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建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基础的部分,在进行建筑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各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不断的创新施工技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混凝土施工建设作为土建工程的重要部分,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为整个土建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其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借鉴。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创新
1 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特点
在实际土建工程施工中,各施工工作都应该按照工程性质、特点进行单独施工,所以,施工组织科学性就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成败。总之,土建工程施工有着较强的流动性、固定性、综合性、多样性、协调性等的特点,其中固定性主要是工程施工地点在选定之后,就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流动性则是指工程施工队伍、施工人员流动。多样性主要是指就不同工程来讲,其建筑类型、施工设施、施工方法、施工时间等一系列都有着差异性。协作性与差异性主要是指在建筑土建工程施工中,需要多家不同的工作单位,其中包含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材料设备供应商等等进行协调配合,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除此之外,每个土建工程施工都涉及到较多的专业,有着较强的综合性特点,使得工程项目较为复杂,工程投资量较大。
2.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分析
2.1 预应力技术创新
在实际的土建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创新主要是由体外预应力技术所发展的,在其阶段使用新型的预应力技术,将预应力布置在整个混凝土横截面的外面,避免预应力与管道之间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防止管道损害问题出现。所以,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有效的准备措施,体外预应力施工作为无粘接力的体外预应力体系,其操作十分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大效益。
2.2 深基坑支挡技术创新
在土建工程施工阶段,随着高层建筑的越来越多,相应地对工程施工要求也是更高。一般都采用了在建筑物中增加抗震设计进行实现,常见的桩锚支挡体系应用,首先需要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的勘察,若是施工现场的条件较差,土质松软,就需要采用灌注桩体系、预应力锚杆进行加固施工。在土建施工中,不少临时支挡加固桩或者是地下支挡墙等能够实施支挡与承重一体化支挡技术的方案,设置多根加固桩进行称重的分担和支撑,采用了多根支撑方式对工程施工资源进行节约,进而增加了社会经济效益。
2.3 更加注重生态保护
土木工程施工发展的趋势更加的注重生态效益建设,在人类进行建筑施工时,利用大自然的同时,也对大自然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尤其是随着环境不断恶化,大自然环境的恶化与人类关系之间的联系更加的密切,而环境问题就成为人类当前急需解决地问题,需要不断实现环境改善,进而确保可持续化的发展。在未来的施工项目,需要加大绿色无污染材料研究的力度,避免施工中使用污染严重的材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4 土建工程施工材料上的创新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就土建工程的施工提出了环保的要求,希望土建工程项目可以尽可能的使用再生资源,对于性能要求方面,人们要求了施工材料有着复合性能。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土建工程施工必须就材料方面进行创新,就混凝土为例,以外的土建混凝土材料生产阶段,需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其二氧化碳将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在现阶段,人们研发出的高掺量的粉煤灰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使用被活化的贝利特水泥或阿里尼特水泥代替传统的水泥,这种新型水泥在生产时,能减少污染,且在性能上比传统水泥更优化。
3.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自从人类发明了混凝土之后,在人类的建造业上,就被这种建筑原材料所占据主要地位,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断的创新,发明出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例如钢结构、纤维结构等一些新时代的产物,虽然这些新型材料有着某些方面的优点,可是都会有着这方面或者那方面的限制因素,让他们无法大量的普遍使用,所以在如今的建筑方面,使用最多的还是混凝土。因此,我们要保证土建工程的质量就必须的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有着优良的技术不仅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还可以很有效减少工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在工程实际应用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
3.1 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
混凝土因为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土建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混凝土施工,需要在选材方面进行精细检测,严格配比试验便可确定,其直接决定建筑物安全性、使用性能,所以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应该按照不同建筑物用途对其选材进行限制,或者是要求材料的耐高温、抗震性。
3.2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工作作为混凝土施工投入的主要环节,其搅拌效果好坏将对建筑物质量有着较大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注意下面几点:第一,在搅拌之前,确定出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相关要求,对计量工作进行严格控制。第二,对搅拌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查看其是否满足相关的要求。第三,在搅拌过程中按照不同材料投放顺利的放入,把握其搅拌的时间,尤其是卸料的环节,必须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其工作将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在其搅拌阶段,要求了施工人员具有严谨、精细、准确的工作态度,严格完成各工序。
3.3 混凝土的运输
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混凝土均匀性,避免出现分层离析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运输、浇筑是连续的工序,应该保证运输阶段,装混凝土容器严密性的良好,内部表面应该注意光洁和平整,避免漏浆的问题出现,就内部粘附在内部的混凝土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免混凝土的凝固出现。除此之外,就混凝土运输主要包含了垂直运输、地面水平运输、楼面水平运输。
3.4 混凝土浇灌
第一,水泥砂浆在竖向建筑底端进行填充,把厚度保持在5cm-10cm之间;第二,及时的解决建筑施工离析的问题。第三,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浇灌中,若是模板高度超出了3m,就需要在施工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尽可能的避免混凝土下滑。比如说,经过由外向内的方式,连续性的浇灌墙体、柱体等,减少模板的承受压力。在完成了浇筑工作之后,给予其两个小时的时间完成混凝土的初凝工作,在混凝土达到了一定强度后,便可进行梁板施工。第四,
在混凝土浇灌时,应该注意其时间控制,包含各工序持续的时间,提升就模板、预埋件和支架等进行检查。
3.5 混凝土的振捣
在建筑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需要注意工作连续性,对振捣面沉落的情况进行控制,尽量减少过振现象。若是施工阶段使用的是插入式振捣器,就需要就其振捣范围进行控制,振捣器直径应该在3倍范围内,另外,混凝土的施工中所使用的振捣方式是交错式、行列式。
3.6 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混凝土的后期养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太阳能养护;第二种是构建加热养护法;第三种是通过养护剂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的理论依据,就是控制好混凝土表面的温度,避免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差而发生裂缝。
4 土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我们需要认真审核工程施工单位所上报的混凝土浇筑方案,按照工程施工方案进行组织施工。检查搅拌站的原材料准备情况,确保其原材料满足连续浇筑需求,检查原材料的试验检测报告是否满足相关的要求,混凝土的施工磅秤检验的合格性,就工程施工现场极具检查,现场应该有足够地振动、找平等机具,对施工单位工作人员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人员的冲虚,并且施工操作水平应该达到现场要求,就降温系统检查,进行循环的试验,以保证其运转的正常,没有漏水的现象。
4.2 重视混凝土的强度设计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结构稳定性十分重要,特别是高层房屋建筑对混凝土设计强度的控制就十分关键。在实际混凝土施工中,其强度通常不能满足相关的要求,所以设计部门、施工单位需要注意对其混凝土强度设计值,节约单方混凝土的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的热度。在其基础上,按照房屋建筑的设计标准、环境因素等,科学的计算出混凝土的应力、抗压的标准值,若是收缩应力大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应该适当的调整相关的设计值用于降低水化热温、入模温度,缩小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对拌合物的性能进行改善,实现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提升。
4.3 做好混凝土裂缝处理
第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棒速度应该维持在良好地工作状态中,尽可能的达到快插慢拔的目的,按照混凝土不同坍落度对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准确性进行调整,充分避免过度的振捣与漏振的情况。为了有效的达到对混凝土内部水分、气泡等的清除,混凝土一般都是采用了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加强对混凝土操作人员岗前的培训工作,对混凝土振捣操作的要领进行细心的讲解,以提升其操作技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第二,温度的控制。在土建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过程中,现在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是利用骨料级配的改善,实现混凝土温度差的出现,主要做法是选择出干硬性的混凝土,加入适当的混合料,进而降低混凝土水泥的用量。除此之外,在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采取了加水、用水对碎石冷却方法,降低了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在采取措施时,随时准备温度散发,进而创造出更多的散热途径对其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
4.4 全程质量管控
就工程项目筹备至竣工验收,建筑企业应该设立专业的部门进行全程质量的管控,不仅需要实现现场各区域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调度,还需建立技术落实、质量管理等全方面一体化的施工管理体系,把其整体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控制在既定轨道上,确保各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就混凝土施工中的排架柱、填充墙管理落实也需要加强,以保证房屋建筑各结构的美观性、实用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现已在不断的改革,正在朝着数字信息化、节能生态化方向所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工程施工技术,增加土建工程施工竞争力,在土建混凝土施工应用中,不断的加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应用,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进度。
参考文献:
[1]王振革.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品牌,2014,(04),65.
[2]陈树学.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实践[J].科技展望,2014,(11),62.
[3]李亚.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2,25:49.
[4]李直明,钱秀文.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2,06:65.
[5]陈水军.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1,08:93+97.
论文作者:李傅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建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工程论文; 预应力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