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招投标作为建筑工程的初始阶段,通过强化该阶段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且提出了管理措施,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
1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主要形式
(1)公开招标。该类型招标多以公告形式进行宣传,有利于吸引部分不特定机构参与到竞争之中,同时有利于招标企业择优选择优质施工企业。
(2)邀请招标。招标方通过邀请实现了对外宣传,并有针对性的选择有该类项目施工经验的企业竞标。由于受邀企业数量相对较少,造成其选择面较窄、局限性较大。
2 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分析
2.1 招投标过程中的合同风险
(1)合同失误。施工合同条款中存在错误、矛盾对立点、主要条款遗漏、未尽事宜、模糊不清等问题,都会导致在编制投标文件或者在工程建设中出现较大失误,直接引发经济损失。(2)合同条款偏颇,有失公正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条款的设置一般会遵循国际惯例。如果合同条件设置有失公允,那么风险的承担很明显就不合理,如技术规范要求苛刻,都将直接或间接给承包人造成较大的工程实施风险。
2.2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风险
(1)业主在招标时提供的地质、水文、环境、气候条件等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出现较大偏离。(2)工程变更方面的风险。无论是业主方的设计变更还是工程量变更,都会直接影响承包人的施工进度计划及现场安排,给施工组织增加困难,如果在突发的变更下处理不得当,很容易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3)应属业主方供应的材料、设备供应不及时,或者是业主方供应的材料和设备在质量上和规格上不符合要求,也将会给承包人造成较大损失。
2.3 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经济风险
(1)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产生的经济萧条,可能会直接导致工程施工中断或者直接解除施工合同,会给工程的投资方及承包人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和经济损失。(2)通货膨胀。工程在建所在国如果出现通货膨胀,无论是否严重,都将直接影响当地的货物价格,对外工程甚至涉及货币贬值等因素,直接对工程投资方及建设方带来经济损失。(3)外汇风险。外汇风险直接主体为跨国合作工程,如果出现两国外汇政策变化、汇率波动、外汇管制、合同外汇比例不足等因素,或者会给工程承建方及发包人直接带来经济损失。
3 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有效途径
3.1 加强管理招标文案和合同
建设单位一定要按照有关的规定对施工合同的签订、施工技术的标准、施工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重要建筑材料的施工质量等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处理好建筑工程的施工政策和潜在的安全风险,认真核实有关生产建设资质,防止出现任何造假行为,严厉打击陪标、围标行为,将建筑工程的招标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在确保建筑安全和有关规定的标准下,合理审查建筑工程的所有申报费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的要求。做好招标文案和施工合同的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发生黑白合同的事件,竭尽全力保障各方的实际利益不受到损害。
3.2 做好风险监控工作
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做好风险的监控工作,确保风险控制计划可以顺利实施。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来全方位监控风险,要做到准确、快速识别风险,了解风险有可能会造成的威胁,并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源头上治理招投标中的腐败问题,规范招投标市场行为。强化招标管理工作,按照合同中的条款内容履行各自义务,避免出现合同情况不清的情况。在开标和评标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公平评判和公正评判的基本要求开展工作,切实保证招投标工作质量。对于招投标过程出现的违法行为,建设主管部门要依法处理,追究违法人的相关责任,提高行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并增强其责任感。通过采用有力的监察措施来确保招标施工运行的规范性,真正做到杜绝腐败行为、杜绝虚假招投标行为的管理要求。
3.3 科学化的计划分工
首先选择能力好,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高的合作伙伴,并且是着丰富的工程项目实施经验的合作伙伴,以设计能力突出的合作伙伴进行优先考虑,并且应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即有利确保在合作之中能够有稳定的关系和相互信任,又能够减少工作量,避免重新去找新的合作伙伴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其次是在承包商、分包商之间要有明确分工任务,对于不同工作任务合理的定界,避免因为定界不清,造成了相互推卸责任或者争议的情况发生,同时依据合同来制定分工任务,避免漏掉某些工作任务问题。双方应进行充分的协调,努力在对分工的工作任务上达成共识,提高工作效率。
3.4 提升投标人的诚信度
招标文案中一定要有完整的信息资料,将投标单位、建筑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质量承诺书放在其中,一旦投标人有恶意竞争、围标、陪标、行贿、造假以及欺骗等违法乱纪行为,可以及时取消其竞标资格,并将其不良信息放在档案中,取消其相应年限内的竞标资格,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在行业内公开通报。假如投标人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还要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3.5强化建设单位清标作用
在开标后,建设单位应组织较强的人员力量集中对投标文件进行清标。在以往实际的招投标活动中始终未对此部分工作有重视,但其实在评标前的清标工作更为重要,建设单位应对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有明显不符的实质性内容提出并直接否决其投标文件,此项工作既对招标文件的某些实质性内容作出了解释,也让评标的工作量大大降低,更加体现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3.5 提高对评标方式的改进
不同的评标方式必然会导致评标的结果不同。为了更好的降低招投标过程的风险,在实际的评标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项目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评标方法。对于技术较为复杂的项目而言,在评标的过程中应当是以综合性评估的方式为主,在评估的过程中,评分占比可以是以商务部分60%技术部分40% 的方式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招投标文件当中禁止一切可能呈现“量身定做”的条款,并对一些条款进行评价,将评价的方式以及具体的标准文件采用规范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评标的时间方面,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性、价格、参评企业的情况等作为基础定制评标的时间。普遍评标时间都需要在 2 个小时以上,假设评标任务较大,则应当适当的延长。评标必须采用量化评估的原则,技术性的建设项目为了确保其规范性,需要从项目的成本、规范性低价量化的方式着手,按照项目实际状况考虑工程的繁琐性针对性优化评标方法,从而更好的优化投标评分制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暗标法的方式进行评估。暗标法其目的在于强化评估的合理性与竞争性,暗标评估之前,需要对所有文档进行标记,并确保无法通过文档寻找到投标者,这也是确保该评标方式公正、合理的前提,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有监督人员或公证人员参与,在评标完成之后,需要封锁结果,只有在公布中标结果时才能够公布。
结束语:
建筑工程招投标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一种管理方法,同时也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工作,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及自身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莹辉,毕然.关于工程招标工作相关问题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3(9):249.
[2]胡湘英,周静增.工程项目重新招标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工程咨询,2010(12):458-459.
论文作者:罗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招投标论文; 评标论文; 风险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