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_所有制论文

股权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_所有制论文

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所有制论文,产业结构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实际上是资源配置在产权形态上的表现;产业结构则是资源配置以存量或产出形式在部门、行业的表现。以改变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不能不影响到作为资源配置之基础的所有制结构和作为资源配置之部门比例的产业结构,二者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

一、依照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明晰产权主体的活动领域

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所有制本身作为一种制度资源,而且是一种决定其它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性资源,在产业区间的分布状况取决于自身在该种行业或产业的运行效率。具体到我国多元所有制结构并存的情况,考虑到国有制经济在经营的自主性、灵活性和竞争的充分性等方面都比不上非国有制经济的特点,限定了它在那些容易形成垄断,生产过程透明度高,需要大规模投资,有利于维持经济相对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不需要企业具有很大生产经营自主权的领域进行投资或从事经营活动,更有利于国有制经济运行、节省资源配置费用、提高效率,发挥主导作用。这些领域具体是:

1.具有公共产品或外部性、风险性较强的行业。一是公共物品,即公共消费的财产和物品,公共基础设施。这些行业非公有制经济不愿进入;二是有巨大外部效应的部门。外部效应是指经济当事人之间在利益关系上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方对另一方或对其它诸方的利益造成的损害或提供的便利,不能通过市场加以确定和补偿。污染是典型的负向外部效应,而研究开发往往带有很大的正向外部效应(因为技术扩散)。对治理污染和研究开发的投资一般也不会由私人来进行;三是自然垄断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垄断型行业不能形成充分竞争,为了保证自然垄断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一般宜由国有制经济直接投资经营。这三类“市场失效”部门不宜由民营或私人部门进行投资,或者私营经济不愿也无能力进行投资,国有制经济部门服从于国家和社会利益,同时能够掌握雄厚的资金实力,理应承担起这些部门的投资和经营,克服“市场失效”,使全社会资源达到合理配置。

2.交通运输、能源、邮电、宇航、金融、军工等一些基础产业和为稳定整个经济动态平衡发展的部门。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是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通过扩大或减少政府支出来对总需求进行调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一定数量国有制经济的存在是政府扩大或减少支出的前提。同样,为了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保险等主要金融机构由国有制经济来经营是非常必要的,并且为了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实行国家宏观调控,让国有制经济主要分布于能源、交通、通讯、银行等基础设施部门,有利于调节政府支出,利于实行信贷总规模的调控和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3.主导产业所属的部门。主导产业部门是指国民经济各个发展阶段上起主导作用的部门,它不仅本身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而且能够带动其他产业或部门的发展。国家对主导产业部门的投资,可以带动个体、私营及其它类型企业的投资,从而为宏观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促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上述三类部门或产业不是并列而行互不相关的,其内容包括产业或领域可能是重叠或相交叉的。国有制经济适宜于分布在这些产业或部门,因为通过对这些行业或部门的控制,可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并能为非国有制经济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具体到一些产业或部门,由于非国形式有组织生产的成本大于以国有形式组织生产的成本,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过程来看,就是前者的边际成本大于后者的边际成本,所以采取国有形式生产更具有效率,如果强行转换所有制形式,加上转换成本,效率损失是非常大的;另一些产业或部门,由国有制经济投资和经营是维持经济相对平衡的需要,数量或比重不宜太大,那么它的较低的效率是社会经济正常发展所必要的成本,但超过一定限度,其效率就是社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它通过使企业和整个社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表现出来,国有制经济在运行中,其财产组织形式可以是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

在那些竞争性比较强的领域,私有产权主体从事投资和经营,生产过程透明度低,既不会构成垄断性经营,从而不会影响该领域内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资源利用的社会效果(限制这些再生或替代资源利用的受惠面),又可以在不增加经济磨擦和交易成本的基础上通过私有产权主体追逐利润最大化,实现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如果在这些领域内,主要是国有产权主体活动其间,那么其结果一方面在经济磨擦、交易成本方面与私有产权主体相比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必然增大社会管理成本,同时还因产权关系不清与人们的利益关系不协调,不利于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于消费者不利,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影响社会整体效益的提高。

适宜于私有产权主体投资与经营的领域有:能够再生或替代资源的领域,一般是指竞争性较强的加工制造业;因投资分散,对其支配与社会发展和一般公众的利益没有重大影响,以办中小企业为有利,也以非国有制企业经营为宜;第三产业中大部分部门或领域,如建筑、商业、饮食服务业、修理业等,以非国有制企业主要经营为宜。

在不同的领域内,资源配置有效性所要求的产权主体是不同的,但二者的界限不是绝对的。由于金融体制的创新、技术革命、生产组织改善等等,使得某种所有制组织生产经营时成本大大降低,从全社会的资源配置角度来看,以这种所有制组织生产的边际成本小于另一种所有制组织生产时的边际成本,原有均衡被打破,资源就更多地在成本降低的所有制基础上配置。如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源利用界域的拓宽,会使一些资源利用的不可替代转变为可替代性,从而为私有产权主体进入那些原本只能由非国有产权主体主宰最为合理的领域创造了条件。主导产业部门的变化,非国有制经济不愿或无力进入的产业的动态性,都为产权主体变换提供了要求和条件。

二、通过所有制结构调整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得以运行的财产基础,政府或国家对绝大部分资产实行垄断性独占和实物型管理,运用行政命令和无偿调拨、统收统支的方式来配置社会资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或转换也只能从量上进行。国家通过扩大投资支出,扩大基建规模来发展新兴产业或部门,而对已经积累起来的巨大的资产存量,却不能实现多要素整体流动,改变现存企业资产配置效率极低的状况。同时,增量部分由于受体制运行的约束,也难以实现初衷。其结果是:一方面已经积累起来的庞大的资产存量或巨大的生产力未能得到解放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新的“摊子”越铺越大,产业或部门之间比例关系不仅没有得到调整,反而更加失调,产业结构转变滞缓,产品结构刚性强并且老化严重,效益与效率低下。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相应要求对计划方式配置资源的财产组织制度进行创新。我们知道,所有制效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条件下,所有制效率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所有制结构是一种动态结构,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技术变革,生产组织创新,使得某种所有制组织生产时成本大大降低,从全社会的资源配置角度而言,以这种所有制组织安排生产的边际成本小于以另一种所有制组织生产时的边际成本,原有所有制结构被打破,资源就更多地在成本降低的所有制基础上配置,重新构建一个结构。当所有制效率发生了变化时,如果人为阻止资源配置的变化,或者说阻止所有制的转换,也必然会带来效率的损失。所以,要获得最大的效率,就必须依所有制效率不断地对其进行选择创新,在动态的均衡中使各种资源配置趋于最优。“在存在稀缺的情况下,竞争决定着比较有效率的制度,政策或个人行为会存在,而无效率的制度,政策或个人则归于消灭”。〔1 〕曾在西方世界兴起的“国有化”浪潮,就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变化,一些产业或部门若继续在“非国有”的基础上运行,将导致成本加大,效率损失。同时,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国有经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有限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构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基于同样的道理,传统公有产权结构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下,已变得越来越无竞争力,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亏损面不断扩大,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效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总是以一定的产权配置方式为基础的,而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动又总是以重新理顺产权关系为先导的。所有制必须通过一系列不同的产权配置方式来表现自身,这种表现方式愈丰富,与之相应的所有制效能发挥就愈充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方式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于国家即国家所有的产权配置方式为基础的,产权配置方式单一,以行政权等同于产权,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则是以最终产权与法人产权实现分离,法人产权独立,产权具有可交易性为核心的产权交易市场化。这种产权配置方式不仅能够进行所有制结构增量方面的调整,而且更有必要着手进行所有制结构存量方面的调整;这种调整过程是合乎生产力发展合乎市场化要求的,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所有制结构存量市场化,这需要产权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产权市场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深化的过程从产品的商品化,朝要素的商品化推进,并进一步要求从生产要素流量的商品化向生产要求存量的商品化推进。通过产权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不仅能促成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评价的普遍化,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能够促使产权关系的合理化,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协调。具体为:

1.鼓励非国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进入那些运营效率高的产业或部门,这样既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又从资产的增量上调整了产业结构。

2.收缩国有制经济战线,退出其不宜进入的领域。退出的标准是成本—效益分析,具体是在哪一种所有制基础上组织资源配置,能使配置效率最高,就采取这种所有制。相反,如果相比之下,另一种所有制组织资源配置时成本大,产出小,使资源配置达不到最优,就不采取这种所有制形式。退出的方式有:一是不再向该领域投资或逐步减少投资,鼓励私人投资,扩张非国产权主体的活动领域(包括私人购置股票、债券,兴办企业,创办各种公司等);二是国有制经济主动从现有竞争性比较强的加工制造业转移,借助于拍卖、股权转移等方式将公有资产转移出来;三是对那些大中型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制,逐步减少企业中国家持股的比重,扩大民营成分,为最终实现企业产权独立,促使公有制经济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创造条件;四是对那些国有制经济与非国有制效率相等的产业或部门,在存量上,公有制保持不变,如果变的话,还要引起转换成本;在增量上,则由产权主体自由选择任何一种所有制形式。实现这一重大转换,需要依赖市场的深化,从生产要素流量的商品化推运到生产要素存量的商品化。产权关系的深层次变革,使搞活企业真正落实到盘活资产存量上,产权进入市场,并以产权市场为纽带,促使生产要素的整体流动,彻底盘活资产存量,使我们已经积累起来的巨大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不仅如此,由此可能产生的连带效应表现在社会性企业资产重组,规模重组,有利于资产集聚和集中,有利于适应社会化生产和资源配置有效性要求的所有制社会结构形成,同时通过产权市场,社会范围的企业产权买卖,有助于打破传统的部门、地区壁垒,打破产业、行业间的传统分工格局,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3.提高国有制经济素质,实现国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需要经过产权改革,建立产权市场,将市场机制引入公有制的实现过程,在保持国家终极所有权的前提下,让法人产权独立,并进入市场,使国有制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其主导地位。因为通过产权市场,政府可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规范的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资产存量,自觉主动地进行资产转让或收购,比如通过拍卖亏损企业资产,强制实行结构转换。在目前国家所掌握的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这样做可以腾出一部分资金力量转向投入到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设施或基础产业部门,消除基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部门“瓶颈”状态,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是各个行业之间通过竞争争夺有限资源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在竞争中失利的行业和企业,相应地出现设备闲置和人员失业的问题,政府对此问题应足够重视,采取恰当的政策,利于结构的转换和调整。同时,国有制经济投资与经营的主导产业或部门是动态的。当非国有制经济有能力愿意或可以进入这些领域时,国有制经济应不失时机地让出这些领域,投向新的、水平更高的世界尖端技术领域、技术产业,瞄准新的主导或支柱产业或部门,以适应主导产业部门动态变化的需求。那些与市场利益导向一致的主导产业可以在市场的作用下由非国有制企业进入和发展。正是国有制经济的这种不断退出旧有领域,不断进入新的领域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主导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只有如此,才是其在国民经济中保持主导地位最有价值的涵义。而实现国有制经济带动主导产业或部门的动态发展,需要依赖产权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通过产权市场对这些资产进行转让,让非国有制经济进入,并以公平的市场法则引导资产存量要素合理流动,并以转让所得去投资和经营需要政府支持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以此形成自身有序的产业梯度转移传导机制,促使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当然,进入产权交易的对象主要是根据产业政策的需要,从盘活资产存量、加速发展的需求确定进入市场的“资格”。对于那些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或部门,限制其进入和发展,鼓励宜于其进入并需要大力发展的领域或产业,要求资源在产业、在所有制间可充分自由流动,同时使国有制经济主要集中在适宜于进入的产业或部门,发挥其主导作用,使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从而将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注释:

〔1〕[美],诺斯和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 华厦出版社1989年版。

标签:;  ;  ;  ;  ;  ;  ;  ;  ;  ;  ;  ;  ;  ;  ;  

股权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_所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