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冠心病易发于老年群体,而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阿司匹林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抗血小板药物。以往总是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冠心病的治疗,但其具体较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对患者胃肠格外明显。目前,相关资料显示,氯吡格雷能有效治疗冠心病且副作用小,疗效更佳[1]。此项研究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选择进行探讨,采用对比论证法,分析老年冠心病给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70.1±3.4)岁,13例稳定型心绞痛,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6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并发症高血压,7例并发Ⅱ型糖尿病;研究组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龄在60-82岁,平均年龄(70.6±3.6)岁,12例稳定型心绞痛,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并发症高血压,7例并发Ⅱ型糖尿病;以上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第二日早晨进行空腹静脉抽血,对患者的身体指标进行常规检查,包含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等各项指标的检查工作。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患者自身身体情况适当给予汀类降脂药、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等常规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100mg/d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次/d;研究组患者给予75mg/d氯吡格雷(乐善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四周后,再次进行空腹静脉抽血,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等各项指标以及胃镜检查,记录胃黏膜出血率。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效果标准为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心绞痛次数降低超过75%,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心绞痛次数降低50%,缺血性ST段恢复至0.10mV为有效,患者心绞痛次数无明显降低,且无任何缺血性改善;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以及凝血指标,其凝血指标有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A);对比两组患者胃黏膜出血率。
1.4统计学方法
此项研究的调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P20.0进行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与x2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
50例对照组中,显效22(44.0%)例,有效19(38.0%)例,无效9(18.0)例,总有效率41(82.0)例;50例研究组中,显效32(64.0%)例,有效17(34.0%)例,无效1(2.0)例,总有效率49(98.0%)例。组间检验结果(x2=14.22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PAG及凝血指标
50例对照组中,PAG(0.41±0.13),PT(11.97±1.64),PA(0.91±0.08),APTT(49.23±1.27);50例研究组中,PAG(0.31±0.06),PT(12.3±1.56),PA(0.89±0.07),APTT(40.64±1.47)。PAG组间检验结果(t=4.939,p=0.000),PT组间检验结果(t=1.031,p=0.305),PA组间检验结果(t=1.330,p=0.183),APTT组间检验结果(t=31.267,p=0.000),PT、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G、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胃黏膜出血率
50例对照组中,8(16.0%)例胃黏膜出血;50例研究组中,1(2.0%)例为黏膜出血。组间检验结果(t=11.96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医学较为常见的疾病,是因冠状动脉闭塞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呕吐等,多见于老年群体[2]。临床分为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类型。冠心病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血脂增高、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3]。老年冠心病患者有冠状动脉病变的隐患,若产生病变,那么对于治疗难度更大,且致死率极高。其常见病变有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等,病变弥漫严重阻碍了治疗效果,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根据资料显示,血小板活化聚集以及血栓形成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4]。因此,在临床医学治疗冠心病时,常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随着我国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趋势,老年冠心病患者也逐渐增多。而老年患者器官功能都有所衰退,体质弱且患有慢性疾病,药物耐受度过低,服药后很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对于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注意药效的同时,还应考虑出血的隐患。阿司匹林普遍用于抗血小板治疗中,但其会刺激肠胃导致患者出血、腹泻等不良症状,而老年患者耐受度本就过低,所以应该探索新思路。此外,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应该注意因心搏骤停出现猝死的情况,老年冠心病患者应该注意稳定情绪,避免剧烈运动,合理安排膳食纤维,养成良好的饮食,如此再配合药物治疗将会有更好的疗效。根据研究显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氯吡格雷的研究组,其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AG、APTT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胃黏膜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阿司匹林更安全更有效,能改善相关凝血指标,提高治疗疗效,在临床护理应用中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梅.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 2016, 22(2):134-136.
[2]于萍, 尹海霞, 许丽.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6, 25(2):192-193.
[3]钟海.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10):57-58.
[4]陈雄华.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 2016, 28(1):97-98.
论文作者:王文君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老年论文; 格雷论文; 心绞痛论文; 两组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