回填,可以应用沙土或者碎石等,也可以应用矿渣等材料进行回填,通过回填高强度的材料,来增加路基的强度,使地基更加稳定,进而能够保障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不同的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标准不同,并且其施工环境等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路基的强度要求也不相同,但应用换填技术,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路基的强度,最终使其符合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这使得回填技术在工期较短的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在应用换填技术过程中,需要注重保障回填材料的抗压缩性,并且还要注重确保回填材料能够适用于素填土、冻土等土质。
2.2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
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能够快速地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性。首先,要针对搅拌桩施工的具体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快速安装桩机,保证桩基能够下沉到预设的位置。另外,还需要快速制备水泥浆,保证水泥浆灌输的稳定性。在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施工时,要保证水泥的掺入量控制在15%以内,水灰比控制在0.45~0.55。在水泥搅拌桩加固施工技术开展的过程中,将水泥喷入搅拌桩机内,利用水泥在软土地基中发生的水解反应,在软土地基中形成凝胶体,提高整个软土地基的结构稳定性。
2.3表层排水法
表层排水法适用于土质较好但含水量过大而形成的路基。首先要减少地基土层中的含水量,需要对道路地表进行清表、整平、开挖沟槽,确保及时排除地表水。为了使开挖的沟槽达到盲沟的效果,要选择透水性比较好的砂砾和砂石来对地基进行回填,增加路基的透水性,防止路基含水率增加。在沟槽的设计和施工上要注意考虑以下问题: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在施工填土过程中要注意对坡度的影响,防止其他部位的水分渗透到填土中。为保证沟槽的排水效果,增大排水能力,沟槽的间隔要小,数量要尽量多,使得在部分沟槽失效后不妨碍整体排水效果。沟槽构造尺寸为宽0.5m,深0.5m~1.0m;纵向盲沟沿道路纵向开挖。总之沟槽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排水及时、无滞水区域,表层排水法适用于软土路基含水量较大的道路路基。
2.4加筋处理技术
软土路基施工中进行加筋处理,是将抗拉能力很强的拉筋铺设在路基的土层中,通过土层中的土颗粒与拉筋产生的摩擦力,使土料等填充物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整体,主要作用是减少和控制软土路基的不均匀下沉。由于拉筋是水平方向铺设的,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整体抗压能力,保证路基承载的均匀性。拉筋材料要求抗拉能力强、摩擦系数大而且要耐腐蚀,形状一般为条带状、网状、丝状材料等,能够增强整体结构的融合,可使路面非常的平整、美观,保证软土路基施工质量。
2.5强夯法
强夯法是利用起吊设备,将重锤提升至高处使其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从而使得地基土被振实和挤密。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从而降低了沉降变形。强夯法适用土质范围广,主要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加固效果显著,承载力强度可提高2~5倍,且施工周期短,较换土回填和桩基缩短工期一半。施采用该方法的工成果显著,不仅提高了路基的承载力,而且减少了路基出现压缩变形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强夯法施工对工程周围建筑物等设施会有一定振动影响,应采取防振、减振措施。为保证施工质量,当需要回填进行强夯置换时,回填材料如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应该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进行现场试验验收,确定材料的适用性后方可施工。
2.6排水固结技术的应用
如果软土路基的含水量较高,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可以应用排水固结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排水的方式对路基的含水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软土路基的强度,确保其不会发生形变,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如果软土路基的含水量相对较少,可以在排水过程中应用热化处理技术,通过热化处理降低软土路基的含水量,操作相对简单,具有良好的排水固结效果。如果软土路基的含水量相对较高,可以在排水过程中在软土路基内专门设置排水管道,再对软土路基施加压力,将其中多余的水分挤压出来,可以有效的提高软土路基的固结能力,促进软土路基承载能力的提升。
3结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市政道路工程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视。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路基的情况,与正常路基相比,软土路基具有更高的含水量,并且其内部的间隙更大,造成这类地基更容易被压缩,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为了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软土路基进行妥善的处理,应用先进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增强软土路基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满足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杨道德.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11-14.
[2]王凤.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处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268.
[3]仝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处理分析[J].智能城市,2017,3(01):95.
论文作者:谢永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土路论文; 路基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工程论文; 含水量论文; 沟槽论文; 强度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