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5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的患儿综合性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对患儿实施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后,小于0.5岁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12%,0.5-1岁的患儿总有效率为91.30%,大于1岁的患儿总有效率为84%。结论:对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总有效率,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疗效
脑瘫也可以称为脑性瘫痪,具体是指在孕妇妊娠期到胎儿出生之间,各种因素造成非进行性脑病变,最终形成永久的、可以变化的姿势、运动异常。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脑瘫患儿每年的发病率约为1.7%-4.3%[1]。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5例脑瘫患儿,做为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及其疗效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的65例都是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瘫患儿,所有的患儿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儿共有33例,女性患儿有32例,患儿的年龄为0.25-6岁,其中有17例患儿小于0.5岁,23例患儿年龄为0.5-1岁,25例患儿年龄大于1岁。所有的患儿中,有15例痉挛型、14例肌张力低下型、12例共济失调型、8例手足徐动型、7例强直型、6例震颤型、3例混合型。
1,2 药物治疗
给予三岁以上的脑瘫患儿神经节苷酯、脑活素、脑复康、胞二磷胆碱等药物静脉注射,一个疗程的时间为10-15天,连续治疗3-6个疗程。若患儿有癫痫症状,就需要给予其抗癫痫治疗[2]。
1.3 护理方法
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安全护理等综合性康复护理,平均护理时间为(4.5±1.4)个月。护理内容具体包含:
第一,对患儿实施一般护理。为患儿提供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合理搭配饮食,食物必须要容易消化、营养丰富;患儿在进食时采取半坐位,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异常运动[3]。第二,实施心理康复护理。主要从患儿及其家长两个方面展开。由于疾病,患儿不能集中注意力,爱哭闹、爱发脾气,时常产生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在护理时,应该加强与患儿交流的频率,关心爱护患儿,耐心引导患儿展开康复训练,消除患儿的消极情绪。而且还需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帮助家长消除由于担心患儿而产生的不良情绪,让家长和患儿都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第三,展开语言、运动康复护理。目前,针对语言、运动康复护理,国内有较多的训练方案,诸如Vojta、Bobath疗法等[4]。治疗时,要结合患儿的病情及年龄特点等,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第四,对患儿展开安全护理。患儿在感觉及肢体运动方面都存在障碍,所以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要保证室内及室外工作的安全,将有可能造成患儿损伤的安全隐患全部清除,做好预防工作。
1.4 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的发育接近正常或者正常,肌张力得到改善,异常姿势逐渐消失,能够正常行走,肢体运动功能对称,语言表达清晰,反应能力恢复正常,智力正常发育;有效:运动功能经治疗后有进步,异常姿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还没有完全消失,肌张力还存在一些障碍,能够主动运动,反应能力尚好,智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无效:患儿治疗前后基本没有变化。
2 结果
对患者实施0.25-1年康复护理后,小于0.5岁的患儿中,无效、有效、显效患儿分别为1例、7例、9例,总有效率为94.12%;0.5-1岁患儿中,无效、有效、显效患儿分别为2例、10例、11例,总有效率为91.30%;1岁以上的患儿中,无效、有效、显效患儿分别为4例、9例、12例,总有效率为84%。
3 讨论
脑瘫具体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的时间内,能够造成脑损伤或缺陷,同时引发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癫痫、智力障碍、感觉障碍。早产、围产期窒息、颅内出血等有可能会引起脑瘫,遗传因素、环境污染、高龄产妇、双胎、宫内感染等都是脑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产前检查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脑发育异常的概率。若新生儿有窒息缺血症状,医生应该尽早对其进行治疗,做好随访工作,同时给予其康复治疗。相关研究专家认为,年龄越小的脑瘫患儿治疗效果就越好,因此脑瘫患儿应该及早发现,对其进行治疗。本院的研究结果显示,小于0.5岁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12%,0.5-1岁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1.30%,大于1岁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4%,与上述结论完全相符。通过重复的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突触的效率,让原来不承担某种功能的结构逐渐去适应新的任务。相关研究表明患儿经过康复治疗后,总有效率可以高达95.8%,功能训练在脑瘫患儿治疗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时,不但需要恢复患儿的躯干形态功能,而且还需要对患儿生理、心理等功能进行补偿,让患儿各种功能都能得到发展,减轻或者消除患儿的残疾程度,培养患儿基本的自理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若患儿躯体功能异常但是智力良好,医护人员不但要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还需要培养患儿坚强、乐观的精神。
由于患儿在不同方面存在缺陷,因此会产生一定的自卑感、孤独感,会过度依赖家长,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指导患儿家长,让其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脑瘫患儿的咀嚼能力普遍偏差,吞咽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发生呛奶,家长应该学会正常的喂食方法,医护人员指导家长准备容易消化、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食物。
参考文献:
[1]高青.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及其疗效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9):41-42.
[2]陆艺.33例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及其疗效分析[J].科技信息,2013(24):476.
[3]孙冰冰,张立华.关于临床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2):460-461.
[4]程凤花.260例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及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7):90-91.
论文作者:杨胜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患儿论文; 脑瘫论文; 率为论文; 小儿论文; 功能论文; 家长论文; 疗效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