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使得其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也就迫切需要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通过生态城市的建设,一方面能够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重视对于环境的保护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并为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应用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意义及秉承原则
1.1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意义
我国城市化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受当时改革开放思想的积极影响,促使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且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等也得到了显著的攀升。但是,在人们享受着由城市化发展而带来的生活改善时,却未能从长远眼光观察到由此而生成的问题与弊端。例如:大量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并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污染;以及大面积的森林植被被破坏而导致荒漠化或雾霾、扬尘天气的增多等。这些问题都在不断的警示着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并为使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治理与改善,更为了子孙后代的明天,无数专家学者建议和提倡:在城市规划设计与发展中,应当融入生态城市理念,这是促进生态平衡与城市和谐发展的基础,更是确保人与自然良好共存的保障。因此,对于生态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秉承原则
城市的规划与发展离不开生态理念建设作为保障,这也是促进城市环境得到更好转变的前提与基础。而在生态优先的理念下,城市生态建设保障体系的构建也是进一步实现生态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因此,在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中,应确保生态建设保障体系的同步构建。若规划设计与实施不到位,便会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而为进一步确保城市在规划与发展上能够体现出生态城市的理念标准,便应在规划与设计中与时俱进,促进生态建设保障体系的建立。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以及前景绿化等模式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得以实现,这也是有效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对策。
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
2.1进行绿色城市的交通规划
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迫切的解决其车辆废弃的排放问题,这也就需要建立起一个绿色、高效以及舒适的城市交通体系,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的过程中,也就需要充分做到以下三点:①建立一个高校快捷的干线交通体系,并在快速交通的主导下,来确保整个城市空间的轴向交通。②需要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的便捷交通网络,并进一步提升任部门交通出行的高效性以及舒适性。③建立一个低碳与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并需要在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下,来鼓励城市居民们选用步行、自行车以及公共交通来进行出行。
2.2进行固体废弃物的循环使用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这也是城市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在进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就需要多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来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运用。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针对于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废物堆积过多的情况,首先需要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垃圾处理装置,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环保建设的宣传力度,来进一步提升所有人们的环保意识。借助于垃圾分类收集的方式,也能够为后期的垃圾处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并且可以使得一些能够二次利用的废品得到循环的利用,并借此来进一步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2.3加强城市居住区的生态规划
做好城市居住区设计首先要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能源、供水、供电以及信息网络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规划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基本保证。并且城市居住区的生态规划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生态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既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要,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在进行城市居住区设计时,要以城市实际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为立足点,进行符合当地区域特色的住区设计。加强居住区绿化,在居住区设置集中绿地,提高居民住区的绿化覆盖率。对于一些城市来说,要在加强一些经济发展好的城市经济的基础上,带动其他城市、城镇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另外还要重视生态保障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节能减排,加强排污处理,修复重要生态区域生态环境,使周边山岭、河流和湖泊的生态功能得以保障。
2.4海绵城市的建设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命脉,针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是生态建设的关键所在。然而,现阶段对水资源与生态的合理构建缺少深入认识。基于此,加强海绵城市的构建,可以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a.对城市道路进行修建时,要注重采用透水或半透水的材料进行建设。在城市道路中增设排水管道,促使城市道路的渗水功能有效发挥。b.在构建绿化用地时,注重在形式上选择下沉式绿化形式,在下沉程度的选择上多结合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
2.5切实把握自然生态基础
自然特性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又一重要内容。对此,要求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制定时,要充分遵循生态基础和城市发展规划内的自然特性。例如,城市规划设计中进行自然生态的改善以及各种绿色能源与资源的应用等。另外,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时,要将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以及历史文物古迹等自然景观融入其中,以形成平衡的城市生态体系。由于这些景观经过历史的长期演变而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并且也会对城市生物的生存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促进城市生态化的重要方式。
2.6强化生态环境规划的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既能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首先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城市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进行符合当地环境的规划设计,采取必要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原生态环境。其次,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改善,利用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对原始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改造,使其在保持和提升生态价值的基础上,更好的为城市设计所利用,是自然资源的价值得到更高的发挥,提高生态效益和共享性。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生态环境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牧草进行绿化,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率。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清洁能源利用率过低等诸多问题,这也就使得生态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合理运用生态学的概念,来实现城市以及生态两者间的完美结合,并达到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建英.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思路构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1
[2]孙伟平,刘明石等.论信息时代的生态城市[J].广东社会科学,2016,01
[3]曹瑾,唐志强等.国内生态城市理论与建设研究进展及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6,01
论文作者:卢盼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规划设计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居住区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