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合作区道路绿化设计与思考论文_李燕

深圳市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54

摘要:道路绿化是城市整体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城市风光、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城市交通以及城市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海合作区为落实 “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的新使命和新定位,对标国际一流都市,加快推进前海新城建设,打造成世界“著名花城”,前海启动了绿化和环境“双提升”工程。本文通过“双提升”工程中市政道路绿化的设计实践经验,在市政道路绿化设计风格、道路节点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植物风格

Abstract:Road gree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verall greening of the city,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eating the scenery of the city,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maintaining the city traffic and shaping the city image. Qianhai cooperation zon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 in-depth cooper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and the new city center," the new mission and new positioning,the standard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city,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mer sea town,playing the world "famous flower city" The green and the environment "double lift" project.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double lift" project in the municipal road green design experience,in the municipal road green design style,road node design,plant configuration and so on to provide some ideas.

Key words:city road Green design Plant style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道路绿化对城市的形象有重要的作用。占据了比较重的份量,道路绿化不仅可以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形成绿带隔离,形成城市线性的绿色景观,还可以给广大市民创造出一个更适合生活的局部环境。被视为“特区中的特区”、大珠三角的“曼哈顿”的深圳前海合作区,如何打造国际级城区绿化景观,提出了高挑战性任务。

一、城市道路绿化特点

根据项目定位,对标与前海类似的城市道路绿化特点,同时绿化具有地域性,分别对深圳、新加坡、东京三个城市的道路绿化特点进行了概述:

1.1深圳道路绿化特点

深圳道路绿化总体风格为自然生态、复合、多层次植物特色,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绿量充足,四季有花,亚热带海滨花园城市气息明显;并体现了人文关怀。以北环大道为例,侧分带上层主要以多层次、高密度的植物群落进行隔音吸尘,中层种植开花或色叶小乔木或灌木球,下层点缀花灌木和色叶地被;中分带以修剪花灌木和色叶灌木交替种植,高度控制在0.9-1.5米以防眩光;人行道绿带多以乔木遮荫。[1]

植物品种选择上,上层乔木多以常绿品种如桑科榕属类、棕榈科、南洋楹、尾叶桉、人面子、非洲桃花心木、假萍婆、尖叶杜英等,一般乔木则选择一些开花品种,如凤凰木、腊肠树、大花紫薇、火焰木、羊蹄甲、黄槐等。中下层小乔木多用鸡蛋花、小叶紫薇、夹竹桃及色味灌木球如黄金榕。下层地被为蜘蛛兰、黄金榕、黄蝉、三角梅、大红花等常规市政品种,草皮空间则保留较少。

但同时深圳道路绿化也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植物株距过密,植物没有横向生长空间,只能竖向生长,植株总体偏瘦弱;二是复合式种植使得原本“乔-灌-草”三层次的植物空间基本没有了,上中下整体长成了一个“绿墙”,空间感受只有一个层次;三是植物配置的问题:开花植物到处点缀,花色是穿插在“绿墙”的星星点点处,形成不了赏花节点,使得深圳常年是有花无景;四是绿化设计不安全性,道路交叉口需要通透的地方没打开,驾驶视线不通透,造成安全隐患;五是没有适当留白,沿道牙边种植高灌木生长至了车行道上,影响了正常的车行空间。

2016年,深圳提出打造 “世界著名花城”及“森林城市”目标,城市道路绿化在不断的升级改造,原有植物空间已经非常拥挤,未进行植株间疏又不断地增种植物,不断挤压植物生长空间,每缝台风过境深圳大批量乔木倒伏,导致道路堵塞、物资损失以及人生安全,造成此结果其中原因之一是植物生长空间不足,植株不能健壮生长,抵御不了台风。

1.2新加坡道路绿化特点

新加坡素来享有“花园城市”美称,其花园城市的面貌很大程度上反应在城市的道路上:街道、城市快速路两旁宽阔的绿化带中种植着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植物,体现着赤道附近热带城市的特色。道路绿化整体风格疏朗大方,自然朴素,强调实用功能和成本节约。新加坡大多数公共绿地设计一般比较简单,除少数景观大道外,在新加坡的园林绿地中极少看见经整形的绿篱和灌木。植物配置多采用简洁的乔木与草坪结合的模式,高大的乔木能极好地提供遮荫。[2]

1.3东京道路绿化特点

东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这里建筑密度虽然很大,但在街上人们仍能感到郁郁葱葱的自然气息。东京道路绿化处处体现精致、整齐、文化。对植物进行复层配置,营造季相变化明显,色彩丰富的园林景观。

行道树主要为榉树、银杏、雪松、悬铃木、樱花、松树、槭树类、梧桐等,特点是树冠通常较开展、易整形,整条路生长一致,有丰富的叶色变化,有些种类花大而明显。灌木以杜鹃花属、山茶属、海桐、栀子花、绣球花、花柏为主,多数是优良的开花灌木。

东京道路绿化带没有开阔的草地,但道路两侧复层混交林的结构也显特色。这种复层混交林的结构有突出的优点:群落表现得更为稳定,光合效率及生物量比疏林草地更大,景深更远,富有变化,养护强度相对较低。[3]

二、深圳前海合作区及“双提升”工程概况

1.1区位背景

前海合作区位于深圳西部蛇口半岛的西侧,珠江口东岸,地处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主轴和沿海功能拓展带的十字交汇处,毗邻香港、澳门,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宝安大道和西部岸线合围而成,占地面积14.92平方公里。地处河、湾、海交融,咸水、淡水交汇处,土壤为海滨盐化土。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4℃,一年四季,绿草如茵,鲜花盛开。

1.2道路景观规划

前海合作区发展目标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市中心。规划定位:水城——连续、渗透、交互的绿色生态网络;舒适、活力、复合的多元游憩空间。绿色公共空间约455公顷,包括滨水公园、主题景观廊道、独立开放空间、道路绿化等,占前海总面积约30.5%。

前海合作区绿色网络总平面图:

道路景观是整个前海合作区景观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线性骨架,也是能最快最直接的反映出整个片区景观风貌的关键所在。对综合规划中的主次干道进行交通基本属性、场地特征、景观定位、景观特色的梳理与分析。按景观类型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①交通干道——连接前海与城市其他区域的高快速路。②景观道——毗邻规划的景观复合绿廊。③绿岸街道——一侧临水廊道或海滨带。④林荫道——两侧有一定宽度的游憩绿带。⑤一般道路。

1.3 “双提升”工程

“双提升”工程覆盖了前海“三区两带”规划的“两区两带”,两区即:桂湾片区(重点发展金融等产业,打造集中展示前海合作区整体城市形象的核心商务区);前湾片区(重点发展科技及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功能复合的综合发展区);两带即:滨海休闲带和综合功能发展带。

本次工程提升范围包括:城市公园、景观廊道、城市开放空间、市政道路绿化,总面积约130公顷,占前海总面积8%,占前海绿地总面积28.6%。包括三个工程:桂湾片区景观工程、前湾片区景观工程及前湾一路市政工程。含27条市政道路,25.74万m2临时用地,11万m2绿廊,种植乔木20985棵,总投资约7.6亿,总工期270天,按照 “630”、“127”两个节点实施完成。

三、前海合作区市政道路绿化设计应用

3.1设计目标

落实前海景观与绿化规划理念,打造活力园林新区,绿视效果赶超新加坡。充分挖掘地方人文特色,结合深圳城市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巧妙的将绿化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达到构思精妙,强化了城市道路的景观形象,体现地方特色,形成独特的绿化景观效果;通过景观要素的合理搭配与组合,塑造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生态道路景观带。

3.2设计依据与原则

3.2.1设计依据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景观与绿化专项规划》、《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景观设计导则》

3.2.3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从前海道路的功能定位出发,道路设计的安全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车行系统安全,针对道路的不同等级规模和功能定位,充分考虑车视距,利用植物的视线引导、立面强调特征,强化交通空间秩序及导向;其二慢行系统交通安全,通过慢行空间界定、公共设施和绿化景观等设计,关注城市中容易受伤的交通方式群体(步行、自行车)和道路弱势人群(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的安全。

(2)植物景观特色原则:根据道路绿化规划,道路植物有片区色彩特色,形成一路一树、四季有花的特色道路。

(3)适树适种原则:选择适应前海海滨性亚势带季风气候植物品种,大量使用乡土树种,大胆引种优良树种。植物配置形式科学,功能合理。

(4)突出重点原则:在靠近道路节点、桥等人流活动量较大以及绿地地块宽度较大处应形成绿化景观的亮点、重点。

(5)远近结合原则:即时效果及远期效果结合;选择全冠苗进行种植,充分考察市场苗木情况,做到设计与到场乔木一致;植物种植密度要适度,同时让植物不相互交叠,以充分体现个体美及预留足够的植物生长空间。

3.3设计风格及思路

3.3.1主题风格

植物空间上以疏朗通透,简洁大气为设计风格,在垂直层次上要求上层自然,中层简洁,下层精致;水平层次上要求株距适宜,草坪留边;地形设计要求线条流畅、尺度大气。

植物特色上具有四时常绿四季有花的岭南植物景观特色及滨海棕榈风情,结构稳定、生态健康,展现多样化、热情奔放的国际都市中心形象。

3.3.2设计思路

“一路一景、两侧绿廊、三区特色、四季有花”。“一路一景”根据道路特点营造绿化特色风貌,做到一路一树;“两侧绿廊”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以及结合了道路相邻地块规划绿带,以常绿乔木设计形成绿色通廊;“三区特色”根据规划特色,桂湾片区以红色、粉色主题色彩来营造简洁疏朗、色彩热烈的种植特征,前湾片区以蓝色、紫色来营造蓝绿交织、生态怡人的种植特征,妈湾片区以黄色、白色来营造自然野趣、棕榈风情的种植特征。“四季有花”选择不同季节开花、色叶灌木及地被,通过精细化搭配打造花城。

3.4植物品种选择

前海是一个填海造地区,土壤基质较差,土壤存在返盐现象。通过客土改良种植环境外,在植物品种选择上也作了考虑。同时根据一路一树设计思路,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约为7:3原则选择植物品种。

3.4.1乔木选择

行道树选择要求:株型整齐、分枝点高、花繁叶茂、观赏价值高;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易于管理。主要选择种类有:榕树、非洲桃花心木、秋枫、人面子、扁桃、南洋楹、香樟、铁冬青、假萍婆、朴树、蓝花楹、美丽异木棉、宫粉紫荆、风铃木、火焰木、香柚、嘉宝果等。

3.4.2?灌木选择

道路灌木选择要求:株型丰满、花期长、花多而显眼,抗污染、耐修剪、易于管理。主要选择种类有:三角梅、红继木、非洲茉莉、黄金榕、黄金香柳等。

3.4.3?地被选择

道路地被选择要求:株型整齐紧凑,花期长,生命力强健,耐修剪,易于管理。主要选择种类有:台湾草、风雨兰、蜘蛛兰、朱顶红、翠芦莉、雪茄花、龙船花、毛杜鹃等。

3.4.4花卉选择

道路花卉选择要求:花期长、易管理、适应性强、能耐高温(夏季)、花色艳丽。主要选择种类有:夏堇、四季海棠、矮牵牛、鸡冠花、醉蝶花、香彩雀、一串红、长春花、鼠尾草、五春花、凤仙花、万寿菊、孔雀草、百日草、彩叶草等等。

3.5道路绿化景观营造

3.5.1道路绿化风貌

(1)前湾一路——特色景观迎宾大道:以高耸、挺拔、雄壮的加拿利海枣做轴线引导,强调前湾一路的仪式感,两侧种植双排常绿乔木秋枫,下层配以简洁草坪和时花,打造简洁热烈、阵列感强的景观迎宾大道。

(2)梦海大道——梦幻的绿色走廊:中分带种植形态统一的扁桃,侧分带与绿廊统一打造,上层蓝花楹+常绿树种,下层草坪+地被,形成简洁大气的城市公共绿地。

(3)临海大道——粉黛如烟:美丽异木棉沿道路两侧分带整齐排开,冬季层层盛开的粉色木棉花营造落樱缤纷的浪漫街景。

(4)一路一景——其它按规划道路色系来建设各主次道路,呈现一路一色、四季有花、错落缤纷的道路景观。

滨海大道——浅绿色(主乔:小叶榄仁+棕榈)

怡海大道——大红色(主乔:两侧凤凰木+中分带火焰木)

桂湾一路——绿掩红霞(主乔:玉蕊+香樟)

桂湾二路——落红点点(主乔:澳洲火焰木)

桂湾三路——深绿色(主乔:秋枫)

桂湾五路——嫩绿色(主乔:人面子)

前湾二路——粉绿相间(主乔:美丽异木棉+人面子)

桂湾河南街——粉白色(主乔:宫粉紫荆)

公馆南街——洋紫色(主乔:紫花风铃木)

3.5.2中分带绿化设计

前海规划路网较深圳红线小,仅快速路、主干道设有中分带,中分带宽度也较窄,约1.5-6米,中分带一般形式为花灌木结合整体划一的乔木树阵。道路交叉口两端后退10-20米放空,配置时花或草坪;乔木间距至少按8米设计,采用市场上全冠苗保证即时效果,又预留足够的树冠生长空间,端头放空以保证通透的视距。

3.5.3侧分带绿化设计

侧分带设计应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功能,根据宽度进行配置分为两种情况,大于3米的可以进行复合式种植,小于3米主要以树阵形式种植,同时结合道路设计时速来组织景观序列。

大于3米的侧分带以梦海大道为例,以乔灌/草形式配置,以一定距离(一般100~300米)为一个单位形成线性景观序列(道路时速为50KM/H);整体以蓝花楹作为基本树种以自由形式种植,每100米左右用南洋楹进行挑高,每个视距用一到两段的香柚破一下林冠线,端头则进行了节点精致设计,以一株丛生香樟点景,下层配置景石、灌木球与时花;下层以自由大曲线方式种植地被,间隔建造微地形,运用彩色的地被形成为一条绚丽斑斓的花带,同时,沿道路一侧进行了留白处理--即预留了1-3米宽的草坪空间,预留了审美的退让空间,也保障了车行道的安全。

小于3米的侧分带主要以树阵形式设计,以怡海大道为例,设计胸径25公分全冠的凤凰木成排种植,下层则以线性形式种植花灌木,沿道路边用低矮灌木留白,中间种植高一层次的彩叶或开花灌木。

3.5.4非机动车道绿化设计

非机动车道包括自行车道及人行道绿化设计,设计主要从人视角度出发,考虑行人庇荫,营造出人行树荫下、花草随行间的城市新景观。以前湾一路为例,选择常绿树冠高大的乔木秋枫进行设计,保障了在夏季较长的深圳地区常年行人庇荫需求,也构造了城市连续的绿色通廊。下层配植了整体的开花地被及草坪。

3.5.5公交停靠处绿化处理形式

行车道外两侧绿化带遇到公交港湾位置绿化带宽度往往比较狭小,且公交车停靠处人流大、硬质铺装面大,设计一般以大树冠常绿树种如秋枫、人面子树池形式种植,下面点缀开花地被,简单质朴,两端头点上两株主景树如铁冬青、朴树等,与周边侧分带区别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适当消除候车时的焦急心情。

3.5.6道路节点的处理形式

(1)渠化岛节点:渠化岛处于不同走向道路的交接处,主要是引导行车方向、限制车速、注意行人、装饰道路。运用造型树与时花搭配,突显精致花坛概念,主要选择树种如加拿利海枣、幌伞枫等下层通透的乔木。

(2)过路桥节点:以七号桥为例,横跨前海第一座标志性公益性公园——桂湾公园,是连接桂湾片区和前湾片区的重要景观桥,未来观赏前海城市风貌的重要节点。全长约363m,桥上植物种植空间有限,设计以四组精致城市盆景打造特色节点,设计选用罗汉松作为主题树,造型迎风飘逸,洒脱自如,两株或三株互相呼应组合成一个盆景;地被为锦绣杜鹃,灵动跳跃。桥梁两侧嘉宝果冠型饱满,形态优美,与桥中分花带三角梅和矮牵牛相互映衬,形成统一大气的线性景观通道。

(3)侧分带端头节点:通过营造微地形,点植一株高大特色乔木作为主题,下层运用曲线形灌木+时花色块组合,形成视觉上的冲击感,前景适当留白,配置景石,点缀球类,形成一种瞩目的自然景观。这种配植手法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植物特色明显。

四、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思考

4.1城市道路设计风格的发展方向

如今城市发展迅速,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道路绿化在满足安全、环保功能后,人们对于景观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疏朗、通透、简洁、大气风格将会是前海以至深圳绿化方向,通过留白与减少植物组团来体现疏朗的风格。植物种植密度要适度,整体上通过留边、留白来体现疏朗,组团上通过控制苗木株距(乔木间距一般不低于4-5米,大乔木间距不低于5-6米)来体现疏朗的效果,同时让植物不相互交叠,以充分体现个体美。小乔木与灌木也相应控制株距。道路绿化一般少用或尽量不用小乔木,在1.5-3.5米的垂直空间没有或尽量没有植物以体现通透与简洁,既有利于景观视线的通透,丰富景观的水平层次,又有利于交通的安全视线要求。地形塑造要整体自然流畅,不宜尺度过小,以体现大气的风格。

4.2道路植物品种选择的思考

道路绿化的功能性大于景观性,品种选择不如公园或小区自由,但也要避免结构单调,不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而忽视乡土树种的适应性。以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为7:3原则选择植物品种。7成的常绿树种宜选择华南地区乡土树种,迅速形成浓荫病虫害少抗性强。外来品种经驯化表现稳定后可大胆应用。色艳、丰花、满冠、先花后叶的乔木,如凤凰木、宫粉紫荆、火焰木、凤铃木、大叶紫薇等树种优先使用,以形成一路一特色。棕榈科植物是最有南国情调的树木,形态优美,可以棕榈科植物为主景营造滨海风情特色。

深圳城市对花卉应用量越来越多,时花颜色鲜艳但仅能保持一两个月且成本高,可通过选择花大色艳花期长的多年生开花灌木达到四季有花的效果,如:新奇士龙船花、金蝉、三角梅、杜鹃、朱顶红与风雨兰等。

4.3道路植物特色的营造

道路绿地主要以线性形式存在,道路绿化的主要特点是序列性景观,植物特色可通过某一特色品种植物有规模地配置,很容易形成视觉冲击力,如加拿利海枣、蓝花楹、美丽异木棉;除大规模使用单一品种形成特色,道路端着点式精致设计也很容易形成耳目一新的效果,如中分带于道路交叉口放空20米配置时花,侧分带端头以一株区别于基本树种的特色主景树。

五、结语

前海它不仅被视为“特区中的特区”、大珠三角的“曼哈顿”,更被赋予了深圳二次创业重要引擎的历史使命。面对如此关键地块的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将成为深圳及至全国关注的热点。前海27条市政道路建设率先将“疏朗通透、简洁大气”总体风格应用到道路绿化中,充分考虑植物的持续发展性。同时道路绿化设计应坚持道路的功能要求,融入城市文化,增加乡土树种、引进新品种,勇于创新,通过配置手法创造景观特色。

参考文献:

[1]刘晓俊 深圳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 2009

[2]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D]:2013

[3]钟国科 深圳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模式探讨[D]:湖南农业大学 2005

论文作者:李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  ;  ;  ;  ;  ;  ;  ;  

深圳前海合作区道路绿化设计与思考论文_李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