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领域也由此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建筑行业的技术性与综合性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房屋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工程中的重点问题。加强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减少房屋在地震发生过程中遭受的破坏,提升房屋建筑居住的整体水平。本文针对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震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引言
伴随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开始大量涌入城市,从而对住房产生了极大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保障,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人们都离不开房屋建筑。那么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所居住的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就显得越发重要。尤其是对于处于高发地震带的区域,更应当重视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抗灾害能力。
一、结构抗震对建筑的重要性分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以其伤害性大,且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而对所有的建筑物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现阶段,通用的抗震规范原则为:在面对小的地震时,做到建筑物不受破坏;在中震时,造成的破坏能够通过维护恢复;在大地震面前,保证建筑物不会倒塌。这种地震设计原则,在促进建筑物结构抗震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大多数的建筑物,抗震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得近些年地震造成的伤亡,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这种结构设计原则的出发点是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地震过后的性能则不在考虑范围内。情况往往是,经过中小地震后,很多建筑物的部分使用功能完全丧失,建筑物处于报废状态。现阶段,高昂的室内装修、智能家居系统设计费用,比建筑物本身价值要高,因此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很大的。因此,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值得广大建筑设计人员去探索。
二、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整体合理性原则
针对房屋与建筑的抗震性能设计,首先要保证结构设计保持整体性与合理性,将抗震设计与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充分融合,确保房屋建筑整体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在此过程中,对于抗震设计要有其特殊性,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该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综合房屋建筑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加强抗震设计要建立在满足基本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问题性,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的质量水平。
2.尽可能设置抗震防线
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通过结构域结构之间形成的一个框架体系,通过对房屋建筑的整体性与各结构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将结构之间进行紧密的连接与联系。因此,在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中,要加强房屋建筑各结构之间联系的紧密性,从而做到有效提升房屋建筑在地震发生过程中极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多次余震的产生,频繁的余震的破坏力也会不定时的增强,容易对房屋建筑造成较大的二次破坏。如果房屋建筑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够抵御余震带来的破坏,则在余震发生的过程中,势必会遭到完全性的破坏。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来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还可以通过采取屈服区分布系统,通过分散地震能量,有效减小地震对房屋建筑的破坏程度,同时提升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3.科学处理房屋建筑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
在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设计时,要处理好各结构构件间的关系,将结构构件之间的屈服和弹性变化进行合理的控制,充分发挥各个构件之间的辅助作用。针对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不同结构构件的功能有所不同,它们之间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共同的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屈服构件
对地震的能量进行消耗的过程中,需要弹性构件加强对地震能量消耗的持续性,从而有效减小地震的破坏力。因此,在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中,要科学处理好房屋建筑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并通过利用构件之间的作用力,提升房屋建筑的稳定性。
三、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1.严格遵循地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防标准是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我国目前实行抗震设防
依据的“双轨制”,即采用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地震设防标准的制定是基于一定事实为依据的,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之中,严格遵循地震设防标准,针对不同房屋建筑的抗震度要求进行设计,确保所设计的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好地满足当地对于地震设防的相关要求。即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房屋建筑类型的不同,结合地震设防标准来考虑房屋建筑的实际抗震要求,确保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地追求房屋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选择合理建筑结构体系
对于房屋建筑的抗震效果而言,所选择的建筑结构体系将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抗震效果。所以在对房屋建筑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对于房屋建筑的整体情况务必要考虑周全,不能因为个别的建筑结构对整体建筑的抗震效果产生影响。将抗震设计应用到房屋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房屋建筑结构体系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得被设计出来的房屋建筑既可以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又能够具有一定的抗地震灾害能力。应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来设计每个构件,确保即使有部分地方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会对房屋建筑整体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应注意分析当地地震的传递路径,对各项参数的计算应做到严格控制。在对竖向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确保具备良好的应力水平,可以承担建筑自身的重力荷载。比如对于转换结构而言,应尽量做到使上部结构竖向构件传来的垂直重力荷载通过转换层一次至多二次转换。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应注意控制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确保每个构建都可以承受均匀的作用。
3.房屋建筑的架构设计
房屋建筑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房屋建筑架构设计的规则性和均匀性,如果房屋建筑的架构设计呈现规则和均匀分布的状态,就能有效降低地震发生时对房屋建筑造成的破坏程度。
4.屋建筑的防震缝设计
房屋建筑的防震缝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中尤为重要,设计人员在针对防震缝设置的过程中,要均匀规则地分割建筑物。同时,在进行防震缝设计时,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宽度要满足基本抗震条件,保证能够将防震两侧的结构完全隔离开。此外,在设置防震缝两侧的抗震墙时,要根据每个房屋建筑的外形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情况进行。
5.房屋建筑的抗震墙设计
墙体在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起着对房屋建筑的承重作用,因此,对于抗震墙的设计工作非常重要。在进行房屋建筑的抗震墙设计的过程中,墙体的数量要根据房屋建筑的刚度来确定,同时,对于墙体的横面和纵面要充分考虑房屋建筑的承重墙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若当地处于地震频发地带,还需要通过增加墙体的厚度来提升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这样的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从而有效减少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的基本情况对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从根本上影响着国民的居住质量和水平。因此,施工单位与企业要重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对策,不断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专业性、科学性和综合水平,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确保施工工程顺利开展,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斌华.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9
[2]刘敏.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分析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
[3]韩月.抗震设计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
论文作者:谢晟翔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房屋建筑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构件论文; 结构论文; 房屋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