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研究

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研究

崔瑞峰[1]2004年在《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通过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接种浓度和接种苗龄,对甘蓝黑腐病(Cabbage black rot)苗期抗病性表现进行比较,筛选出一套适用于甘蓝苗期的鉴定方法。用此方法,以“京丰”、“庆丰”和“铁头”3 个生产上的主干甘蓝品种为对照,对5 个新育成的甘蓝新组合(“010 号”、“011 号”、“012 号”、“013 号”和“014 号”)进行苗期“甘蓝黑腐病”病原菌的接种处理,调查其病情指数,并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分级。然后在8 份(3 个对照品种和5 个新组合)甘蓝材料中选取“高抗”、“抗病”、“耐病”和“感病”4 种不同抗病性级别的材料各1 份,进行黑腐病病原菌的接种处理和未接种(喷蒸馏水)处理,并测定幼苗的SOD 酶、POD 酶、EC 值和可溶性糖等4 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 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采用1×108 cfu/mL 的病原菌悬浮液,在幼苗4~6 片真叶期进行“喷雾法”接种,能较好地表现发病情况,反映不同材料对黑腐病的抗病性差异。2. 经对甘蓝黑腐病抗病性鉴定和分级,3 个对照品种中“铁头”表现为“抗病”,“京丰”表现为“耐病”,“庆丰”则表现为“感病”。5 份甘蓝新组合材料中,“014 号”表现为“高抗”,也就是说超过了“抗病”品种“铁头”;“010 号”和“012 号”组合表现为“抗病”,与“铁头”品种属于同一级别;“011 号”和“013 号”组合表现为“耐病”, 与“京丰”相当;5个新育成的甘蓝组合的抗病性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均超过了对照品种“庆丰”,而且抗病性差异达到了极显着水平。3. 对4 份不同抗性材料进行接种与未接种处理后,幼苗体内SOD 酶和POD 酶活性变化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14 号”组合接种的与未接种的植株体内SOD、POD 酶活性变化幅度大于其它3 种材料,而“庆丰”品种接种的与未接种的植株体内SOD、POD 酶活性变化幅度最小。说明受病原

黄德芬, 李成琼, 司军, 任雪松, 宋洪元[2]2011年在《甘蓝黑腐病生理小种划分及其抗病性鉴定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甘蓝黑腐病是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划分和抗病性鉴定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甘蓝抗病育种工作的开展和进程。本文就这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李永镐, 徐丽波[3]1990年在《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不同接种方法、温度、苗龄及接种物浓度对甘蓝苗期抗病性表现的影响,并与成株期抗病性比较,筛选出一套在甘蓝3~4叶期,保温24小时,用每毫升含10~8个细菌的悬浮液,喷雾接种,再保湿24小时,在25℃条件下培养12天,调查发病程度的快速、准确反映成株期抗病性的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用此方法对4个单位11份甘蓝材料鉴定结果,75—01具有对黑腐病的高度抗病性。

崔瑞峰, 孙九光, 张光星[4]2008年在《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京丰"、"庆丰"和"铁头"3个生产上的主干甘蓝品种为对照,对5个新育成的甘蓝新组合("010号"、"011号"、"012号"、"013号"和"014号")进行苗期"甘蓝黑腐病(Cabbage black rot)"病原菌的接种处理,调查其病情指数,并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分级。结果表明:3个对照品种中"铁头"表现为"抗病","京丰"表现为"耐病","庆丰"则表现为"感病"。5份甘蓝新组合材料中,"014号"表现为"高抗","010号"和"012号"组合表现为"抗病","011号"和"013号"组合表现为"耐病",5个新育成的甘蓝组合的抗病性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均超过了对照品种"庆丰",而且抗病性差异达到了极显着水平。

黄德芬[5]2011年在《甘蓝黑腐病的离体抗性鉴定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文中指出甘蓝黑腐病是我国甘蓝日益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加快甘蓝抗黑腐病的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步伐,方便、快速、准确的鉴定种质资源的抗病性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试验进行了甘蓝幼苗期抗病性离体鉴定方法的研究,并对不同甘蓝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研究,同时分析了甘蓝接种病原菌后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活体喷雾法作为对照,通过环叶打孔离体叶片滴接法,在甘蓝4~6片真叶期时将浓度为1.0×108 cfu/mL的细菌悬浮液接种在直径1.5 cm离体叶片上,放到铺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密封后28℃培养箱中培养5d后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与活体喷雾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环叶打孔离体叶片滴接法是可行的,可用于甘蓝抗源筛选、品种抗性鉴定及在抗病突变体筛选等方面。2、采用环叶打孔离体叶片滴接法对西南大学十字花科蔬菜研究所提供的44个甘蓝材料进行抗黑腐病鉴定,结果表明16份材料表现抗病,18份材料表现耐病,10份表现为感病,没有高感品种。3、在不同抗性的甘蓝品种中,未接种处理叶片的5种防御酶(SOD、POD、CAT、PPO、PAL)活性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幅度不大。接种病原菌后,6个品种叶片中SOD、POD、PPO、PAL 4种酶活性均升高,且品种间差别较大。长把、东方秋丰、大平头、黑叶小平头4个品种接种后第3天,PPO酶活性达到高峰,SOD、POD和PAL酶活性第5天达到高峰,此后4种酶活性均下降,但始终维持较高水平;而鸡冠石莲白和北黑大平头的PAL酶活性第3天达到高峰,SOD、POD和PPO酶活性第5天达到高峰。总体上,长把、东方秋丰、大平头、黑叶小平头4个品种感染病原菌后,SOD、POD、PPO、PAL4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4种酶活性峰值和最大增幅均高于鸡冠石莲白和北黑大平头。接种后,各品种叶片中CAT酶活性变化紊乱,没有规律。甘蓝苗期接种黑腐病后,抗病品种、耐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叶片的SOD和POD同工酶均出现了1条新的酶带,但整体上,抗病品种比耐病品种多1条酶带,而耐病品种又比感病品种多1条酶带。接种后,各品种叶片中PPO同工酶均出现1条新增的酶带,其余酶带均增强,其中抗病品种中PPO酶带颜色最深。长把、东方秋丰、大平头、黑叶小平头和鸡冠石莲白叶片中的CAT同工酶酶带条数没有变化,只是各酶带减弱,且抗病品种中各酶带较耐病品种弱;北黑大平头中B酶带消失,其余酶带减弱。综上所述,甘蓝感染黑腐病后,SOD、POD、PPO、PAL 4种酶可以作为早期筛选抗病品种的一项辅助指标,而CAT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刘伟, 李慧敏, 王亚娣[6]2011年在《不同十字花科植物对十字花科黑腐病病原菌抗病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对5种十字花科植物的12个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萝卜A211、A212、A382和拟南芥对甘蓝黑腐病抗性较强,其余品种抗性较弱,为植物抗病育种提供一些基础性材料.还选取了实验室保存菌株和田间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力检测,发现两菌株在不同品种的十字花科植物上致病力差异较大,特别是在大白菜上,致病力差异为极显着.

龚静, 朱玉英, 吴晓光[7]2001年在《甘蓝黑腐病抗性材料筛选及接种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甘蓝黑腐病是一个细菌性病害 ,属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其症状在叶缘形成“V”字形坏死斑 ,扩展至整叶 ,并影响其包心、结球 ,严重的整株死亡 ,是危害甘蓝的主要病害。本试验通过对现有甘蓝材料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方法的比较 ,研究更适于苗期抗

孔枞枞, 刘星, 邢苗苗, 杨丽梅, 庄木[8]2018年在《甘蓝黑腐病和枯萎病兼抗材料的鉴定筛选》文中提出采用喷雾法与浸根法,分别对99份国内外甘蓝种质资源(83份自交系、16份杂交种)进行黑腐病与枯萎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共筛选出26份抗黑腐病的材料,其中2份表现高抗,即99-192和20-2-5(病情指数<10);同时还筛选获得引162、奥奇娜、96-100-919等54份高抗枯萎病的材料(病情指数<10)。其中,秋德、99-192、HB34、JS119、ZL66为高抗或抗黑腐病兼高抗枯萎病的材料,且JS119和ZL66为早熟、圆球类型材料。进一步对抗性材料的地理来源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83份自交系材料中高抗枯萎病的材料多来自日、韩等国家,且多为早熟、圆球类型;而高抗黑腐病材料多为晚熟、扁球类型,早熟类型中对黑腐病有较强抗性的材料较少。分别对不同抗性材料配制的16份杂交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黑腐病、枯萎病的抗性分别符合隐性和显性遗传。

黄德芬, 李成琼, 司军, 任雪松, 宋洪元[9]2011年在《甘蓝抗黑腐病离体鉴定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以活体喷雾法作对照,研究了不同离体接种方法、不同接种浓度以及不同苗龄对甘蓝抗病性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环叶打孔离体叶片滴接法在甘蓝4~6片真叶期时,将浓度为1.0×108 cfu/mL的细菌悬浮液接种在直径1.5cm甘蓝叶片上,放到铺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密封后在28℃培养箱中培养5d后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与活体喷雾法鉴定结果一致,可用于抗源筛选、品种(系)抗性鉴定及在抗病突变体筛选等方面.

张云霞[10]2014年在《甘蓝苗期黑腐病抗性鉴定及抗病相关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简称甘蓝,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中最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甘蓝黑腐病由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引起,严重影响着甘蓝的产量和品质。选育抗病品种一直是甘蓝育种工作的重点。为了筛选甘蓝黑腐病抗源、探寻甘蓝抗黑腐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挖掘抗病相关基因,本文首先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接种浓度和接种苗龄对甘蓝苗期黑腐病进行抗性鉴定。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抗病材料C7和感病材料C26分别接种浓度为1.0×108cfu/mL的黑腐病菌液,研究黑腐病菌液胁迫下甘蓝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抗病相关酚类物质和木质素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最后,运用cDNA-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甘蓝叶片在接种菌液和接种蒸馏水条件下基因差异表达情况,寻找与甘蓝抗黑腐病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如下:1.甘蓝苗期黑腐病抗性鉴定和种质资源的筛选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接种浓度和接种苗龄等对甘蓝苗期黑腐病抗性进行测定,对其表现进行比较,筛选出一套适用于甘蓝苗期的快速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方法。结果显示:在幼苗4-5片真叶期,将浓度为1.0×108cfu/mL的细菌悬浮液喷施于甘蓝真叶上,能较好的反映发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31份甘蓝材料做黑腐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抗材料占总供试材料的3.22%,中抗材料占38.72%,耐病材料占16.13%,感病材料占22.58%,高感材料占19.35%。2.酚类相关物质变化与甘蓝对黑腐病的抗性关系对抗病材料C7和感病材料C26苗期接种浓度为1.0×108cfu/ML的细菌悬浮液,测定植株叶片内PAL活性,抗病相关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接种相比,接种2d后,C7和C26的PAL活性均显着性增加;此后,C26的PAL活性下降,5d后与对照无显着性差异;C7的PAL活性分别在接种2d后和4d后出现峰值,随后PAL活性持续下降。C7和C26接种后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并且在接种3d后达到峰值,然后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7d后,C26叶片中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与对照无显着性差异,C7仍保持较高水平。3.与甘蓝抗黑腐病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提取抗性材料C7接种菌液和蒸馏水叶片总RNA等量混合,获得2种样品池,采用cDNA-SRAP技术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60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大小在100-750bp的条带685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11条带,共检测到24个多克隆位点,回收测序后,共得到9条差异条带S-TDFs(cDNA-SRAP 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s)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其中3条基因差异片段未搜索到任何同源蛋白,其余6个基因按功能分类,可分为涉及能量代谢、细胞壁生物合成与修饰相关基因、未知功能基因。

参考文献:

[1]. 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研究[D]. 崔瑞峰. 山西农业大学. 2004

[2]. 甘蓝黑腐病生理小种划分及其抗病性鉴定研究进展[J]. 黄德芬, 李成琼, 司军, 任雪松, 宋洪元. 中国蔬菜. 2011

[3]. 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研究[J]. 李永镐, 徐丽波. 东北农学院学报. 1990

[4]. 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J]. 崔瑞峰, 孙九光, 张光星. 北方园艺. 2008

[5]. 甘蓝黑腐病的离体抗性鉴定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分析[D]. 黄德芬. 西南大学. 2011

[6]. 不同十字花科植物对十字花科黑腐病病原菌抗病性的研究[J]. 刘伟, 李慧敏, 王亚娣.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

[7]. 甘蓝黑腐病抗性材料筛选及接种方法的研究[J]. 龚静, 朱玉英, 吴晓光. 上海农业科技. 2001

[8]. 甘蓝黑腐病和枯萎病兼抗材料的鉴定筛选[J]. 孔枞枞, 刘星, 邢苗苗, 杨丽梅, 庄木. 中国蔬菜. 2018

[9]. 甘蓝抗黑腐病离体鉴定方法的研究[J]. 黄德芬, 李成琼, 司军, 任雪松, 宋洪元.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0]. 甘蓝苗期黑腐病抗性鉴定及抗病相关机理的研究[D]. 张云霞. 南京农业大学. 2014

标签:;  ;  ;  ;  ;  

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