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务维修与养护体制的探讨论文_周笑寒

工务维修与养护体制的探讨论文_周笑寒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工务段 内蒙古包头市 014040

摘要:公路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维修与养护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列车高速重载运行,对轨道破坏严重,如今工务维修与养护体制已经落后于形势的发展,改革工务维修与养护体制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工务维修与养护体制的改革将为公路的发展确定方向,同时也可促进经济的发展。当今,如何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又切合我国公路维修与养护管理的体制还要积极的探究。

关键词:工务维修;天窗;建议

一、工务维修的建议

1.1所谓维修与保养分离,并不是削弱保养,减少保养工区的人员。保养工区能够独立完成临时补修标准,保证行车安全,配备到7、8人为宜。否则一味地将人员集中到一起,形成机械化工队,不考虑保养工区的人力配备,长此以往,将使保养工区养成依赖性,不利于安全生产。

1.2所谓维修与保养分离,维修部分以解决周期性的综合维修为主,兼顾经常保养,按照现有的设备状态和人力,有计划、全面地消灭设备病害,使设备维修有一定的安全质量储备。工作量大而集中,要求有足够的“天窗”时间做保证,这些工作只能由领工区的机械化工队完成。大型机械化完成捣固、清筛、钢轨打磨等工作,大型机械化作业宜于以工务段为单位,养路领工区加以配合,使设备维修达到周期性的循环,将极大地提高设备的维修质量。

1.3“天窗”时间势必影响一定的运输,但是在现有的环境及条件下,有了“天窗”时间,才能保证安全。下定决心开辟“天窗”时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并且要保证“天窗”修的时间,实施固定“天窗”。

1.4加强领工区的管理,充实生产一线力量工务段的扩大,领工区的扩大,必然要有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领工区应当进行一定的充实,特别是要加强专业技术员的配备,加强生产一线队伍的建设。

1.5推行科学养路,一是用动态检查设备指导日常养护维修,目前的动态检查设备有小型添乘仪(有GPS的)、机车车载式动态检查仪、轨道检查车,能实现全自动的检查、全自动的通讯,指导工区有针对性地对设备病害进行整治,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二是要开展优质活动,沈阳铁路局十几年来“优质站场、优质区间、优质道岔、优质曲线”等创优工作的开展,使线岔维修由点及线、由线带面开展起来,从而达到了设备维修质量全面、均衡提高的目的。

二、工务维修的现状分析

2.1工务维修生产布局不够合理铁路生产布局调整后,所管辖的线路设备由原来的四、五百km增至2000余km,基本上是原来的两个半工务段合并成一个工务段。养路车间管辖线路由原来的60km扩大到140km,养路车间下设7~8个保养工区和1个机械化工队,每个保养工区有2~3人,主要负责检查设备。段科室机关的管理人员到偏远车间检查有时需两天的时间,给直接管理造成困难,同时,车间只设1个领工员、1个办事员,管理力量薄弱。

2.2传统的作业方式落后

在第五次大提速后列车速度和密度不断增加,运量也大幅度的增加,高速重载的运输给工务部门传统的线岔维修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设备维修质量要求更高,而作业时间大大缩短。利用列车间隔进行日常维修作业的传统维修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高速、重载,对线岔的破坏速度加快,维修周期缩短。例如辽阳—鞍山区间列车密度每昼夜达174对,如果按照《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的标准“在区间或站内正线作业时,当距离列车本线≥800m,邻线≥500m需下道避车;线路允许速度>120km/h的地段,特快旅客列车到达施工地点前10min要停止影响列车运行的施工”的规定,纯作业时间每日也不到60min,难以保证由于高速、重载对线岔的破坏加剧,需增加维修工作量的工时投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传统的维修方式的弊病

2.3.1防护情况

由于列车密度大,速度快,对防护条件及防护设备要求高。例如,取消中间站后,有的区间增至20km,现有的无线电台不能满足需要。另外在山区,大曲线及高路堑地段,在列车高密、高速及通讯和了望条件不好的条件下,防护均极为困难,在安全上给作业人员带来较大的隐患。

2.3.2运量和速度的提高加速了线路设备的损伤由于列车运量大,密度大,速度快,造成线路设备破坏速度加快,而线路养护维修的作业时间相对减少,造成线路设备病害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使线路维修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以养代修的维修现象开始出现,甚至难以及时消灭临时补修的病害,给行车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

2.3.3养护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养路职工普遍缺员。由于保养工区的人员配备不足,一个工区只有2~3人,一旦发生断轨、胀轨,必须领工区派人处理,由于交通运力的缺乏,管辖范围较长,人员的分散,很难及时赶到现场并及时有效地恢复处理。由于保养工区的人员少,只能完成设备检查及更换补齐螺栓等少量临时工作,对大量的超过临时补修的几何尺寸,更换重伤钢轨、辙叉、尖轨等都需要领工区组织人员完成。《铁路工务维修规则》规定超过临时补修处所是不准过夜的。由于领工区管辖的范围扩大,设备较多,需要处理超临时补修标准的病害处所很多,如果由领工区机械化工队完成,机械化工队将疲于处理临时补修病害,打乱了机械化工队进行大规模作业的计划和程序,机械化工队将形同虚设。

2.4引进大型机械化设备,提供充足的“天窗”

2.4.1线路维修机械化

机械化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环境的事实毋庸置疑。20世纪70、80年代,铁路工务系统的机械化程度特别是小型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上了不少小型液压捣固机和小型清筛机等设备,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列车速度和密度不断增加,一些小型机械由于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已不适应铁路发展的需求,被逐渐淘汰,随之而来的是引进外国先进的大型机械化设备,所引进的大型捣固车及钢轨打磨车就是一些很好的养路机械,它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设备维修质量。

2.4.2机械化维修需要“天窗”

大型机械化维修设备的引进,需要足够的连续作业时间 “天窗”时间来保证工作效率。我国的铁路状况和自然条件同国外是不同的,国外铁路多数是三线乃至四线铁路,有一条线可以空置较长时间,便于大型机械化维修作业,而我国大多是双线或单线铁路,而且运输十分繁忙。国外铁路大多线路列车密度较国内的低,多为客货分线,而我国多为客货混跑,这样铁路不但运输管理较为困难,同时不可能向国外那样有充足的“天窗”时间。然而,为了发展的需要,为了安全的需要,不得不舍弃几趟车次让出“天窗”时间。

2.4.3机械化维修的组织形式

正线线路的大规模的钢轨打磨、正线线路的大规模的起、拨、捣、筛可由大修段引进的大修作业车完成,每周期可以是一年或两年,那么在这一年或两年之内的轨道几何尺寸不平顺只能由就近的工务段的车间工区来完成,何况还有大修周期之内的线路、道岔清筛工作,以及更换伤损辙叉、尖轨、钢轨、失效枕木等工作,还有其它站线、专线的维修,这大量的工作需要养路领工区完成。养路领工区要完成以上的任务,唯一的办法是尽可能地实行机械化作业,利用“天窗”时间,成立机械化队,集中作业,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使线岔设备始终有一定的安全质量储备,实现周期性的、全面的综合维修。

结束语:

由于运量和速度的提高,加速了线路设备的损坏,而传统的维修方式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通过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实现线路维修机械化,合理设置维修“天窗”时间,推行科学养路的一系列措施,必将得到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苏建平.铁路工务工程大型养路机械化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3.

[2]陈东生,曲建军.中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体系探讨.铁道建筑,2012,(8).

[3]土鸿伟.中国铁路工务维修管理模式研究.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7).

论文作者:周笑寒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  ;  ;  ;  ;  ;  ;  ;  

工务维修与养护体制的探讨论文_周笑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