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困难 创新理念 修德立才 笃学重行——安徽省蚌埠学院德育工作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蚌埠论文,安徽省论文,德育工作论文,理念论文,困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现代大学的办学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成为合格本科院校,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加以提升,德育工作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新建本科院校的德育工作不仅面临国际国内大环境的挑战,而且面临自身小环境的压力和各种错综复杂矛盾的困扰。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问题更多,难度更大。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坚定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查找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为创建合格本科院校提供有力保障。
一、蚌埠学院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高校扩招、社会转型和大学生个性化凸显等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德育观念受到强烈冲击,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底子薄、积累少、起点低、起步晚,在激烈竞争中面临着比老牌本科院校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蚌埠学院作为一所多校合并升格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和其他新建本科院校一样,在德育工作中面临着自身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学生组成结构复杂,素质相对偏低给德育工作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蚌埠学院自组建以来,先后经历了“九校三轮合并”。目前在校学生中有四年制本科生、五年制专科生、三年制专科生;有师范生、非师范生;有统招生、成人教育生。学生专业跨度大、层次多、成分复杂的情况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由于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带来了生源质量相对滑坡的问题。目前,蚌埠学院本科生比重小,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此带来教学和管理的困难,也给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第二,教师队伍来自多校,整体年轻化、经验偏少和思政工作人员相对薄弱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蚌埠学院合并后教职工有近900人,而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在合并以前仅12名,合并后所增加的200余名大多是年轻教师,缺乏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经验。在升本前,因为办学层次较低,思政工作人员和专职政治辅导员的职数极少;升本以后,因为师资紧缺,进入指标首先考虑的是教师岗位,致使思政工作人员和政治辅导员的配备人数不足,离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比例尚有差距。一个人要管理几百名学生,整天忙于烦琐事务,几乎不可能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做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工作上。加之专职政治辅导员的待遇与地位在部分部门和教职工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这部分同志思想不够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无疑直接影响了蚌埠学院德育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第三,德育工作起步晚、起点低,制度不健全,德育意识和能力相对缺失等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蚌埠学院作为一所年轻的本科院校,办学时间短,德育工作起步较晚;同时由多校合并,专科升本科,德育工作起点较低,德育理念相对薄弱;办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德育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管理不够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意识不够浓厚。同时,教师大多散住市区各地,教师和学生分离等;无疑都给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二、创新理念,修德立才,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境界
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蚌埠学院立足实际,围绕“去筹升本”的大局,坚持中心工作与育人工作“两手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强调“修德立才”,不断提升道德品质与思想境界。
第一,修德立才,统一认识是先导。紧紧围绕“去筹升本”这个中心,在升本过程中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中心工作与育人工作“两手抓”,在全院教职工中树立“立才”必“修德”的意识,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关心爱护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
第二,修德立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建校之初,蚌埠学院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在人员数量、学历层次、职务结构和业务素质等方面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为此,学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完善其选拔、培训、考核与晋升制度,加快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责任心强、专兼职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为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提供有力的组织和人员保证。学院发挥德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充实人员,合理配岗,加强培养,不断强化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理念。
第三,修德立才,健全制度是保障。蚌埠学院结合实际,建章立制,将德育工作列入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经常性的重要议程,做到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努力加大投入,以切实可行的举措推进德育工作全面落实。积极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创造和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使德育工作多层次、多方位、经常化。在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大力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起到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的作用。
三、因势利导,笃学重行,不断推进德育工作新局面
德育理念创新之后,实践是关键。重视实践,重在实践。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讲,做好德育工作更需要大胆创新,不断创新,推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努力夯实德育工作队伍在德育工作的主导性、关键性作用。育人离不开一支过硬的队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是促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组织和人员保证。要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的理念,完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措施;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主力军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干部队伍,提高学生干部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同时,选拔优秀人员充实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将教职工德育工作经历、工作成效纳入晋职、晋升、评先、评优等工作中,在各类评先和年度考评中,政治辅导员指标单列,设立辅导员和班主任津贴,切实保障和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性,实现“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有效地推进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第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认真研究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完善,解决教学中的困难,深入扎实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进”工作。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政治信仰,优化素质结构,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人格魅力,创新课堂教学,把讲授理论知识和学生存在的困惑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采取讲授、讨论、座谈、案例等灵活的教学形式,利用课件、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坚持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需求相适应,安排德育内容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其发展规律,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确有成效。
第三,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的潜在性,感染性作用。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营造积极进取、健康高雅、秩序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重视校园基础文明建设,积极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人文环境,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形成诚信品质;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道德教育。另外,经常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学习十七大”主题活动、“理性爱国·成才报国”主题团日活动等,以参加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契机,开展科技文化月活动,认真组织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读书月、经典诗文朗诵等各类学术、文化活动,唱响主旋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优势。
第四,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德育工作中的开放性、实践性作用。在进行高校德育工作时,应当大胆探索和创新德育的外部机制建设,进一步推动高校德育的发展:一是依托学生家庭和用人单位,建立德育联通机制,使高校更加清楚自己德育政策的优缺点,进一步增加教育的针对性;二是搭建校企工作平台,建立校企联合育人机制,在更深更广的层次和范围内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三是积极参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建立社会文化的助推机制,营造良好的整体社会文化氛围,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促进高校德育建设水平;四是借助社会媒体力量,创新德育宣传机制,加大对高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育人模式的宣传,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激励和促进高校德育建设。实践活动是大学德育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高校应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争取和借助社会各种教育力量,与社会企事业、部队、农村、机关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以“三下乡”活动为重点,确定每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和重点,采取集中组队和分散活动两种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积极组织开展青年学生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精神。坚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原则,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
第五,着力建设德育工作机制在德育工作中的科学性。保障性作用。建立党委领导下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高校德育工作管理体制:一是党委决策领导;二是校长统筹实施;三是学校全面落实;四是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四个方面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相互支持,运转有序,使整个高校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校长及行政系统在整个德育实施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强化教书育人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包括师德建设实施意见、教师工作规范、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德育大纲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要强化服务育人意识,建立并坚持院系领导联系点、院领导接待日制度,及时了解和处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行政和后勤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制定困难学生助学办法,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配备“师德师风意见箱”,开展学生评教等活动,把德育工作置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健全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明确学风建设的主要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措施,建设考核激励机制,使学风建设有可靠的制度保障。要强化管理育人意识,完善班级、宿舍管理制度,坚持育人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教育融入到管理之中,使德育工作在有形中升华,在无声中细化,增强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创新是高校德育的永恒主题。面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蚌埠学院也清醒地意识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要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适应形势变化,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现在,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正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必须用时代要求审视德育工作,清醒认识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差距,清醒认识方式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清醒认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弊端,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研究,在取得实效上下工夫;坚持理念创新,注重德育实践,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