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教育】
中西科技文化之比较
孟 丹
摘 要 科技文化是科技在不断发展中积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但我国古代探索科技文化时,是将伦理放于首位,认为人在科技文化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但西方国家恰恰与我国相反,他们对于自然更加注重,认为理性精神非常重要。西方科技文化认为逻辑思维分析更为重要,尤其重视知识检验。在西方国家看来,探索科技时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检验知识。最初,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但由于后期发展不理想,反而被后来居上的西方科技赶超,最终取代了中国的领先地位。通过比较分析可知,造成这种局面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
关键词 中国;西方;科技文化
一、中西科技文化概述
(一)中国科技文化
中国科技文化历史悠久,它经历了几千年连续不断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由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而来,其风格和实用科性较为明显。中国科技文化之所以有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上古时期就有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我国也是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在农业方面精耕细作、兴修水利,四大发明也为推动世界科技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西方科技文化
西方的经济相对来说是比较发达的,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也迅速发展,满足了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西方科技文化从古希腊开始发展,直到近代,西方科技文化摆脱了传统的宗教神学,并通过三次工业革命,逐步转换为现代化的科技文化。西方科技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天文学、力学、数学、元素论和原子论等方面。
在当前大学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和创新性思维阶段,以及高校建设“双一流”背景下,注重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注重高校本科生专业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审视学科发展和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从而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专业能力强、素质过硬、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任重道远,仍然需要一线教学和教务人员不断探索和实践完善。
我轻轻打开窗门,身子便无风自动,如超人一般在空中悬浮着。我张开双臂,如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呼呼的风从我身边刮过。突然,一坨大便向我飞来,我一个后空翻,(因为没有了地心引力,各种武功,大多数人都会)躲开了那坨大便,又一个闪身,逃离了大便地区。
Nicolet 6700智能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美国Nicolet公司);AV400核磁共振氢谱仪(德国Bruker公司);1100 series液质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
二、中西科技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传统科技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地域的科技文化拥有不同的民族底色。我国古代的思维方式以整体思维、类比思维和辩证思维为特点,这种科技研究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笼统性。从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看,从整体直观出发描述对象,体现了朴素的对立统一原则,而注重实用和整体思辨,形成了中国人以物取象、直观类比的研究方法[1]。正是因为严密的定理和定律缺乏,中国传统科技难以架构起系统的理论。
注重实用是中国人传统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实用重于一切,没有价值的东西不需要研究,这与西方纯粹的真理追求大相径庭。然而,过分讲究实际应用则会忽略相关的理论研究。同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应当具有完备的逻辑推理和理论创造体系,而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是经验科学,依靠的是个人经验和直观外推可以解释的方面[2],因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自然奥秘的研究远不及对治世之道的研究。例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关于农、医、理、化等领域的经验,尽管包含一定的科学因素,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科学理论研究少、技术工艺发明多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科学技术注重分析,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中将部分抽离出来;而中国人善于综合,喜欢在整体上把握问题,同时还强调道德价值。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差异
在古代,西方人主要以理性思维为主,比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学派就是当时理性思维的一大表现。且当时西方国家的各大哲学学派都有一大特点,即均属于自然哲学领域。自然的理性也在该文化氛围中体现出科学性。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各大哲学学派都继承了古代朴实理性的传统。正是西方理性思维方式的特点,使西方科技文化在实践中崇尚使用科学实验来总结经验、规律。
(三)社会形态上的差异
在古代中国社会,统治者为了加强专制统治,从秦朝开始就实行了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明清八股文,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得知识分子对仕宦前程趋之若鹜,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失去政策支持。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语言文化符号等密切相关[3]。而西方科技文化的理性精神则是与早期古希腊自然哲学家追究本源的哲学精神有内在联系。
在封建帝制和儒家文化的制约下,知识分子不具备保持学术自由和思想独立的外部条件,到了明清,由于外在的冲击和刺激,传统固有的科技近乎停滞。近代科学革命未在中国发生,因为科学的变革不仅仅是科学层面的问题,它以冲破旧思想、旧制度的重重束缚为前提。
对于西方而言,基督教被确立为国教之后,欧洲科技遭到基督教神学的压制和迫害。尽管中世纪教会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但古希腊的科技文化价值观念还是幸存了下来。正是由于西方人的逻辑思维偏理性,面对科学实践时,他们也始终保持着理性态度,并逐步强化科学技术。
三、结语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化开始侵入中国文化。为了解决困境,人们注重于找寻救国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中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发表了相关演讲,当中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分析透彻,其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亦很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场合发表与科技文化相关的重要讲话,形成了完善度较高、内涵丰富的科技创新思想,这些重要理论方略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中必不可缺的部分。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步入转型阶段,必须遵循党中央所提出的科技发展战略,利用创新精神探索未知领域,才能提高国家竞争力,逐步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中国如果要从发展中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必须长期保持勇于探索、勇于尝试的方法去钻研科技,逐步改善国家发展的不足。必须注重科技文化,将先进的科技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合传统的科技文化与现下的科学技术,找出可兼容各种文化的方式,并搭起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中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道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断想[M].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95.
[2]潘建红.中西科技文化比较观[J].求索,2007,(7):25.
[3]贺毅.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274.
中图分类号 G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25( 2019) 05-0171-02
作者简介 孟丹(1994-),女,河北唐山人,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王 崇】
标签:中国论文; 西方论文; 科技文化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