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流教育学院的评估与宏观生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教育学院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3/j.issn.1672-8742.2014.04.011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742(2014)04-093-010 自1876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建立美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以来,美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旗舰国家,产生了一大批遐迩闻名的世界一流大学,同时也孕育了一批蜚声国际的一流教育学院,如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作为美国大学招生规模最大的五大学科型学院(其余四个为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工程学院)之一,教育学院是美国从事教师教育和教育研究的主要机构。目前,有关美国教育学院的研究散见于教师教育领域:教师教育的大学化研究[1-2];教育学院的产生、演变与发展过程[3-5];教育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6-8];对教育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解读[9]。而对一流教育学院的宏观生态及专业布局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依据美国权威媒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 World Report,以下简称《美新》)1995-2013年间对美国教育学院的评价和排名,以美国一流教育学院和专业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学院的宏观布局生态以及一流专业的微观分布态势进行全景式扫描和分析。本研究中,“一流教育学院”和“一流教育专业”分别指《美新》排名中位列全美前十的教育学院和教育专业。其中,参与《美新》评价的教育专业共有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与督导、教育政策、教育心理学、小学教师教育、中学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特殊教育、学生辅导与人事服务和技术、职业教育等10个专业[10]。 一、美国教育学院的评估方式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作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从1990年开始对美国大学的工程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的研究生教育[11]63,进行一年一度的评估和排名。从1995年开始对教育学院进行评价,开全美教育学院评估之先河,意在遴选、聚焦一批学术卓越的一流教育学院和教育专业,为其研究生教育提供发展参考系。2000年,《美新》增加了教育专业排名。《美新》作为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的权威,在全球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许多大学的教育学院将其排名作为提高院校知名度的有力依据,比如斯坦福大学[12]、哈佛大学[13]、范德比尔特大学[14]和堪萨斯大学[15]。 1.早期评估方式 《美新》对于美国教育学院的评估已经开展了近20年,其评估方式与方法也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发展。1995-1997年,《美新》对美国教育学院综合实力的评估由9个一级指标构成,分别是教育学院院长排名、学术声誉、学生选择、科研活动、师资力量、上一年注册学生数、上一年研究经费、上一年博士生教师比、上一年GRE词汇成绩和前一年录取率,如表1所示。 具体而言,学术声誉是通过对教育学院院长和著名教授的调查确定的,而教育学院院长排名则指对拥有5000名以上学生的教育学院的院长进行调查,排出25个全国最好的教育学院[16]65。1995-1997年间,《美新》对于美国教育学院的评估指标唯一的变化是1997年用“上一年的GRE词汇成绩”代替了“上一年的博士生教师比”这一指标。1995-1997年三年间,一级评价指标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如表2所示[16]65,从中可以管窥《美新》评价教育学院的主要观测点,如科研活动由教育学院研究经费总额(总体权重0.15)和师均研究经费(总体权重0.05)两个二级评价指标组成,随后几年又增加了教师获得科研资助比例的指标[17]。1997年评价指标权重有微小变化,即教育学院院长评价的权重由此前的0.20下降为0.15,而学术声誉指标的权重则增加为0.25。可见,最初几年里,《美新》比较重视教育学院同行(院系负责人和资深教授)对学院总体学术声誉的评价。评价指标中,教师获得资助的基金项目包括斯宾塞青年教授基金、富布莱特项目、谷庚海默奖、洪堡奖和全国教育研究理事会研究基金等[16]70。科研基金项目的获得比例是衡量教育学院师资力量的重要指标。 2.评估方式的新变化 时隔近二十年,尽管《美新》对教育学院的排名一直由两种数据共同决定:教育学院资深教授和院系负责人的评价;教育学院师资、科研和学生质量方面的指标[18]。但是在评价广度和具体指标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首先,从2000年开始,《美新》对于教育学院的评价从最初单一的综合排名扩展到对教育专业实力的排名。教育专业的评估和排名无疑对遴选全国一流教育专业和衡量教育学院的实际学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综合排名的一种有力补充,更加全面客观,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学院、教育专业之间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与教育学院的综合排名不同,教育专业的排名是通过教育学院院长和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遴选出不同教育专业的前十名,然后按得票数多少确定排名[19]。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新》对于教育专业的排名主要依赖于其学术声誉。其次,教育学院综合排名的具体方法也有所调整。以《美新》发布的2013年全美教育学院排名为例,本次评估共调查278所有博士授予权的教育学院,其中239所教育学院对调查做出了反馈,235所教育学院提供了有效的评估数据。2013年,教育学院的一级评估指标由质量评估(权重0.40)、学生选择(权重0.18)、师资力量(权重0.12)和科研活动(权重0.30)等四项构成,如表3所示。教育学院同行评估指教育学院院长和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对某一高校的教育学院进行评价,采用五级里克特量表从达标到优秀分五级测量。如果被调查者对教育学院的情况不了解,则回答“不知道”,该答案不计入总分。学区总监(School Superintendent,以下简称学监)评估是对全国的学监采用五级里克特量表进行抽样调查,然后对最近两年学区总监的调查数据进行平均加权。学生选择指标中的二级指标指2011-2012学年博士研究生的GRE成绩。教师获奖的比例专指教育学院的全职教师在2011-2012学年在指定的学术期刊担任编委或获得指定奖项的比例。各级指标所评价的数据都仅限于上一学年度(即2011-2012年)。最后对所有数据的平均数进行标准化、加权、求和并转换为标准分,即将排名第一的教育学院原始分数转换为100分,其余学院的分数则按相对值计算。 3.评估方式演变的意义解读 从1995-2013年美国教育学院评估指标的变化来看,新的指标更加强调教育学院的学术声誉和科研活动,而生源质量和师资水平的权重有所弱化。首先,《美新》2013年排名指标对教育学院的质量评估进行了重新调整,不仅强调同行评审,还引入了学监的评价。学监作为教育实践领域的典型代表,对于教育学院在教师教育方面的水平和质量有着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因此,这一评价的引入无疑对全面认识美国教育学院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次,科研活动的权重增加了0.1,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教育学院的学术性。评价指标对于学监评价的引入和对教育学院学术性的强调可以看出,《美新》试图在教育学院的评估中实现学术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最后,尽管2013年的排名指标降低了师资力量的权重,但是新指标也由2001年的6项二级指标减少为3项,单项指标的权重相对增加。这一变化体现了2013年的指标对于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强调,完全取消了对于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指标,如全日制硕士生与全职教师比率、硕士学位授予数等。可见,《美新》新的评估指标中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作为衡量教育学院学术水平的唯一研究生视角。此外,2013年《美新》共调查全美278所教育学院的1200个培养计划约11000位学者与专业人士,仅次于参评的商学院的数量,其评价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较之1995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再次表明《美新》的教育学院排名在美国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力。 二、美国一流教育学院的宏观生态与专业分布 1.一流教育学院分布的相对稳定性和有限流动性 《美新》对于美国教育学院的排名已经持续了十余年。尽管每一次排名都有所变化,但多年来,许多教育学院却始终名列前茅,堪称一流。从《美新》近6年对美国教育学院的排名可见一斑,如表4所示。范德比尔特大学皮博迪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一直稳居前五名;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则稳居前十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西北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育学院也多次进入前十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美一流教育学院。可见,美国一流教育学院综合实力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能在19年里(1995-2013年)稳居前五,确实令人赞叹。尽管如此,教育学院的学术声望与地位也并非“世代”相传,无法撼动。相反,一所普通的教育学院通过适当的发展战略同样可以实现崛起,跻身全美一流教育学院的行列。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学院为例,自1995年其勉强跻身前十名之后,在随后的两年中便无缘前十名。而若干年后,其综合实力却能连续7年稳居全美教育学院前五名。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在1995年“名不见经传”,甚至未跻身全美最好的25所教育学院之列[11]66,然而八年之后却跻身全美一流教育学院,位列第六名,2009年甚至位列全美278所教育学院第四名。从《美新》对教育专业的历年排名来看,尽管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的其他专业未能进入全美前十,但其特殊教育专业却连续十余年一直名列三甲。显然,特殊教育专业对于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学术声望的提高功不可没。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的阶段性成功,也凸显了美国教育学院之间激烈的竞争和一流教育学院梯队中存在的有限流动性。 2.一流教育学院的名校效应 从美国一流教育学院所在大学的知名度来看,多数教育学院出身名校,既有来自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享有世界声誉的“常春藤”盟校,又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2011年和2012年,西北大学教育学院没有一个教育专业进入全美前十,如表5所示,但这并没有阻挡它挺进教育学院综合排名的十强。作为美国的著名大学之一,西北大学在《美新》2012年美国综合大学排名中名列12。“名校效应”对于教育学院综合排名的潜在影响似乎可见一斑。从《美新》的评价指标来看,名校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对学生选择和科研活动两项指标产生积极的连带效应,从而提升学院综合排名。不可否认,一流大学的学术声望对于教育学院负责人和资深教授的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和积极影响。与之相对,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华盛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少数“非名校”教育学院,虽然也多年跻身美国一流的教育学院之列,但往往徘徊在第10名左右。2012年《美新》对全美大学综合排名中,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华盛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综合排名分别为第43、42、45和46名[20]。美国一流教育学院的名校效应由此可窥一斑。 3.一流教育学院与一流教育专业的共生依存关系 从2013年《美新》对美国教育专业的排名可以管窥一流教育专业在全美教育学院的分布态势及其与一流教育学院的关系。教育专业排名前十的教育学院中,一流教育学院(前十名)占据多数。譬如,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在2003年、2011年和2013年的评估中,每年都有5~6个教育专业跻身全美前十名,3~4个专业位居前三名,1~2个专业名列榜首(教育心理学或教育政策)。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在2013年的教育专业排名中有5个专业进入前十名,其中两个专业名列前三名。可见,一流教育学院一般都有一些全美知名的一流教育专业。某所一流教育学院尽管不可能在所有专业排名中都位居前列,但是至少会有一两个专业在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甚至有多个教育专业位列前十名,如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在2000年左右(如2001年和2003年)曾经有9个教育专业进入全美前十名,但十年之后的2011年和2013年却只有5个专业进入前十名。尽管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依然是美国教育学院的翘楚,但其前十名教育专业数量的减少至少表明美国教育学院、教育专业之间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反映了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某种退步。从一流教育专业的分布来看,即使是一流教育学院,也并非其所有专业都占据优势。如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只有教育政策、教育管理与教育督导、高等教育管理三个专业在2013年专业排名中位列前十名。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尽管2009年综合排名全美第四名,但却只有特殊教育专业进入全美前十名(名列三甲)。从2013年《美新》一流教育专业所涉及的教育学院来看,尽管许多大学的教育学院无缘综合排名前十名,但它们的某些教育专业却蜚声全国,独占鳌头。譬如,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小学/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已经连续十多年名列榜首,堪称奇迹。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教育学院的学生辅导与人事服务专业多年名列全美该专业之首。可见,对于一所教育学院而言,建设一两个卓越的特色专业是完全可能的。只有通过差异化发展战略,才有可能将专业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集中力量实现教育学院在某一点上的突破,最终使该专业在同类专业中位居前列。唯有如此,才可能带动整个教育学院突出重围,发展成为一流的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机构。 4.一流教育学院的“麦迪逊现象” 从《美新》对教育专业多年的排名来看,不难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麦迪逊现象”,即在历年《美新》的教育专业排名中,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排名前十名的专业数目、名列三甲的专业数目和独居榜首的专业数目都是全美所有教育学院中最多的(参见表5),但其综合排名却始终徘徊在前五名之后,令人困惑。以2011年为例,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有8个专业进入前十名,7个专业名列三甲,其中两个专业名列第一(教育心理学和课程与教学专业),而其综合排名却位居第十,暂且称之为“麦迪逊现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在全美大学的排名一直位居40名左右,因此名校效应或许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当然,“麦迪逊现象”并非仅存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排名前十或名列三甲的专业尽管不少,但他们同样未能跻身全美顶级(前五名)教育学院的行列(参见表5)。难道教育专业的排名与教育学院的综合实力没有必然联系?不可否认,由于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的全球声誉使得这些学校的教育学院在部分评价指标中(如GRE成绩、师资力量)或多或少地享有一定的优先权,进而对其综合排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尽管在《美新》教育学院评估过程中,一流大学的“名校效应”使其在排名中可能存在天然的优势,但导致“麦迪逊现象”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即便如此,“麦迪逊现象”的存在并不能抹杀这些教育学院的国际声誉。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综合排名从未进入全美教育学院前十名,但其教育专业排名却令人刮目相看,在十个专业排名中每次至少有6~7个专业进入全国前十名,3~4个专业名列全国三甲,而中学教师教育和小学教师教育两个专业更是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全美最好的专业。可见,“麦迪逊现象”似乎成为美国一流教育学院宏观生态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尽管事关排名,却并不能埋没一流教育学院的真正实力。 5.一流教育专业的微观分布态势与马太效应 从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的排名可以管窥美国一流教育专业的微观分布态势。宾州州立大学帕克分校、密歇根安娜堡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一直位居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的前五名,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印第安那大学布卢明顿分校教育学院的高等教育管理专业也一直稳居前十,如表6所示。 由此可见,一流教育专业同样存在明显的相对稳定性和马太效应。一所教育学院的优势专业更容易保持其已有的声望与地位。许多教育学院的专业排名多年来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如近五年来全美排名第一的范德比尔特大学皮博迪学院在历年的教育专业排名中进入全美前十名的专业总数都保持在5个以上,2011年和2013年甚至有8个专业位列前十名,而名列三甲和榜首的专业数分别为1个和3个。斯坦福大学教育专业的排名同样比较稳定,2003年、2011年和2013年三年中,每年至少有5个专业进入前十名,其中3~4个专业位居三甲,1~2个专业名列榜首。当然,也有少数教育专业滑坡的迹象,如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2001年5个专业排名前十,到2013年,只有3个专业进入前十名。印第安那大学布卢明顿分校教育学院,2001年7个专业进入前十名(2003年5个专业),2013年却只有2个专业进入十强。享誉世界的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曾有9个专业(如2001年和2003年)进入全国前十名,但十年之后的2013年却只剩下5个。显然,这些排名的变化绝非偶然。可见,美国一流教育专业的微观分布并非一成不变:一方面有些教育学院可能因为“经营不善”而逐渐失去一些名牌专业;另一方面有些教育学院却因“管理有方”使得本学院更多的教育专业跻身全国一流,范德比尔特大学皮博迪学院便是这类学院的典范。尽管排名本身可能与专业实际水平有一定误差,但是历年排名的变化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所教育学院的发展态势与走向。 三、结语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教育学院的综合排名与专业排名为我们认识和研究美国一流教育学院的宏观布局生态与一流教育专业的微观分布态势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参考系。本研究初步探索了美国一流教育学院和一流教育专业分布生态与发展消长的轨迹。然而,美国一流教育学院的发展模式是什么?那些拥有一流教育专业的教育学院又是如何建成一流教育专业,并能在长期激烈的专业竞争中保持它们的卓越地位?对于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与回答对我国一流教育学院/专业的建设和一流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标签:美国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