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会计论文,中国论文,理论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层次。其中,基础理论是关于财务会计实践最一般、最本质的理论概括,包括财务会计定位、定职和定性理论、财务会计行为主体理论、财务会计要素理论、财务会计目标理论、财务会计方法理论、财务会计循环理论、财务会计假设和原则理论以及财务会计信息理论。应用理论是以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于财务会计实践所形成一系列方法性、技术性的理论(不等于方法、技术本身),包括财务会计实务规范性理论、监督理论和制度设计理论。论文运用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有机结合的方式,论证了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财务会计本质;并就基础理论层次,应用理论层次的理论要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财务会计理论结构,就是将各种财务会计理论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结合而形成一个完整、多层次的理论结构系统,即对财务会计实践进行理性认识和指导的规范化理论系统。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体系体现着一个国家会计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对它的研究不仅是我国财务会计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指导我国财务会计实践的迫切需要。因此,构造科学的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体系统是完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重要步骤。为此,本文就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作些探讨。
一、中国会计理论结构基本观点。
翻阅众多的中国会计教科书、著作及文献,对“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单独进行论述极少,众多的是论述中国会计理论结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中国会计理论结构包括:(1)会计对象、任务和方法;(2)会计的属性;(3)会计假定、会计概念、会计原则;(4)会计量度;(5)资金会计与管理;(6)营业收入的确定;(7)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8)收益的确定[①]。
第二种看法认为,中国会计理论结构包括:(1)会计的本质、职能、地位和作用;(2)会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3)会计与价值运动和价值管理的关系;(4)会计管理的内容、任务和方法;(5)会计工作的组织,(6)关于会计方法的理论;(7)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科学属性;(8)会计发展的新领域;(9)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影响;(10)关于会计发展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②]。
第三种看法认为,中国会计理论结构的基本框架是:会计目标→信息(质量特征、信息需要)→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实践[③]。
第四种看法认为,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构造是:价值理论→会计对象理论→会计规定性理论、会计理论概念→会计原则理论→会计制度理论、会计惯例理论→会计技术方法理论→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会计基本目标理论→经济效益会计理论[④]。
第五种看法认为,中国会计理论结构可以分三个层次,即:深层会计理论、中层会计理论和表层会计理论。深层会计理论,是指整个会计理论赖以建立的支柱和逻辑起点。中层会计理论包括;(1)会计基本概念;(2)会计的定性、定职和定位理论,诸如会计的本质、对象、属性、职能等;(3)会计管理活动的内在机制理论,具体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法制建设理论(含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工作组织理论等;(4)会计研究方法理论及具体运用;(5)会计教育理论及其它会计理论。表层会计理论,是指把上述的会计基本理论运用于指导会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性、技术的理论[⑤]。
第六种看法认为,中国会计理论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会计的内涵理论和外延理论两大部分,会计的内涵理论包括会计约束理论(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规范理论)、会计运行理论(会计管理机制理论、会计程序方法理论和部门会计理论);会计的外延理论包括会计发展理论和会计宏观理论(社会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物价变动会计)[⑥]。
第七种看法认为,中国会计理论结构包括会计理论系统和其理论基础系统(方法论系统)。会计理论系统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对象理论)、会计主体理论(会计概念理论、会计目标理论、假设理论和会计准则)和实务理论(会计程序理论、会计监督理论、会计行为规范理论)三个部分,会计理论基础系统包括一般方法论、扩展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三部分[⑦]。
第八种看法认为,中国会计理论结构由会计定性理论、会计主体理论和会计实务理论构筑。其中,会计定性理论是会计理论结构的基石,包括会计定义理论、会计对象理论和会计概念理论三个部分;会计主体理论是会计理论结构的主干,包括会计目标理论、会计假设理论、会计原则理论和会计制度理论;会计实务理论是会计理论结构的运行机制规范,包括会计程序方法理论和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两个层次[⑧]。
第九种看法认为,中国会计理论结构可从层次性和理论要素的确定两个方面进行基本描述。从层次性看,会计理论结构包括会计目标理论层次和会计责任理论层次。从理论要素的研究看,会计目标理论层次的理论要素包括:(1)“会计目标要求”;(2)作为会计目标约束机制的“会计方位”、“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特征”和“会计本质”;(3)表现会计目标的“会计基本目标”、“会计质量目标”和“会计特定目标”;(4)作为会计目标实现技术方法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和“适度会计控制”。会计责任理论层次的理论要素是会计实务规范、会计责任表现和会计鉴定[⑨]。
第十种看法认为,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会计假设和会计对象两方方面;第二层次是会计目标;第三层次包括会计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和财务报告三个部分[⑩]。
二、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基本描述
笔者认为,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构筑可以在充分借鉴、甄别上述各类会计理论结构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可以有纵向和横向两种描述方法。纵向指的是财务会计理论的层次,横向指财务会计理论的构成要素。
关于我国财务会计理论的层次,笔者主张两层次结构论。即将我国财务会计理论划分为基础理论层次和应用理论层次。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是关于财务会计实践最一般、最本质的理论概括,它既研究财务会计实践总体的一般规定性(财务会计的定性、定职和定位),又研究财务会计实践诸要素的一般规定性。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原理,财务会计实践的要素一般包括:财务会计实践主体——财务会计人员;财务会计实践客体——财务会计对象和财务会计要素;财务会计实践目的——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实践手段——财务会计方法;财务会计实践规则——财务会计假设和原则;财务会计实践阶段——财务会计循环;财务会计实践结果——财务报表和财务会计信息。与此相适应,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的构成要素也应包括:(1)财务会计的定性、定职和定位理论;(2)财务会计行为主体理论;(3)财务会计要素理论;(4)财务会计目标理论;(5)财务会计方法理论;(6)财务会计循环理论;(7)财务会计假设和原则理论;(8)财务会计信息理论。
财务会计应用理论是以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于财务会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性、技术性的理论(不等于方法、技术本身)。这个层次的财务会计理论,主要是制订和实施各项财务会计实务规范。财务会计实务规范贯穿于财务会计应用理论研究的全过程;它是引导和制约财务会计工作的标准、评价财务会计工作的依据;同时它又是引导财务会计工作向特定方向发展的行为机制。因此,财务会计应用理论层次的构成要素应包括:(1)财务会计实务规范理论;(2)财务会计监督理论;(3)财务会计制度设计理论。
三、基础理论层次的理论要素研究
(一)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理论要素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才能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结构。因此,要探讨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结构,必须正确地选择其逻辑起点范畴。
关于财务会计理论的起点范畴,理论界有五条典型思路:(1)会计假定起点论;(2)财务会计目标起点论;(3)财务会计对象起点论;(4)价值起点论;(5)财务会计本质起点论。谁是谁非,暂且不去评说。笔者以为,选择财务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并能通过这个起点逐步推演和构建具有逻辑一贯性的理论体系,首先必须准确理解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关系。
财务会计理论离不开研究,而“研究”的真正含义是指:以实践为基础,通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运动,来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①①]”。可见,研究方法的基本思路,应是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通过分析,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直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称此为“研究方法”;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又将这种“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称为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第一条道路[①②]”。“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①③]”。叙述方法的思维行程正好与研究方法相反,它表现为“抽象的规定性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①④]”(即“第二道路[①⑤]”),亦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在构建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时,显然必须把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而结合的方式宜为:首先以实践为基础,从现实的起点——“具体”——出发,通过分析研究,揭示出最抽象因而也是最简单的范畴(研究结果);然后把思维行程反过来,以研究结果的简单范畴为起点,沿着“抽象的规定性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①⑥]”这条路径,逐步叙述和推演出各种具体的财务会计理论范畴,最终达到构建具有逻辑一贯性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之目的。如此结合,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自身的构建方法实际上是叙述方法,财务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是叙述方法的起点,它表现为研究方法的终点(结果),因而是一个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研究方法之所以为不能成为塑造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方法,主要因为研究方法的起点范畴即现实的具体范畴,本身就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①⑦]。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相合,既表现为具体的和抽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辩证思维方法的有机结合,又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①⑧]。
(二)财务会计的定性、定职和定位。财务会计的定性、定职和定位理论,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本质、财务会计对象、财务会计属性、财务会计特征、财务会计职能和财务会计方位等问题。
1.财务会计本质。财务会计本质是关于财务会计工作实践具有根本规定性的范畴,是对财务会计对象、属性、职能、特征和方位的高度概括,它可表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观念货币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有机统一。具体可分成四个层次,即观念货币信息流通系统、处理系统、解释系统和控制系统[①⑨]。
2.财务会计对象。现代会计主要是以表现经济效益的方式提供各种服务的,其对象概括地说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即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但是在再生产过程中有些经济活动是不能用价值形式或观念货币表现的。因此,现代会计只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那些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统一整体的再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社会产品,即财产物资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都可以也必须用货币来表现。因为货币作为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一种特殊商品,其首要职能是价值尺度,即以自身价值为统一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由于财务会计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是坚持实际交易价格计量属性,所以,财务会计对象可以表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过去的或已完成的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3.财务会计属性。财务会计工作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观念货币信息控制系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与生产力相联系,反映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这是财务会计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与生产关系相联系,揭示和反映特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体现特定生产关系的要求,这是财务会计的社会属性。只有正确认识财务会计的自然属性,才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财务会计方法技术,有所继承,吸取其中合乎科学的东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服务;另一方面,只有认识财务会计的社会属性,才能在财务会计理论和实践中有所批判,搞清楚财务会计的社会属性,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目标作出贡献。[②⑩]
4.财务会计特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可归纳成以下四点:(1)定期提供通用的“财务报告”;(2)必须遵循公认会计准则;(3)以复式簿记系统为基础;(4)坚持实际交易价格计量属性[②①]。
5.财务会计职能。笔者赞同两职能论,即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财务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种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利用财务信息和相关资料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加以控制指导,使这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控制、分析和检查,以防止损失浪费[②②]。
6.财务会计方位。财务会计方位是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和社会分工现状中所处的位置。对现代财务会计方位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历史变迁因素,主要包括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财务会计适应的程度;对现代财务会计方位具有决定影响的社会分工现状因素,则主要有现代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现代企业外部经济管理结构。这里着重探讨现代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对财务会计方位的影响。研究结果是:财务会计一般不具备生产要素实体管理的特点;财务会计通常不属于职能;在现代企业组织理论中,财务会计主要是作为职能参谋系统的一条信息控制渠道,在企业管理中的确存在适度控制的问题。
(三)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会计主体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对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会计主体利害关系人包括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的国家,会计主体投资人(包括国家、控股公司、投资公司、持有投资份额的联营单位、社会投资者、外商投资者)及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会计主体发行的债券、票据持有者)和其他与会计主体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在这里,着重研究一下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
经过研究,笔者认为,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为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合理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因此,企业财务会计的首要目的就是为衡量、预测、评价企业的资源分布及企业分配关系提供信息;并通过企业财务会计直接介入企业资源管理及分配方案的制订与执行过程等活动,为国家决定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及其他经济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必需的财务信息。
2.为企业外部投资人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信息。无论是现在的,还是潜在的投资者,都必然要关心企业的经营成绩或获利能力,需要了解投资的风险及其报酬的高低,或者是关于企业盈利和股利分配的信息;了解固定的高额现金收入的经济业务的支出以及财务会计人员最小程度干预的信息。所有这些,显然属于财务信息,应通过财务会计来提供。
3.为企业债权人提供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信息。作为企业的债权人,最关心的是那些能使他们确定自己的贷款、贷款利息和应收帐项能否得到按期支付的信息。具体来说,包括评估企业生产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及其产生的时间和确定性方面的财务信息;包括企业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和企业过去加工资源的能力方面的信息;包括在考虑到近期内的财务承诺之后近期内现金可供动用情况的信息以及在较长的时期内财务承诺到期时有无现金可供履行承诺方面的信息,等等。所有这些信息,归根到底都是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属于财务信息,应当由财务会计来提供。
4.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财务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企业管理当局必须重视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以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也必须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注意企业的资本构成和资产构成,以保持恰当的、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企业管理当局的主要责任是为企业制定良好的短期和长期财务策略,使企业获得盈利。实现能力和盈利能力之间常常是矛盾的,最易变现的资产,如现金和有价证券,常常又是获利最少的资产,如何使企业既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变现能力),又使企业的资源尽可能得到利用以期获得最大利润,这是企业管理当局都面临的财务问题。因此,财务会计应及时为管理当局提供有关决策所用的各种财务信息。
(四)财务会计行为主体。财务会计行为主体是财务会计人员,他们是搞好财务会计工作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财务会计行为主体理论的核心是把人的被动行为转化为能动行为。为此,必须优化财务会计事务的宏观管理,确定新型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实行财务会计人员会计主体化。[②③]并着力研究解决好以下问题:(1)财务会计人员结构问题(年龄、学历、职称、职务、知识);(2)财务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必备智能的提高问题;(3)财务会计人员培育与聘用制度问题;(4)财务会计人员自我培养、自我发展、自我优化机制问题;(5)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理论;(6)财务会计人员的职权定位理论。
(五)财务会计假设和原则。财务会计假设是财务会计实践主体面对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实践所作出的推断和前提条件。财务会计原则是财务会计实践主体为保证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而对财务会计实践活动(运行机制)进行指导和约束的理论。
财务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四个方面。财务会计原则按其内容和适用范围,可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一般原则,即对财务实践具有重要和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二是只适应于一定范畴的财务会计原则,可称之为特定财务会计原则,具体包括企业财务会计特定原则和以预算财务会计(或称非盈利组织财务会计)特定原则两部分。
(六)财务会计方法。财务会计方法是财务会计目标实现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财务会计确认。会计确认通常应遵循以下标准:符合分类标准定义,可用货币计量,同一入帐时间基础,同一计量性和符合财务会计目标。
2.财务会计计量。财务会计计量要为一定的目标服务并按技术要求进行,因此,它应坚持目标观和技术观的统一。
3.财务报告。财务报告通常包括正式的对外报表(财务报表)、补充报表、报表附注和财务信息说明书。正式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附加价值表。
4.适度财务会计控制。财务会计控制主要属于控制系统中的决策单元、考核单元和调节单元。适度财务会计控制特别强调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七)财务会计循环。财务会计循环是财务会计实践主体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具体包括:(1)分析经济业务;(2)编制分录;(3)登记帐簿;(4)编制调整前的试算表;(5)编制调整分录;(6)编制调整后试算表;(7)作结帐分录;(8)编制结帐后的试算表;(9)编制财务报告。
(八)财务会计要素。财务会计要素是财务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财务报告内容的基本框架,是帐户所要核算和监督内容的高度归并与概括。财务会计要素按其揭示情况不同可分成基本要素和派生要素两个层次。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派生要素主要有经营利得、资产利得、综合收益、派给所有者款等。
(九)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会计主体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那些需要作出决策的利害关系人,往往是从特定主体提供的财务报表而不是各类凭证和帐簿中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一定要有助于决策。因此,财务会计信息理论的重点是设计财务信息指标。笔者认为,财务报表揭示的信息至少应包括:(1)财务状况;(2)经营成果;(3)现金流动等三个方面。
(十)财务会计基础理论诸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财务会计基础理论诸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是安排这些理论要素的先后顺序的基本依据,依前面的论述,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财务会计本质,因此,基础理论逻辑思路应为“财务会计本质→财务会计工作实践总体规定性再现→财务会计工作实践要素规定性再现”。又因为财务会计工作实践可描述为“财务会计工作实践主体的财务会计目标的指导和约束下,运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作用于财务会计对象,以提供有效的财务会计信息的过程。”所以,财务会计工作实践要素规定性理论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界定为: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实践主体(财务会计人员)→财务会计实践手段(财务会计假设、原则、方法和循环)→财务会计实践客体(财务会计要素)→财务会计实践结果(财务会计信息)。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的结构可用图1表示。
图1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图
四、应用理论层次的理论要素研究
(一)财务会计实务规范。财务会计实务规范是指能对财务会计实务起规范作用的准则、法规、条例和道德守则的总和。它具有责任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功能,可分成责任要求和技术要求两部分内容。目前,财务会计实务规范通常包括国家会计法律、公认会计准则、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守则四种主要形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财务会计实务规范关系图
(二)财务会计监督。财务会计监督是财务会计系统自我约束、维护和完善的一个要素,它可分为财务会计鉴证和财务会计实务规范评价两大部分。其中财务会计鉴证既是财务会计系统的延伸,又是一项由审计者执行的社会鉴证职能。现代财务会计系统内部的财务鉴证并不是由独立于当事人的第三者进行的,因而是因财务会计系统内部的“抗体”作用和维护机能所引发的一种取信于社会的,与审计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职能。但不可否认,财务会计系统内部的鉴证有许多局限性,于是产生了现代审计的社会鉴证职能。由于财务会计的对外报告实质特征,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财务会计鉴证工作,重视对财务会计实务规范本身的评价,不断完善会计实务规范,促进财务会计实践主体更好地履行职责,满足会计主体利害关系人的需求。
(三)财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会计制度设计是特定会计主体以国家统一财务会计规范为依据,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自身全部财务会计事务和财务会计处理手续以及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系统的规则。它包括管理原则设计、财务报表设计、财务评价设计、会计科目设计、会计凭证设计、会计帐簿设计、帐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组织形式)设计和财务会计事务处理程序设计等内容。财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规范财务会计机构的设置和财务会计的职责,建立一套实用的科学信息指标体系和严密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确定一套有效的财务会计控制系统[②④]。
注释:
①娄尔行、石成岳:《建立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设想》、《财经研究》1980年第4期。
②阎达伍:《有关会计理论的几个问题》、《会计专题》,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213至214页。
③王道振:《我国会计理论结构初探》、《浙江会计》1986年第7期。
④张龙平、李长爱:《关于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体系的探讨》,《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⑤徐兴恩:《试论我国的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研究》1989年第1期。
⑥张汉俊:《会计理论体系结构的研究》,《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
⑦赵文先:《论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四川会计》1993年第6期。
⑧劳秦汉:《试论会计原则的基本理论结构体系》,《会计研究》1990年第4期。
⑨魏明海:《论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会计研究》1992年第4期。
⑩冯巧根:《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探讨》,《会计研究》1995年第4期。
①① ①③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第23页。
①② ①④ ①⑤ ①⑥ ①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03页。
①⑧同前注书名第105页。
①⑨关于财务会计本质,在学术界还有管理工具论、艺术论、财务信息系统论、价值控制论、管理活动论等流派。
②⑩在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的属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会计是生产力,其属性只表现为自然的技术性。
②①详见拙作:《初级财务会计学》,湖南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9至10页。
②②关于会计的职能,理论界有6种学派。即:一职能论,反映;二职能论,反映和监督;三职能论,反映、控制和促进;四职能论,反映、监督、控制、分析;五职能论,反映、监督、控制、分析、决策;六职能论,反映、分析、核算、监督、预测、决策。
②③拙作:《中国会计的未来环境与战略》,《新华文摘》1992年第3期。
②④张鸿欣、夏博辉主编:《会计制度设计学》,湖南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一篇。
标签:财务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 会计主体论文; 会计目标论文; 会计假设论文; 会计原则论文; 会计职能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规范论文; 工作规范论文; 财务系统论文; 设计公司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关系逻辑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