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公有制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看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从非公有制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看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从非公有制经济产生、发展基础看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公有制经济论文,属性论文,社会阶层论文,基础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02)02-0099-06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每一步发展,都在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遇到了不可避免的这样 那样的非难、阻力甚至政治恐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归根到底体现在他们的物质、文 化和政治生活之中,凡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需求的任何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人民 意志的根本表达。“发展是硬道理”,适者才能生存。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其 深厚的理论基础、政治基础、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这些基础在本质上也就决定了从业 人员的社会属性。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几乎所有对发展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持否定、怀疑态度 的人,都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拿来作为自己的理论“盔甲”,而问题恰恰是他们对马 克思主义存在很多片面理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搞私有化,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在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预测中,对“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是持明确否定态度 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在共产主义社会作出具体说明时,曾特别强调: “我们这是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 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 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 民出版社,第10页)并且强调,特别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更应该保留和利用 “旧社会的痕迹”和“私有制的影响”,允许“资产阶级权利”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止一次地说明,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要最 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社会生产力,因为生产力是决定性的力量。毛 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 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 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非公有制经济既然在共产主义第 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出现是必然的,而且实践证明是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促进 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那么,就应该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去积极发展非公有制 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的生产力处于不同 层次的水平,需要各种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那些人为拔高、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生产关系和人为地“消灭”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的做法是违 反客观规律的。马克思认为,只要生产的规模还没有达到既可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又 有剩余去增加社会资本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就离不开私有经济。党的十五大明确了“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一个新 的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 必然选择。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否变相搞私有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最终是否会危及社会主义 制度?这是长期以来高悬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和公有制经 济的减少,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在变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是体现在公有制经济 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而且体现在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 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即使总量再增加,也不可能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 业和关键领域,也不可能对我国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在一切社会形 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支配着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支配着其 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 特点变了样。”(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109页)我国的非公 有制经济正是这样一种被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普照之光隐没了原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经济关 系,其特点与典型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有制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之所以能以一些专家评估的高达30% 以上的速度发展,是因为有它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一是存在着占有生产资料相 对不多、“有也不足”的广大剩余劳动者。在改革开放之初,一大批知识青年无法找到 自己的工作,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多得惊人。当前,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的困难,不仅不 能够容纳广大的劳动力,而且“抛”出了数量不菲的下岗职工。这些人生存与发展的最 基本条件就是要就业,而国家又千方百计地鼓励他们自谋职业,只要能够通过合法经营 、诚实劳动而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则不再视为“下岗”。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将存在一支数量相当大的就业大军, 一切有利于容纳这支就业大军的合法经济形式都是可取的。

二是国际资本十分看重中国广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和潜力的巨大消费市场。中国的发 展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国际化的大环境。外商投资是 让外国人得到了一部分利润,但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中国发展十 分需要的资金,更给广大的劳动者提供了直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就业 机会。

三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手中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货币财富。现阶段,我国居民个人 金融资产积累高达人民币八万亿计。如何引导群众来支配手中的庞大资金?是用于消费 、还是转化为投资资金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过程中,劳动者、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 要素,需要不断组合起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生产要 素只要存在,只要流动,它们就会组合成为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其中当然也包括各种 非公有制经济。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我国是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以党的领导为政治基础 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前途——资本的不断社会化,发展 的方向是不断增多社会公有性质而非私有独占性质。

同时,从企业经营机制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大多是起源于家庭作坊式经营,随着企业 规模扩大,这种原始的生产经营方式显然无法适应新情况的需要,而必须依靠企业的转 制,充分挖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共同管理企业。让员工持有企业的一定的股 份,甚至成为私营企业上市公司。吸纳社会公众股,从而使业主、员工甚至广大公众与 企业结成生命共同体的股份制。这样,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外部联合和内部转制的两条途 径,使它与公有制企业的资本最终都将成为马克思所说的“社会资本”。中央党校王珏 教授早就指出,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必然使资本主义内部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 因素,而广大职工共同支配的财产,这不是私有化,而是社会化。引导和鼓励中国的非 公有制经济走出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机制,向着股份制经济的康庄大道迈进,是其 不断壮大自身,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是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 中国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深厚社会基础。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产生、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江泽民同志在 庆祝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范畴、构成、特征以及社 会属性等作出了高度理论概括。

新的社会阶层的范畴、构成和特征。每一种社会形态除了基本的生产方式外,还存在 着非基本的生产方式,与这些非基本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既有非基本阶级,也有处 于中间状态和过渡阶段的社会阶层。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时,曾运用过这个分析 方法。他指出:“在英国,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无疑已经有了最高度的、最典型的发展 ,但甚至在这里,这种阶级结构也还没有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里,也还有若干 中间的和过渡的阶段到处使界限规定模糊起来。”(注:《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第1000页)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即个体劳动者、或者是代表外商、港澳台 商在大陆从事具体经营管理者、或者是私营企业业主,完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的直接产物。是一个较为独立的社会阶层,而非一个独立的阶级。我们取这 一阶层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对稳定的一部分——私营企业主阶层为样本,来看看他们 的构成和基本特征。

一是来源于社会主义劳动者。1991年底,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与国家工商行政管 理局对13个省市和6个计划单列市的私营企业抽样调查,1071个农村私营企业主的基本 情况是:41.5%的人当过村干部,19.3%的人任过乡镇企业负责人,12.9%的人当过乡镇 企业工人,17%的人外出干过临时工、合同工,9.2%的人是军人出身。而1853个城镇私 营企业主的社会来源有些不同:待业青年占8.69%,农民占30.92%,无业人员占3.4%, 离退休人员占7.6%,停薪留职人员占15.38%,辞职者占14.63%,个体户占16.03%,其他 占3.24%。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一大批公职人员“下海”经商办企业,据 国家人事部门估计,1992—1993年,全国仅行政人员“下海”经商办企业的就高达60万 人之多,其中以干部、工人农民、有中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为多。

他们的政治面貌也不尽相同。据全国首次对私营企业主的抽样调查,是中共党员的占1 3.1%,共青团员的占7.3%,民主党派的占6.5%。中央统战部1995年对有关调查问卷进行 的综合分析表明:私营企业主关系最密切的朋友中,任机关事业单位科级干部以上者占 27.4%,任企业负责人的占23.7%,在企业任中层管理干部的占8.4%,企事业单位一般干 部的占6.2%。这表明,目前我国的私营企业主在很大程度上还保持着与原有的社会阶层 的密切联系,远远没有也不可能在他们这一代割断与其原有社会身份相联系的社会“脐 带”。他们与西方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根本的区别。我国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 是在十几年甚至几年的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角色的演化,他们在此之前还是普通的劳动 者。

二是有社会化组织倾向但组织化程度和层次较低。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经济状态时常 受到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其主要精力仍放在如何有效地实 现自身价值和如何最大限度地谋取经济利益上。他们的政治意识、群体意识仍处于十分 幼稚的、自在的、不成熟的阶段和朦胧状况。他们虽然有了大致相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方式,但还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和全国性的联系,没有组成任何一种独立自主的政治组织 ,更没有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有组织的阶层力量。因而,在总体上,在全国范围内,私营 企业主等不可能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完全独立的新生资产阶级。邓小平在1979年就说过: 我们“不认为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也不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确已消灭了剥削阶 级和剥削条件之后还会产生一个资产阶级。”(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 ,第168页)

新的社会阶层仍然分属不同的现有的政治组织。据1996年国家体改办经济体制改革与 管理研究院的调查分析,浙江河南甘肃三省的私营工业企业主参加了个体协会的占9.9% ,私营企业协会的占77.8%,专业协会的13%,中国共产党的29%,共青团的4.9%,其他 协会的24.1%。很明显,目前私营工业企业主参加了私营企业协会的比例最高,但由于 私营企业协会具有较多的“官方”色彩,说明私营工业企业主的自身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独立的组织意愿,该调查问及“按照您的看法是否有必要建立 一个非官方的私营企业协会”时,近60%的问卷者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而在1995年的全 国性调查中,更有高达80%的私营企业主认为有必要建立私营企业主自己的独立组织。 其目的在于“促进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即建立一个由业主自己组织的一个中介组织 ,主要职能仍定位在经济活动上。他们不可能也没有提出任何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 线不同的政治纲领。

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我国目前新的社会阶层特别是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属性 在很多方面是双重的,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占根本主导地位,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 位,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绝大部分新的社会阶层在本质上仍是拥护社会主 义、拥护党的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

一是新的社会阶层的财产来源。新的社会阶层中的绝大多数是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 合法经营得以致富的。就是私营企业主本身,既是一定资产的占有者,又是一定意义上 的劳动者,与雇工一起共同创造企业的财富。他们中有些人还参加一些体力劳动,更多 的是投入智力方面的劳动。在一般情况下,私营企业的规模越大,私营企业主参加体力 劳动的时间就越少,而智力方面投入的时间就越多。在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主作 为劳动者,主要表现在决策、经营、管理上;还有些人掌握较多或较高的技术。目前, 据有关测定,私营企业主的直接劳动与智力劳动的比例,大体上为1∶3。在大中型规模 或民营高科技企业,智力劳动的比例占得更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 术和现代管理在提高社会生产率方面将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现代化、高技术条件下的 劳动生产也不再仅仅是一种体力的投入,而是一种体力和智力共同投入的结果。在一定 的行业、在一定的领域,智力投入还要占更大的比例。从这一点来看,绝大多数的私营 企业主的财产是他们自己劳动和部分占有他人劳动的共同结果。

当然,由于一小部分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的自身素质较低,也由于在体制转轨、社会 转型时期我们的政策不够健全和完整,据工商部门的调查表明,这一小部分的业主和个 体户的确存在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以部分否定整体。

二是新的社会阶层对自身财产的支配方式。我国的有关条例、法规规定,私营企业一 旦注册开业后,其投入的资金不能随便抽出用于生活消费;企业税后利润用于生产发展 基金的部分不得少于50%,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要按4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 ,即通过税收杠杆对业主资产进行多次再分配,进入生活消费的部分实际很小。同时, 我国即将出台有关征收遗产税的法律法规,进一步通过政策法规的手段缩小贫富差距。 据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的调查分析,被调查的企业在每年的纯利润中,用于扩大再 生产的资金,平均占纯利润的68.8%。日常生活支出,平均每月为3358元,其中伙食费 占38%,应酬费用占43%,服装费用占17%,真正属于个人的娱乐费用并不是很多。私营 企业的规模愈大,私营企业主占有的剩余价值就愈多,而他们的消费基金所占的份额则 愈小。

就是在份额较小的那部分消费基金内,私营企业主又是如何支配的呢?据一些专家对武 汉市洪山区科技私营企业主的实证研究,89%的业主赞成无论有多少钱,都应保持节俭 习惯,只有8.7%的人认为“钱是自己挣来的,所以有钱就要花,以后的生活以后再说。 ”20%的人认为“社会不稳定,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最好将钱花掉。”在他们的实际 的利润支配方式上,将利润用于投资扩大再生产摆在第一位的业主有90.8%,有20.5%的 业主把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二位,有20.4%的业主把购买高档消费品摆在第三位,另有4.6 %的业主认为购买高档消费品和娱乐消费最重要。该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主 的消费方式是正常的、合理的。

三是新的社会阶层对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态度。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 态度是双重的。一方面,这一社会阶层的出现是党的富民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结 果,他们从内心是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和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据全国首 次对私营企业主的调查,私营企业主中有13.7%的人是中共党员,7.3%的人是共青团员 。可以说,这些人接受过党、团组织的长期教育,有些人还是党和团的基层组织的负责 人,从本质上是爱党爱国的。他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 的大潮中,开拓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同时,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的社会阶 层也是党的现行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们为维护和实现其经济利益而产生的观念、 思想和言论,及其社会行为等,都必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一致的。据河北省委统战 部对136名私营企业主的问卷表明,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他们认为比较有效的办 法是: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占41人,占30.2%;争取当人大代表的、政协委员的51人 ,占37.5%,想到政府部门担任一定职务和社区领导人的20人,占14.7%。他们认为,在 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是不可动摇的,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必然要坚 决拥护和努力实现党的纲领、党在现阶段的一系列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特别是私营企业主,感到自身在经济条件上已 经实现了个人价值,但在政治上觉得没有相应的身份和地位。他们对党目前现行的有关 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是有不同的保留意见的,如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要 保护私有财产,只规定要保护社会主义的公有财产和合法的个人收入。因而他们担心自 己的财产在未来的发展中没有安全感,有的不愿意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有的把部分财产 转移到国外,有的非正常地过度地消费个人财产等。又如党中央曾有规定,私营企业主 不得入党。他们感到在政治上受到了岐视,原先是先进党员、后来响应党的号召办了私 营企业的反而得不到政治荣誉了,反而成了政治包袱等。

在综合考察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基础、政治基础、物质基础和社会基 础,以及建立于这些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阶层的特征和社会属性之后,不难得出结论: 我们党的建设理论,党和国家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若干政策亟待进行相关调整,以更好地 为尽快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以更快地增强社会主义国家 的综合国力,以更有效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以更牢固地巩固和扩大党的 群众基础、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

标签:;  ;  ;  ;  ;  ;  

从非公有制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看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